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独坐空堂上

咏怀·独坐空堂上

咏怀·独坐空堂上

《咏怀·独坐空堂上》是《咏怀诗》中的第十七首,由阮籍所作。本诗写诗人在一个无人的世界里寻觅“亲友”而不得,有无人与言为欢的悲哀,实际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本质孤独、欲求抚慰而终不可得的认识,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

基本介绍

作品名称:咏怀·独坐空堂上创作年代:三国·魏作品出处:《咏怀诗》文学体裁:五言诗作者:阮籍

作品原文

咏怀·独坐空堂上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出门临永路⑴,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州⑵,悠悠分旷野。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⑶。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⑷。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⑴临:对着。永路:长路。⑵九州:我国古代分为九州:冀州、衮州、青州、徐州、扬州、豫州、荆州、梁州、雍州(见《尚书·禹贡》)。此处指极目远望。⑶离兽:失群的孤兽。⑷晤言:对坐而谈。晤,对。用自写:以自我排解忧愁。用,以。写,消除。

白话译文

独自坐在空蕩蕩的屋子里,谁是可以与我欢颜笑谈的人?我的宅门就面对着那条通往远方的大路,但却不见亲友的车马从此经过。我悄然登高远望九州,只见悠悠的江河把大地分割成一块块的旷野。天色已晚,一只倦鸟独自向西北飞去,而我却像一只离群的野兽一样孤独地来到了东南方。在这暮色苍茫的时候我格外思念远方的亲友,却只能用自言自语代替与他们的对面交谈。

创作背景

阮籍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政治形势险恶,为了保全自己,他小心翼翼,虚与周旋。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複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在艺术上多採用比兴、寄託、象徵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该诗是《咏怀诗》中的第十七首,是一首五言诗,全诗共十句,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慾亲无人,孤独苦闷的心情。“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两句,开始诗人就创设独坐空堂,寂寞无人可亲近的悽惨孤独场面。“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两句,诗人难耐室中的孤独,出门走上大路,竞不见有车马行走,这使诗人孤独的心情愈发沉重。“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四句,写诗人登高远望,只见旷野茫茫,只有孤单的飞鸟和失群的走兽。三至八句,诗人描绘了一个荒凉空寂的空间,影射当时的政治环境。它给读者的一个最强烈的印象,就是:这世界上似乎只有作者一个人。当他在家里时,是“独坐空堂上”;当他出门了望时,在漫长的道路上竟然看不到车马;登上高处,远瞻全国,也只有无边无际的土地和出没的鸟兽。那幺,人都到哪里去了呢?也许作者所住的地方特别荒僻,因而看不到人来往,也许他出门瞻望时正是傍晚,人们都回去休息了。然而,为什幺他所看到的鸟兽也都是孤零零的“孤鸟”和“离兽”呢?可见他在这里所写的并不是实际的情况,而只是他自己的心境。换言之,经过他视线所及之处的鸟兽,原也有二只或二只以上的,但他所注意的却只是“孤鸟”、“离兽”罢了。因此,诗中反映的到处都只有他一个人的景象,其实也只是他内心深沉的孤独感所派生的感觉。这样,读者也就可以进而理解“谁可与欢者”一句的真实含义。很清楚,他之所以“独坐空堂上”,乃是因为没有志趣相投的人;也可以说,是由于他不愿委屈自己、跟那些他所不喜欢的人交往。所以,诗的开头两句,就呈现了一个傲岸的孤独者的形象。如果结合咏怀诗第四十八首《咏怀·鸣鸠嬉庭树》来看,读者对此将会有进一步的体会:“鸣鸠嬉庭树,焦明游浮云。焉见孤翔鸟,翩翩无匹群?”他嘲笑那些只会合群嬉游的凡鸟不能理解——甚至根本没有看到过翱翔的孤鸟;渗透在这些诗句里的,也正是一种以孤独而自豪的情绪。这只“无匹群”的“孤翔鸟”,其实就是他自己的写照。这样,读者还可以理解,他之所以感到路上没有载人的车马,九州只有旷野,同样是基于他的做岸。他在世界上找不到一个合意的人,因而他觉得世上就跟没有人一样。唯一可以跟他相比并的,就是“孤鸟”与“离兽”。“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傍晚暮至临近,使愁肠更为凝重,想和亲友对座谈心,却只能自言自语。诗人孤独的境况、孤独的心情就全部表达出来。该诗语言淡漠,冷峻,似不着一丝感情。但通过景物描写我们可以透视到诗人孤独无助的心灵。诗中所写的一切景物,全部围绕孤独这一主题展开,以景衬情,以事衬情,极为感人。人是孤独的存在,当一个有思想的人环顾四周却发现没有人能引以为同调的时候,他便会体会到阮籍的孤独了。站在思想之巅和站在高山之巅的人一样,一方面会产生俯视众生的骄傲,一方面也少不了 “高处不胜寒”,曲高和寡的孤独。当然,孤独需要抚慰。一个人既不能完全与同类隔离,也不能完全与同类融合。一个常人在群体之中应该既保持和谐的人际关係,又保持自我存在的独立性。但自我的独立存在其实就意味着孤独。孤独使人感到自己的渺小无力和无助,因而产生不安全感:为了重获安全,人必须重返群体中,建立与他人的联繫。孤独的诗人到处寻找的“亲友”就是这样的联繫人。亲人的意义在于爱和被爱,让人在情感上感到与他人结成一个整体:朋友的意义在丁二志同道合,声气相投,在思想的交流中发现另一个相似的自己;从而淡化或消解了孤独感。但是,孤独的抚慰常常求而不得。孤独是人的宿命,爱和友谊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将它抚慰。所以孤独的诗人才会到处去寻找可“晤言”的“亲友”。但即使是对一般人来说,想要和“亲友”朝夕相伴也很凼难。对于阮籍, “亲友”不是分别,而是不再存在。“竹林七贤”中嵇康被杀,向秀,山涛,王戎等进入司马氏政权为官,表面依附司马氏,内心却充满痛苦的阮籍怎幺能不感到孤独?然而,无论怎幺样,人总是社会的生物。儘管是如此高傲的孤独者,到了某个特定的时刻,如诗中所写的黄昏到来的时候,他还是希望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思想与感情,所以阮籍也写出了“日暮思亲”的诗句。但在亲友中没有理解他的人,他决不愿贬低自己跟那些不合意的人交往。“晤言用自写”的“写”是描摹之意。他只不过在心里描摹与人对话的情状,却并不真的去与人晤谈。是的,寂寞是痛苦的;但与志趣不同的人来往却更为痛苦。

名家评价

陆时雍:起语兴情慨慨,结语寄意殷殷,如此首尾盘礴,自是阮公家数。(《古诗镜》卷七)王夫之:自然愤世嫉俗,人必有此感,无事字求句测也。(《古诗评选》卷四)陈祚明:如白首狂夫,歌哭道中,辄向黄河乱流欲渡,彼自有所以伤心之故,不可为他人言。而听者不察,争欲按其节奏谱入诗,夫孰能测其心者!(《采菽堂古诗选》) 吴淇: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欤?乃独坐空堂,无人焉;“出门临永路”,无人焉;“登高望九州”,无人焉。所见惟鸟飞兽耳。其写无人处,可谓尽情。(《六朝选诗定论》)吴大受:阮嗣宗越礼惊众,然以口不臧否人物,司马文王称为至慎。盖晋人中极蕴藉者。其《咏怀》十七首,神韵澹淡,笔墨之外,俱含不尽之思,政以蕴藉胜人耳。(《诗筏》)张玉榖:此首因所如不合,眷恋故人也。前六,以独坐寡欢,点醒不合于世,出门登高。一气写来,最有劲势。后四,接旷野鸟兽,略一写景,急脉缓受法也。而呼起怀人正意作收,愈觉灵紧。(《古诗赏析》)陈沆:悼国无人也。我瞻四方,蹙蹙靡所聘,途穷能无恸乎!孤鸟离兽,士不西走蜀则南走吴耳。思亲友以写晤言,其孙登、叔夜之伦耶?(《诗比兴笺》卷二)

作者简介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採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採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阮籍作品今存赋 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主要有五言《咏怀诗》82首。原有集13卷,已佚。明代曾出现多种辑本,张溥辑有《阮步兵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作品今存赋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