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棋圣”吴清源的养生之道 3大秘诀

围棋大师吴清源在日本当地时间11月30日凌晨去世,享年100岁。吴清源是20世纪最着名的围棋大师,有“近代围棋布局的奠基人”、“昭和棋圣”等称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小说《名人》中都有他的名字。不少网友和围棋爱好者都觉得他能得享百岁之龄与其一生钟爱的围棋有关,其实,他的长寿经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居家常开窗通风

吴清源先生从小身体素质较差,曾得过肺结核。在那个时代,肺结核的致死率非常高,但吴清源得以幸免于难。他曾经回忆说,这可能得益于他的一个养生小举措,就是经常开窗通风。他曾说自己坚持每天开窗通风,适应了寒冷的空气,免疫力也就变强了。

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蒋光副主任医师介绍说,开窗通风对健康的好处的确很多。开窗通风有利于保持屋内空气的新鲜和相对湿度。房间里的湿度减低,中医所说的燥邪出现的几率就会增加,呼吸系统会比较不适,甚至诱发疾病。开窗通风还可以破坏致病因子的生长环境。温暖、空气不流通、光照差的房间很适于许多细菌和病毒生长繁殖,从而增加人们患呼吸道疾病的机会。

常开窗,还可以有效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室内进行消毒,也有利于提升室内的阳气。开窗通风还可以使人获得较多的“空气维生素”。

空气中的负离子可以调节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改善大脑皮层的功能,促进造血功能和肺的换气能力,提高人的免疫力。而这种负离子在山林、海滨的空气中的含量最高,城镇较低,在冬季密闭的房间内,只有几十个,所以冬季即便天气寒冷也要注意通风,引入室外的负离子,不仅能让暖气充盈的密闭居室和办公室变成细菌和病毒滋生的“温床”。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在健康的空气中呼吸也有利于肺的宣发肃降功能的维护。

终身践行《四诫诗》

据吴清源先生生前透露,他自己最早接触“养生”一词是1928年10月他初渡日本的时候。他的义父杨祉庵先生送他的《四诫诗》中有诫尔学养生、诫尔学守身、诫尔学立志、诫尔学读书“四诫”。其诗文为:“诫尔学养生,养生先养气。……守静闭龟息,法动张禽戏。役形不役心,妙契合天地。岂惟康乃躬,久久益智慧。”这首养生诗,吴清源自始至终铭记在心,到了老年依然背诵清晰,一字不差,而且终身践行。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倪正介绍说,这首养生诗中提到的“养生先养气”是中医养生精髓。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生命之本。《素问·举痛论》中说:“百病生于气也”。

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6个方面

忌大喜,养心气。中医认为“过喜伤心”,“喜则气缓”,这里的“喜”指的是大喜和狂喜。

养生虽然要保持喜悦的心情,但过度的喜悦却会使心气上冲,扰乱正常的气机,不宜健康。而吴清源正是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冬季最好的养心食物就是红豆,它的养心的功效自古就得到医家的认可,按照中医理论,红豆颜色赤红,与心对应,故李时珍把红豆称之为“心之谷”, 强调了红豆的养心功效。从食疗功效来看,红豆既能清心火,也能补心血。其粗纤维物质丰富,临床上有助降血脂、降血压、改善心脏活动功能等功效;同时又富含铁质,能行气补血,非常适合心血不足的女性食用。寒冷的冬季,想养护心气的人们,不妨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红豆粥吧!

莫生气,养肝气。中医所指的肝有“将军之官”之称,中医认为“大怒伤肝”,养肝气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增强对愤怒情绪的调解和自控能力。

只有少生气,肝气才能调和,气机的运行才能顺畅。

冬季养护肝气可以睡前按揉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少忧思,养脾气。中医认为“忧思伤脾”,“思则气结”,如果一个人整日为了琐事胡思乱想、思虑过度,就会伤及脾气,出现腹泻、面色差、神经衰弱等症状。

吃土豆是有助健脾的好方法。中医认为土豆能健脾和胃、缓急止痛,通利大便。土豆中含有大量的优质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保持肠道水分。另外,虽然土豆淀粉含量高,但是同大米相比,所产生的热量较低,可以代替部分主食。

少言语,养肺气。肺主气,司呼吸。这首养生诗中说的“守静闭龟息”就是古人养生“调息养生”的一部分,具体来说要求呼吸要“深细匀长”,大家平时需要锻炼肺活量,增强肺功能。避免成为话痨,因为中医认为“多言耗气”。

平时吃一些润肺养肺的食物,对于预防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强身健体都有好处。白色食物大都与肺对应,比如杏仁就不错。但是中医说的杏仁有两种,一种味苦,名为苦杏或北杏,多用于临床治疗,还有一种味甜,名为甜杏或者南杏,是食疗的佳品。比如居家做杏仁露也很简单,用豆浆机把杏仁磨浆隔渣后加水、糖、奶煮开,一杯可口的杏仁露就做好了。寒冷的冬季,一杯杏仁露,配上全麦面包、鸡蛋等,一顿营养丰盛的早餐便做成了。

食清淡,养胃气。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清淡饮食才是养护胃气的一大法宝。

中医认为,粥类饮食最养脾胃,如果平时感觉胃脘隐痛,食欲不太好,容易口干咽燥,甚至形体消瘦、舌红少苔,那么不妨吃些山药百合大枣粥。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苡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有滋阴养胃、清热润燥的作用。如果因心情不好而引发胃部不适,建议吃些木耳炒肉片。黑木耳益胃滋肾、调理中气,与猪瘦肉合用,可补益脾胃、调理中气。

常咽津,养肾气。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也是全身的气根,更有“气归于肾”之说。肾气充足,人的生命力便旺盛,就能延迟衰老。反之则会出现一系列肾气虚衰的症状。用叩齿和舌头搅动牙齿的方法刺激口腔津液的分泌,待津液盛满口腔之后,分三次咽下。长期咽津,有利于肾气充盈。

进入冬季,板栗开始大量上市。中医认为,栗子性味甘温,入脾、胃、肾经,有养胃健脾、补肾强腰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反胃、腹泻,肾虚造成的腰膝无力及小儿脾胃不健等。此外,栗子还能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老年人常吃栗子,可防老抗衰,益寿延年。比如板栗排骨汤就挺不错。具体的食材和做法是,先准备排骨150克,去壳鲜板栗50克,将排骨洗净焯水后,与板栗一同炖煮至软烂,调味即可。它具有补肾益气的作用,适合肾气虚者食用,其主要症状为气短自汗、面色发白、小便频多、倦怠无力。

心身兼养得长寿

吴清源生前曾说:“人生一世就是修行一世,无论是输是赢。”也正是由于他具备了极高的个人修为,才能在围棋艺术领域内先人一步地发现了“调和论”,倡导顾全大局平衡的哲学思想。这一倾注他毕生心血的“调和论”,成为他提出的“21世纪围棋理论”的奠基石。吴清源的自传起名为《中的精神》。他解释说,围棋的理想是“中和”,又可理解为“调和”。“中”这个字,中间的一竖将口字分成左右两部分,这左右两部分分别代表着阴和阳,有了取得阴阳平衡的那一竖,才构成“中”字。要想到达“中”的境地,绝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内心修养。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主任王东旭介绍说,中医经典着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救其本。”所以中医养生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平衡阴阳”,给机体内、外造就一种和谐的环境。《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之间相对的动态平衡,称之为“阴平阳秘”。“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对正常生理活动的概括,一旦阴阳失和即是病态,疾病的发生是阴阳失调所致,而达到阴阳平衡的养生目标就要像吴清源先生那样做到身心兼养!

延伸阅读

吴清源1914年6月12日出生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后举家迁入北京,很早即在围棋上表现出过人的天分,被誉为“围棋神童”,14岁时在国内已无敌手,于是东渡日本开始职业棋手生涯。吴清源曾经击败了当时所有超一流高手,被称为“棋圣”。晚年更以毕生之体悟,融汇古老的中华文化,提出21世纪的围棋理论——六合之棋。

编者后记

自12月以来,微信圈中广泛传播着吴清源先生传奇的一生,本报通讯员杨璞为纪念吴先生,参考了他生前的着作和文章,发掘其中在养生方面坚守的方法和理念,并请有关专家解读,希望大家对棋圣吴清源多一些了解并借鉴其养生方法。在编辑本文的同时,编者也被他一生专注围棋,以棋艺入道,历经极端考验,以“中和”为务修身养性的真功夫所折服。他在《中的精神》一书中说,对‘六合之棋’的研究过程,使“我对艺无止境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为了能够再接近真理哪怕只是一步,我希望自己能活到100岁。”虽然生活给了吴先生太多考验,包括几番生死考验,但他毕竟完成了活到100岁的自我期许。吴清源说“我有过许多痛苦的时刻。每当那时,我就会背诵白乐天的诗。”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这是一首陪伴吴先生度过痛苦的诗,编者也借机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