为什么流量要限速封顶(为什么顶着限速跑顶着限速开不走)
限速跑,被后车按喇叭,很烦。但这种情况下,不一定是后车超速,也有可能是车速表误差造成的。
这就好比:体重秤不是完全准确的吧?允许有一定的误差,在自己家称的重量和在朋友家称的重量也可能相差几斤。
车速表误差造成车速表差,在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5082-2008《汽车用车速表》中有明确规定。
车速表的指示速度不得低于实际速度,指示速度与实际速度之差不得大于实际速度除以10加4。
举例:实际车速50km/h,测速仪显示50到59全部合格;实际车速100km/h,测速仪显示100到114全部合格。
没有必要记住公式。简单来说,车速表是允许有一定误差的。
从国标的规定来看,这个误差不小。有的测速仪比较准,有的测速仪相对“开心”。
高速时,同样速度的两辆车实际速度可能相差10km/h以上,10km/h是什么概念?它几乎和骑自行车一样快。
这时候如果对方跟着我们,就会明显感觉到车与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而且是以自行车的速度越来越近,有些不耐烦的司机就会开始疯狂的按喇叭。
他一定会喃喃地说,“开车过来,嘿,你开车过来!”可能是这样的。他受不了了,开始按喇叭,对吧?
也有可能后车确实超速了。况且限速行驶被后车喇叭催促。很有可能是后车超速了。
有些司机就是喜欢开得比限速快一点,用白话来说就是“我拍不到这个”。
限速60km/h,他得开个65;限速120km/h,所以他想开一辆125。
虽然《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明确规定了超速行为的扣分:最低档位,车速低于20%的,扣3分。
但在很多地方,超速10%以内并不给予实际处罚。
而且新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4月即将实施。
与旧法规相比,新法规还降低了对超速行驶的处罚。只有超速20%以上的才会被罚款。你在限速行驶时被人按喇叭催促,这种情况可能比现在多一点。
有些司机选择超速是因为运气好,他们的驾驶素质确实有待提高。
西南大学的胡阳有一篇论文《决策中的运气及其脑机制研究》,里面说。
运气心理学是认为个体在对概率事件进行决策时,没有事实依据,在概率上是不现实的。
其基本特征是倾向于低估负价概率事件的发生,高估正价概率事件的发生。
很明显,这个硬币扔在A面可以拿到钱,扔在B面可以扣钱。我扔的时候肯定A面有很多硬币,差不多。
开车的时候,很多司机都有这种心态:我就在路边停一会儿,就停一会儿,我就……他去超市买包烟。那是怎么发生的?没那么糟吧。不是吗?
怎么贴个票什么的?我有导航的提示,开车的时候也不会说没有这个测速点。我被拍照了。导航没说的是超速,也没关系。差不多就是这种心态和感觉。
而这种偏爱超速的司机,往往更喜欢乱按喇叭。我之前在视频里提到过,交通违章本质上其实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总的来说,总喜欢超速的司机还不如规范开车的司机,按喇叭的概率更大。
很难开。如果你去食堂吃饭,你是在排队,不是吗?后面有人:“喂,你上去,你上去!”他打架前是不是连续说了10遍?
还好开车跟素质有关系。
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路上真的要遇到这种疯狂的按喇叭。我可以举报。
首先,超速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吧?可以用行车记录仪记录下对方超速的证据。
“哎呀,”我的车不能开到后面去了。你可以让他开到前面去,对吗?
这个事情你还是不能说。副驾驶可以用手机拍照,但是开车的时候不能带手机。拍照后沿途交管部门会打电话举报。
其次,即使对方不是明显超速,按喇叭本身也可能是违法行为,也可以举报。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也有规定:在禁止鸣喇叭的区域或者路段,不得鸣喇叭。很多城市市区路段禁止鸣笛,在这些地方鸣笛会被扣罚款。
此外,《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有规定:制造噪音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所以如果在市区或者居民区遇到按喇叭的情况,不仅可以打电话给交管部门反映情况,110也在管。
可能是速度计有误差,也可能是后车超速。所以一般来说,限速行驶,被后车狂按喇叭催促,可能是车速表的误差造成的。我们先善意的理解一下,这是机械问题,但也有可能是后车真的超速了。
不管后车是否超速,在那边狂按喇叭肯定是不文明行为,甚至可能违法,可以举报。
如何科学地杀死加尔赛犬说到不文明行为,“哦哟”我说几句让大家感受一下。你在那边排队,正要往前走,旁边一辆车“嗖嗖”的开进来,加尔赛。
晚上你路过那边一个拐角,突然一辆车开过来。“哇”的一声亮如闪光弹,我什么都看不清楚。差点撞墙,撞上远光灯。
今天我很开心。我把一把车钥匙扔在了手里。“呵呵呵呵哈哈哈”我本来要开车和朋友出去玩的。我的车被那边的其他车挡住了。
类似这种情况,如何合理合法地反制他们?
想了解这些,维护自己的权益,关注“备胎谈车”,回复关键词“反杀”即可查看。《备胎谈车》等你来玩。
参考
[1] GB 15082-2008。汽车速度表。
[2]《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
[3]《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记分管理办法》
[4]胡阳。决策中的侥幸心理及其脑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0。
[5]《*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6]《*治安管理处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