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典藏:我飞了
《天天典藏:我飞了》,讲述了一个少年微微疼痛的成长和两个少年之间清澈纯真的友情。国小六年级男生单明明的生活和其他同龄人不太一样。在家里,母亲的去世使这个家庭早早地失去了温暖,父亲根本顾不上管他,单明明总是一副邋里邋遢的样子。在学校,单明明的学习成绩勉勉强强,也不是老师宠爱的学生。唯一使他骄傲的是他的跑步特长,但他也开始感到力不从心了。一天,班上新来了一个清秀瘦弱的男生杜小亚,在其他男生欺负他时,单明明挺身而出保护了他,两个人成为了好朋友。和杜小亚的友情成为单明明灰扑扑的生活中出现的唯一亮色,也给他原本单调压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乐。
基本介绍
书名:天天典藏:我飞了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页数:265页开本:32品牌:人民文学作者: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1年1月1日语种:简体中文ISBN:750160326X, 9787501603268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国小高年级男生单明明热情、仗义,酷爱中长跑,却过早地失去了母爱。生活在沮丧中的他一心盼望牛活中能有奇蹟发生。他与新来的男生杜小亚无意中成为邻居和朋友,可是杜小亚却因病离他而去。那个关于“飞”的理想和对杜小亚的深切怀念,伴着单明明成长,伴着六(3)班成长。在毕业前夕,单明明终于在同学们关切的目光中“飞”起来了。今后,还会有更高、更远、更美的飞翎,在等着单明明和他的同学。 黄蓓佳编着的《我飞了》激情蕩漾,既有对现变生活的真切描绘,又结合了浪漫的魔幻手法,在作家以往的写作风格上有大胆的突破和成功的尝试。
作者简介
黄蓓佳,出生于江苏如皋。197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4年成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创作室主任。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夜夜狂欢》、《新乱世佳人》、《婚姻流程》、《目光一样透明》、《派克式左轮》、《没有名字的身体》、《所有的》,中短篇作品集《在水边》、《这一瞬间如此辉煌》、《请和我同行》、《藤之舞》、《玫瑰房间》、《危险游戏》、《忧伤的五月》、《爱某个人就让他*》,散文随笔集《视窗风景》、《生命激荡的印痕》、《玻璃后面的花朵》及《黄蓓佳文集》四卷等等。 主要儿童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我飞了》、《漂来的狗儿》、《亲亲我的妈妈》、《遥远的风铃》,中短篇小说集《小船,小船》、《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芦花飘飞的时候》及《中国童话》等。作品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优秀儿童文学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及部省级文学奖数十种。根据这些作品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戏剧获得国际电视节“金匣子”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等等。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法文、德文、俄文、日文、韩文出版。
图书目录
1 生日的早晨 2 我想看看你 3 鸽子能不能飞 4 体育课 5 给兔子妈妈的信 6 乐极生悲的事 7 站在舞台上的是我吗 8 比生命更重要的 9 我们的帽子 10 太阳和月亮 11 飞翔的天使 12 生活在一起的日子 13 石破天惊的一瞬 14 穿曼联队球衣的狗 15 月亮的光辉 16 爸爸和妈妈的孩子 17 我飞啦
文摘
1 生日的早晨 单明明很久以后都在想,班主任文老师把杜小亚带到班里来的那一天,真的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啊,平常得就像一张白纸,一点点色彩鲜艳的墨迹都没有,一点点能够引人遐想令人振奋的暗示都没有。 单明明之所以清清楚楚记得那天的事,原因也简单,那天是他的生日。单明明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整整十二个年头了,漫长得让人有点起腻了,需要在生日这一天来上一点非同寻常的惊喜,让他觉得活着仍然是一件挺有劲的事。 奶奶没有死的时候,单明明的生日从来没有被家里遗忘过。奶奶照例会烧一大盆香喷喷的酱排骨,让单明明一次吃个够。麵条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不能煮挂麵,要煮手擀麵,手擀的麵条长,吃了会长寿。奶奶会从和面开始,到醒面,揉面,擀,切,放上各种调料下锅煮,忙乎整整一个下午,最后笑眯眯地看着单明明抱一只大海碗把小肚儿撑得溜圆。 去年单明明过生日,奶奶的精神大不如前。手抖,眼睛也看不清东西。她总说眼仁上有片膜衣挡着她的亮,叫单明明扒着她的眼皮帮她吹。哪儿能吹得掉呢?邻居王阿姨说,这叫老年性白内障,是人身上的病,年纪大了都会有。奶奶当时还不高兴地答:“我的年纪哪里就大到会生病啦?”可是那一次奶奶擀出来的麵条真的不成个样子了,长长短短粗粗细细,活像趴在案板上的一窝面虫虫。下到锅里以后,奶奶又放了过多的盐,因为她的味觉也有点失灵,尝什幺都说淡。单明明吃完麵条之后,一气喝了三大茶缸子水,到最后都不敢走路了,一走路肚子里就哐当哐当响,有那幺点惊涛拍岸的意思,自己听着很难为情。 过完那个生日,没出两个月,奶奶去世了。 奶奶去世后的单明明成了一个不是孤儿的孤儿。他爸爸单立国开计程车,要幺一夜不归,天亮回来倒头就睡,要幺在大街上转悠一整个白天,深夜单明明睡得人事不知的时候才僵着两腿回家。单明明学会了自己给自己下麵条、煎鸡蛋,勤快起来还能炒个土豆丝什幺的。照说开计程车很来钱,单明明家的日子应该过得还不错。但是不,单立国莫名其妙学会了赌,染上了麻将瘾,三天不上牌桌就丧魂落魄,辛苦赚来的钱又轻飘飘飞进了人家的口袋。单家的日子过得很狼狈,一天比一天更狼狈。 单明明今年过生日,不指望吃到酱排骨了,他渴望得到一辆滑板车。街上的孩子们好多人都有,把手柄调节到齐胸高,两手握紧,一只脚踩上板面,另一只脚在地上用劲一点,铁*嗤地一下就飞出去了,像蜻蜓低回,像小鹰翱翔,更像战斗机翘首展翅準备升空,腾云驾雾一样的爽。关键是男孩子们凑到一块会比赛,滑得最快最溜的那个,左沖右撞消灭了所有对手、自己却永远昂着脑袋风驰电掣的那个,那就是大家心中的英雄啊! 生日前三天,单明明开始为自己的礼物做谋划。公平地说起来,他其实是一个满有脑筋的孩子。他坐在单立国对面,详尽描绘了一个人蹬上滑板车之后的愉快感觉。他认为做父母的有义务让孩子在生日那一天得到快乐。然后,他在作业本的反面儘可能準确地画出一辆滑板车的图形,虽然是铅笔勾描,但是能够保证单立国走进商场之后不至于糊里糊涂买成一辆儿童推车。最后呈上的是一张价格调查表,上面开列着每个商场出售的滑板车的不同品牌、不同质地以及不同价格的清单。他心里早有準备,爸爸肯定会选择价格最便宜的一种,那没关係,再便宜也是滑板车,只要技术到家,他单明明照样可以蹬着它驰骋天下。社会课上不是讲过,当年的红军战士就是凭着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对手的飞机加大炮吗? 单立国就着一瓶小康牛肉酱,津津有味地吃完儿子为拍他马屁而专门做出来的猪油葱花蛋炒饭,碗一推,手在油汪汪的嘴巴上一抹,就势拍在了儿子的脑勺上,说一句:“上学吧。”起身出门了。单明明立在桌旁愣了半天,也没想明白爸爸的这句话是什幺意思。 生日前一天,没见到单立国的任何动静。单明明心中不慌:大人们总喜欢在最后时刻给孩子惊喜。为保险起见,他把那张滑板车价格调查表拿出来,用黑笔描得粗粗的,放在醒目处。先搁在单立国的枕头边,怕风吹了,用酱菜瓶压在桌子上,又怕爸爸不留神忽视了,最后用浆糊粘在冰柜把手上。单明明心里想,爸爸不管多晚回家,总要开冰柜拿吃的,那他肯定会看见这张纸,肯定会想起来有这幺一桩事。 可是生日早晨起床以后,单明明彻底伤心了,因为单立国什幺也没有买。桌上,柜子里,床底下,哪儿哪儿都找过了,家里一样多余的东西都没有。单立国四仰八叉地倒在床上睡觉,呼噜打得震天动地,鼻息把茂密的胸毛吹得波浪一样翻动,满屋子瀰漫着一股龌龊的汽油味,汗酸味,酒肉味。然后单明明在垃圾袋里发现了那张重笔粗描的价格表,纸头已经被油污浸得透亮,上面还粘着几星卤猪耳朵的碎屑,两只绿头苍蝇趴在碎屑上交头接耳,兴奋得直搓脚丫子。 单明明穿着背心短裤,在垃圾袋前垂头站了好久。然后,他什幺也没有说,背上书包,出门上学去了。 那天第一个倒霉的是巷子里聋老太家的小狗发财。 应该说发财是一条长相挺可爱的狗。黄白相间的长毛柔软而且光亮,瀑布一样顺两侧肚皮逶迤下来,险些就演变成了拖地的抹布。乌溜溜的圆眼睛充满惊讶,显而易见地透着幼稚。耳朵总是支棱着,有点闲事婆的模样,好像全世界的大事小事都在它的关心範围内似的。聋老太靠出租两套住房为生,可是她的房客很少能住满三个月,原因是发财这条狗太滥情,太喜欢对人表示它的热情和好客。它的表示方式又过分单调,不管人家对它的印象如何,一厢情愿地就扑上去了,先用鼻子嗅,前前后后的,好像人家的衣服上沾着不洁之物,而后热情洋溢地追着舔人家的手和脚,舔出唧呱唧呱的声音来,舔得人家满身口水腥臭。轰它,推它,踢它,它一点不生气,以为你逗它玩,热情更加倍。房客受不了,抱怨给聋老太听,聋老太还不高兴,嘴巴一撇说:“我们发财就是这脾气。”意思是人家房客不识好歹,檀香木盖茅坑——香臭不分。房客当然不乾啦,一生气,退租!这样,聋老太的房子一年有半年是空着的。 单明明从巷子里走过去的时候,发财听到他的脚步声,老远就迎出来了,立起两条后腿,前爪亲热地抱住了他的一只手,粉红的舌头伸出来,準备履行老一套的欢迎仪式。要放在从前,单明明也并不特别反对,狗舌头舔在手背上痒丝丝的,热乎乎的,真的是挺好玩。可是单明明今天心里窝着气,对发财就没有好脸色了。先是大声地呵斥,跺脚,龇牙瞪眼做出很兇的样子。偏偏发财是条脸皮很厚的狗,一点也不计较单明明的态度,讨好和献媚如故。单明明就恶作剧地掏出一瓶风油精,用劲晃动着往手心里倒。发财不知是什幺好东西,歪着头,支棱着耳朵,两眼傻呆呆地盯着看。单明明倒满一手心淡绿色的液体,突然扬手往发财的嘴巴上一抹。发财的舌头下意识地伸出来一舔,片刻间身子往后退缩,脑袋猛地后仰,眼皮颤抖着,显出万分惊愕的样子。然后它嗷的一声哀嚎,泪汪汪地看了单明明一眼,痛苦不堪地回头走了,一路上都在小声呜咽,留下了一长条粘稠稠散发出薄荷辣味的口水。 P1-5
序言
谁让我如此牵挂 ——黄蓓佳自序 一九七八年,是我从事儿童文学写作的开篇之年。之前我也写作,写的却是成人文学。 那一年我进人北大中文系读书。那一年也是“*”噩梦彻底结束、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始。我的世界观、文学观随同新时代和新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我深陷彷徨之中,不知道往下的路如何去走。我尝试换一种创作状态,刚好又收到江苏《少年文艺》主编顾宪谟老师的约稿信,就给他写了一篇儿童小说《星空下》。 小说很快发表,并且紧接着在江苏省获奖。顾老师跟着来了极为热情的信,鼓励我再写。我寄去的第二篇作品是散文,叫《化妆晚会》,刊物以同样快的速度发稿。就这样,一来二去,我成了《少年文艺》的忠实撰稿人。 顾老师给我的信,平均十天一封。信中他从不吝惜溢美之词,对我的作品总是无保留地夸讚。那时候我年轻,年轻是听不得表扬的,读者一喜欢,编辑一欣赏,再获上几个小奖,劲头就像高烧时的体温表,噌噌地上去了。我写得忘记了白天和黑夜,忘记了上课和考试,忘记了寒假和暑假。有时候刊物一期能发两篇我的稿子,我不得不用一个真名、一个笔名。 至今我常常碰到一些四十来岁的为人父母者,他们牵着孩子的手来买我的最新作品时,总是感慨万端地说:“小时候我是读你的儿童小说长大的呀!”这时我心里忍不住有一种震颤,是发自心底的感动。世界这幺大,人和人之间的相知相识都是缘分,《少年文艺》当了一回纽带,它把我和读者们亲密地繫到了一起,使我的收穫远胜于耕耘。寂寞人生路上,每当想到有人在读着我的作品,在喜爱着我的作品,心里的感激无以言说。 北大毕业,回江苏工作。结婚了。做母亲了。进江苏作协当专业作家了。顾宪谟老师退休了。我不再写儿童文学了。 一晃十几年过去。我写成人的短篇、中篇、长篇。写散文和随笔。写电影剧本、电视剧本。偶然地,想起从前在大学宿舍里挥汗如雨为《少年文艺》赶稿的日子,竞有点恍然如梦的错觉。 一九九六年,我的女儿国小升国中。身为母亲的我,和孩子共同经历了一场算得上惨酷的升学大战(那一年国小升国中是要凭成绩录取各等级学校的)。考试结束,尘埃落定,我在整理家中堆积成山的複习资料和模拟试卷时,心中感到了酸涩:我们的孩子就是这样举步维艰地跨人人生的吗?他们必须要这样过关斩将,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才能被社会发一张“许可证”吗? 很随意地,我和我的同事和朋友们谈起感想,竞得到一致的赞同和怂恿,他们说,你写出来吧,写成小说吧。 就这样,我用了大概二十天的时间,写下了《我要做好孩子》。平均日写万字。对于人到中年又家务缠身的我,这几乎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狂奔速度。不是我自己在奔,是我的文字、我的人物、我的故事在引领我疾走。写的就是我女儿的生活,我们家庭的生活,女儿在学校的生活。太熟悉的内容,简直不需要编排,不需要想像,只需在书桌前坐下来,无数生动的场景便争先恐后要涌出笔端,有一种欲罢不能的酣畅。 小说完成后,又以最快的速度出版。大概也是一个月吧。记得我是十二月初才决定写这本书,春节刚过,漂亮的样书已经送到我的手上。女儿先看。她是自己在看自己,连看三四遍,一边看,一边嘻开嘴巴,一个人偷着乐。然后,我开始在不同的场合听到了孩子们惊叹一句同样的话:金玲跟我真像啊!阿姨你怎幺知道我的事情的呢? 我当然不知道他们。可我知道我的女儿。我的女儿是千千万万个“他们”中的一个。我写好了女儿的故事,自然就写好了“他们”的故事。 同样是受编辑和读者们的鼓舞,同样是一发不可收的热情,我接着又写了《今天我是升旗手》,写了《我飞了》,写了《亲亲我的妈妈》,写了《你是我的宝贝》和《五个八岁》。我惊喜地发现,当年写作儿童文学的感觉还在,当年的快乐也还在,我希望自己还能够再一次飞翔。 快乐并忧伤,或者说,快乐并思想,这是我对自己写作儿童小说的要求。不有趣不行,仅仅有趣更不行,得让我的文字和人物在孩子心里留下来,很多年之后还能记住一部分,在他们回想童年时,心里有一种温暖和感动。 我时刻都在问自己:我做到了吗? 生活是如此丰富,我写作的过程,就是享受生活的过程。无数次地,当我给我笔下的孩子划出一个生活圈子的时候,我同时也就成了这个圈子的隐身的成员,呼吸着他们的空气,偷听到他们的对话,也感受着他们的痛苦,最后又和他们一起飞扬。我可以同时变身为几个孩子,时而张三,时而李四,他们的快乐和忧伤我都能懂。我和他们之间有一条秘密的心灵通道,一旦变身,我就能够进出自如。时常有人问我:你是如何揣摩儿童心理的?我觉得这句话问得奇怪:我干吗要揣摩呢?我真的不需要揣摩,因为我的人物和我自己成为一体,我们彼此相知,感同身受。 这就是写作的魅力:每一部书都是一段生命,一种面孔,一些梦想。我写了,我就代替我的很多人物生活过了,享受过了。我自己的生命在这其中日益丰富。 谁在让我如此牵挂,多时不见就魂牵梦绕?是我亲爱的读者,亲爱的孩子们。离开他们的目光,离开他们的鼓励,我的心中会空蕩荒凉。 从一九七八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漫长,可是实际上却又短暂,短暂得好像一回头就可以看见我当年扎着小辫子去邮局寄稿件的样子。 在我刚刚提到的几部小说中,《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亲亲我的妈妈》都已经多次获得国家大奖,人选教育部门和出版部门开列的必读书目,但是我个人比较心爱的却是一本《我飞了》。我在这本小说的《后记》中写道:最后一天在电脑上点击了“存档、列印”的时候,我坐在冬日的窗前,心中感受着一种无边无际的纯净和光明。我忽然很捨不得离开我的这两个孩子——单明明和杜小亚。他们像我笔下无数的人物一样,只是我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且哭且笑地陪伴我三两个月之后,倏忽而去,从此便无影无蹤。我心里留下的全都是快乐,那种带着忧伤带着想念带着祝愿的快乐。 我也写过一些从前的故事,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故事,比如《漂来的狗儿》,比如《遥远的风铃》,比如《黑眼睛》。我已经替别人写过很多童年故事,也应该替自己写一点,留下一个纪念。书中写到的梧桐大院是我儿时生活时间最久的院子,书中主人公小爱的家庭差不多是我的家庭,那个长满芦苇花的美丽小岛,是我度过青春时光的插队地点,还有八十年代的“青阳”小城,实际上是我最熟悉最难忘怀的故乡城镇。这一类的作品,可能以后我还会写得更多。我不担心现在的孩子能否读懂从前。对于好的文学作品来说,历史、年代、背景从来都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古往今来人性是相通的,人的灵魂的改变不会如城市风貌的改变那样快捷、果断、挥挥手不带留恋。灵魂总是要恋旧,要回顾,要一步三叹,要徘徊低惋。灵魂总想知道自己的历史,还想知道自己的父辈、祖辈、祖祖辈辈的历史,想知道他们从哪儿走过来,经历过什幺,遭遇过什幺,欢乐和悲伤过什幺,激动和郁闷过什幺。读这一类的小说,其实是读从前孩子的生活状态,读出那个时代的尖叫、追寻和梦想。那些昨日的影像,已经泛黄,可是并不破旧,更不破碎,相反,因为积澱了岁月的沉渣,反倒散发出怀旧的温暖,有大地深处的气味,有旧棉衣柔软的手感。 我笔下的孩子们:金铃、肖晓、单明明、狗儿、弟弟、小芽、艾晚、梅香、小米……他们的诞生之日,就是离开我生命的时刻。离开我的姿态是同样的:我的手一松,他们就如鸟儿一样扑稜稜地从我的键盘上飞起来,眨眼问不见了蹤影。我永远都不知道他们最终会飞到谁的家里,和哪一个爱读书的孩子结为好友。 可我喜欢看到他们的飞翔。我知道他们已经飞遍全国,飞到了亚洲各地,还飞到欧洲的不少地方,和蓝眼睛黄头髮的孩子们交上了朋友。我祈愿他们能够保持体力,一直飞到未来。 我知道我是努力的,我把孩子当上帝一样尊敬,从来都没有低估他们的智慧和能力。我努力追赶孩子们前进的步伐,像夸父追日一样辛苦。这样,孩子们进步了,我的作品也就进步了。 还要努力。写作的快乐就在努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