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白芍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_副作用_用法用量

展开全文
铅:白芍也是一种中草药,每一种中草药都有其特殊的价值,白芍也不例外。就白芍的功效和作用而言,白芍有很好的养血作用,还可以治疗一些妇科疾病,对女性健康有很好的作用。但是白芍虽然功能很多,但毕竟是中药,不能随便服用。你要把握好剂量。以下小系列将介绍白芍的用量及其禁忌。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白芍的用量与禁忌
白芍的功效和作用
食品功效
芍药,别名“李李”和“曹丽”,是中国情人节的代表花,代表爱情和花相。爱情牡丹包含着春天的眼泪,就像花朵的颜色,洁白无瑕,象征着爱情无与伦比的美丽和高贵。
1.白芍养血敛阴,治疗妇科疾病。常与当归、熟地、川芎配伍使用。若与桂枝同用,可调营卫,用于外感风寒、表里不一、自汗邪风。可与龙骨、牡蛎、浮小麦同用,敛阴潜阳,治疗阴虚阳浮所致的自汗盗汗。
2.白芍养血柔肝,急止痛,可用于肝气不和引起的胸痛、腹痛、手足抽筋等疾病。对于胁痛,常与柴胡、枳壳同用。对于腹痛、手足挛缩,常与甘草配伍。治腹泻腹痛,可与黄连、木香同用。
3.白芍为原料,能敛阴平肝阳,故可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常与桑叶、菊花、钩藤、白蒺藜同用。
4.在中医理论中,白芍具有养血的作用,可治疗面色萎黄、面部色斑、暗沉。
白芍的用量及其禁忌
食品功效
剂量:
白芍可以入药。白芍寒,苦,微寒。具有补血养血、平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等功能。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疼痛、四肢急性疼痛、腹泻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生白芍入药剂量是多少?
实用公式。治疗女性疼痛:香附200克(醋两碗,盐50克,煮干),肉桂,延胡索(炒),芍药。细粉的话,每次10克,熬汤,一直吃。(《朱氏集验医方》芍药汤)
治疗腹泻会导致脓血,急重,血调气:牡丹50克,当归25克,黄连25克,槟榔10克,木香10克;甘草(炒)10g,大黄15g,黄芩25g,肉桂12g。细切,各取25克,加水两杯,煎至一杯,吃完温服。(《素问病机保命集》芍药汤)
孕妇腹部疖痛的治疗:当归150克,白芍500克,茯苓200克,白术200克,泽泻250克,250克。上六味,杵散。取平方寸匕,酒,一日饮三次。(《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对于血气发作引起的产后腹痛:白芍100克,肉桂50克,甘草50克。和三钱一起上桌,一杯水,煎七分钟,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趁热吃。(《圣济总录》芍药汤)
治疗痛经:白芍100克,干姜40克。总共细粉分八包。月经来了,每天一包,以黄酒为导向,服用三周。(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白芍150克,干姜25克。锉平,煮沸至黄色,捣碎,
妇科调经时,月经不调、白带过多、下腹坠地、腰腹乏力者不宜过多或单用药物。白芍酸寒涩,温病不用于阳结、上焦出疹。孕妇产后不宜过多使用或单独使用。中药现代药理证明白芍有明显的镇静作用,故昏迷患者不宜使用,婴幼儿和老年人不宜长期服用,不宜过量服用或单独大量使用。白芍和当归常合用,但对于老年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要权衡利弊,因为两药都有抑制心脏的作用。芍药。收敛于酸寒,可拮抗桂枝、川芎的发汗作用。白芍讨厌芒硝、石斛、鳖甲、蓟、藜芦。
《广利方》:白芍
【药材名称】白芍
[拼音]白诗奥
[英文名]白芍
[别名]芍药
【来源】本品为芍药的干燥根。毛茛科植物。夏秋季挖,洗净,去头尾细根,沸水煮,去皮或去皮,再煮,晒干。
【产品说明】本品为圆柱形,直或微弯,两端截头,长5 ~ 18厘米,直径1 ~ 2.5厘米。表面为白色或红棕色,光滑或有纵向皱纹和细根痕,偶有褐色皮肤残留。质实,不易破碎,切面扁平,白色或红棕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轻微的气体和味道
微苦微酸。
【鉴别】(1)本品粉末为黄白色。糊化淀粉有很多块。草酸钙团簇直径为11 ~ 35微米,存在于薄壁细胞中,通常成排排列,或在一个细胞中有几个团簇。具有边缘孔和网状结构的血管直径为20 ~ 65 m。纤维呈纺锤形,直径为15 ~ 40微米,壁厚,微木质,圆孔大。
(2)取本品粉末5克,加入乙醚50毫升,加热回流10分钟,过滤。取滤液10ml,蒸干,加入乙酸酐1ml,硫酸4 ~ 5滴,开始会变黄,逐渐变红变紫,最后变绿。
(3)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摇匀5分钟,过滤,滤液蒸干,加乙醇1ml溶解残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外,将芍药苷对照品加入乙醇,制成每1毫升含1毫克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根据薄层色谱试验(附录 b),吸收上述两种溶液各10l,置于同一硅胶薄层板上,用氯仿-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
  【炮制】炒白芍:取净白芍片,锅内炒至微黄色。
  酒白芍:取净白芍片,用黄酒喷洒均匀,稍润后放锅内炒至微黄色。(每100斤用黄酒10斤)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6~15g。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白芍
  【药材名称】白芍
  【拼音】Bái Sháo
  【别名】金芍药(《安期生服炼法》),白芍(《药品化》)。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栽培种)的根。夏、秋采挖已栽植3~4年的芍药根,除去根茎及须根,洗净,刮去粗皮,入沸水中略煮,使芍根发软,捞出晒干。
  【原形态】芍药(《诗经》),又名:离草(《韩诗》内传),余容、其积,解仓(《吴普本草》),可离(崔豹《古今注》),犁食、鋋(《别录》),没骨花(《胡本草》),婪尾春(《清异录》),将离(《纲目》)。
  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根肥大,通常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茎直立,光滑无毛。叶互生;具长柄;2回3出复叶,小叶片椭圆形至披针形,长8~12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缘具极细乳突,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叶脉在下面隆起,叶基部常带红色。花甚大,单生于花茎的分枝顶端,每花茎有2~5朵花,花茎长9~11厘米;萼片3,叶状;花瓣10片左右或更多,倒卵形,白色、粉红色或红色;雄蕊多数,花药黄色;心皮3~5枚,分离。蓇果3~5枚,卵形,先端钩状向外弯。花期5~7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性状】干燥根呈圆柱形,粗细均匀而平直,长10~20厘米,直径1~1.8厘米。表面淡红棕色或粉白色,平坦,或有明显的纵皱及须根痕,栓皮未除尽处有棕褐色斑痕,偶见横向皮孔。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或微带棕色,木部放射线呈菊花心状。气无,味微苦而酸。以根粗长、匀直、质坚实、粉性足、表面洁净者为佳。
  主产浙江、安徽、四川等地。此外,山东、贵州、湖南、湖北、甘肃、陕西、河南、云南等地亦产。浙江产者,商品称为杭白芍,品质最佳;安徽产者称为亳白芍,产量最大;四川产者名川白芍,又名中江芍,产昆亦大。
  芍药名称,初载《本经》,从陶弘景开始,分为白芍药、赤芍药两种。目前药材,白芍药多为栽培种,赤芍药则多为野生种,但在个别地区,如陕西所产的宝鸡白芍,亦系野生种而作为白芍使用者。根条细瘦弯曲,大小不等,栓皮及须根痕较多,质松,粉性小,断面射线不明显,品质为次。
  【化学成分】根含芍药甙、牡丹酚、芍药花甙,苯甲酸约1.07%、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β-谷甾醇和三萜类。另四川产者含一种酸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花含黄芪甙、山柰酚3,7-二葡萄糖甙,多量没食子鞣质(10%以上)、除虫菊素0.13%、13-甲基十四烷酸、β-谷甾醇、廿五碳烷等。叶含鞣质。
  【药理作用】有抗菌作用。
  【炮制】白芍: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晾,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干燥。酒白芍:取白芍片,用黄酒喷淋均匀,稍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每白芍片100斤,用黄酒10斤)
  炒白芍;取白芍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焦白芍:取白芍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晾干。土炒白芍:取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炒热,加入白芍片;炒至外面挂有土色,取出,筛去土,放凉。(每白芍片100斤,用伏龙肝细粉20斤)
  ①《雷公炮炙论》:“凡(白芍药)采得后,于日中晒干,以竹刀刮上粗皮并头土,锉之,将蜜水拌蒸,从巳至未,晒干用。”
  ②《本草蒙筌》:“(白芍药)酒浸日曝,勿见火。”
  【性味】苦酸,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吴普本草》:“桐君:甘,无毒。岐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
  上页123456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