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灭亡原因 源于于它的基础薄弱
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589年,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了继秦汉以后又一个统一王朝。一些人认为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富庶、强盛的王朝,出现了与汉代“文景之治”和唐代“贞观之治”相提并论的“开皇之治”。604年,隋炀帝杨广继位,但好景不长,618年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繁荣富足的隋王朝为何二世而亡?
隋朝灭亡的原因备受后人关注,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问题做了深入探讨。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对隋朝短祚而亡的原因,有多种说法,而且至今不见意见趋同的迹象。
隋朝断送于炀帝的暴政,这是唐代君臣与史学家一致的看法,如唐太宗就常将隋炀帝的暴政作为一个反面例子,不断举一反三地教育大臣。
这种炀帝暴政说也得到了后世许多学者的认同,是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许多人认为炀帝杨广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凭借其父文帝积累下来的大量民力和财富,得以无限制地施行暴政,任意挥霍,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他在位仅短短14年,却主持完成了东都洛阳的修建,大运河的开凿,还三征高丽,三巡江都。沉重的摇役、兵役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他的奢侈生活和残虐政治愈来愈凶狠地逼迫民众陷入死地,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忍无可忍的农民向炀帝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消灭了这个可耻的浪子和暴君。
作为这种观点的一部分,有人更着重突出炀帝用兵高丽致亡的作用。这种观点认为隋炀帝三次用兵高丽,使全国骚动,民怨沸腾,农民起义遍及京畿及关西、河北、山东、长江流域、岭南各地。这是炀帝最大的失策,也是隋王朝灭亡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另一种说法认为,隋文帝杨坚虽然建立隋朝,统一中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有功之人,但他的*对隋朝的速亡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史书载文帝“天性沉猜……不达大体……唯妇言是用……喜怒不常,过于杀戮”。正是他的这些弱点,使隋帝国走向灭亡。
杨坚初任周朝相国之时,为了收买人心,施行了比较宽大的法律,在建隋之初,制定并实施了著名的《开皇律》,不仅减轻了刑罚,还使刑网简要。但文帝生性猜忌,经常会法外施刑,甚至在殿廷之上滥施刑罚,朝廷大臣在殿廷之上因一语之失而被当众廷杖致死的不计其数。文帝还经常在《开皇律》外,颁布一些严酷的刑罚。如偷粮一升以上,要被处斩,家属全部没入朝廷充当奴隶。三个人合伙偷一个西瓜,会被就地处死,连审讯都免了。到文帝晚年,更是动辄杀人,草菅人命,毫无约束。如武官衣服、佩剑没有穿戴整齐,就会被处死。可见,文帝的行为已不亚于暴君所为。
而文帝在用人方面也有致命的弱点,“猜忌苛察,信受谗言”,因此对于帮助过他开国建隋的旧臣,曾经患难与共的元老宿将,他都严加提防,并一一铲除,甚至是自己的长子都信不过,直至废长立幼,坏乱家法。他听信妇人谗言,贬斥忠臣高颖,重用小人杨素。杨素做事只为自身着想,而高颖则以大局为重,以治天下为己任。如果文帝能多采纳高颖的意见,那么隋朝可能不会如此迅速地走向灭亡。
因此,众多研究者认为文帝的*才是隋朝速灭的真正原因,炀帝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在其父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罢了。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坚家庭关系,特别是杨坚与其妻子及与子女间的协调程度,影响了整个隋朝的命运。一开始,杨坚与其妻独孤氏的关系十分融洽。与独孤氏的结合,使他在宦海生涯中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在独孤氏的帮助下,杨坚夺取了政权,并出现了“开皇之治”的良好局面。夫妻俩感情很深。史载“高祖(杨坚)与后相得,誓无异生之子”,就是说文帝只与独孤氏生子,不与别的女子生孩子,专宠皇后一人。但是,随着统治的稳固,杨坚奢侈、荒淫的本质逐渐暴露,“誓无异生之子”的誓言使他感到了莫大的束缚。而独孤皇后又生性嫉妒,容不得杨坚宠幸其他女人,想独占杨坚枕席之欢。杨坚私幸尉迟迥的孙女,皇后知道后妒火中烧,借杨坚上朝之机,将尉迟氏杀掉,引得杨坚大怒。他半夜独自骑马在山谷中飞纵二十余里,仰天大叹自己虽贵为天子却没有一点*。此后,帝后关系便逐渐从志同道合到貌合神离。
文帝与独孤皇后一共有五个儿子。长子杨勇在杨坚夺位之初给予他很多帮助,为杨坚顺利取得帝位提供了一定的军事上的保障,是杨坚政治上的得力助手,被封为太子。其余四子分别被封为晋王、秦王、越王和汉王。随着统一的完成,太子和诸王*的扩大,文帝渐感不安,总是利用一切机会抑制他们的*。终于闹到废太子杨勇,立次子杨广,他的另两个儿子也没有好结果。三子因奢侈被免官,忧郁而死。四子受杨广诬陷,被文帝废为庶人*。文帝还将两个儿子的部众一并铲除。此时,在杨坚家庭关系中,夫妻离心,父子反目,家已不能称之为家了。
也有学者认为,隋速灭的原因是因为隋政权不是建立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之后。这是将隋速亡放在历史上短祚王朝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有人认为“汉、唐、明、清都因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之后,故运作长久;而秦、晋、五代时期的梁、唐、晋、汉、周等,都因没有经过农民起义,所以短命”。没有经过农民起义之后而建立的王朝带有先天的不足。因为统治阶级没有受过沉重的打击,也就不会有惨痛深刻的教训,他们走上腐朽的道路也会比其他皇朝更快更容易。而且土地关系也因没有大规模的起义得不到调整和缓和,地主与农民的关系更容易激化爆发。
有人指出,隋代国家权利与私家权利的矛盾是隋朝灭亡的原因。部分研究者认为隋代国家权利与私家权利斗争的焦点是对户口的争夺。隋朝推行的政策使大量私家荫户成为国家编户,触及了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因此激化了**与世家大族的矛盾,成为隋亡的深层原因。
有人认为隋朝速亡是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造成的。持这种观点者指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剧烈,削弱了统治阶级的力量,促进了阶级矛盾的发展。庶族地主与士族地主之间*的消长,以隋*政权为首的关陇地区地主集团与齐、陈旧境失势士族地主之间矛盾的日益尖锐,以及炀帝即位后加剧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都是造成隋朝短祚的原因。一些人认为由于隋朝是通过宫廷政变的形式夺取政权的,所以确认隋为正统的思想观念并未成为社会群众的一般心理,尤其在地主阶级内部,不少人认为隋朝是篡周而立的,当他们的利益不能得到满足时,就相互勾结,反对隋政权。而隋炀帝改变关中本位政策,重用南人,引起北方权贵的不满和反抗,在统治集团内部形成南北朝臣的对立和斗争,这也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有人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在国富。从文帝开始隋朝经济政策的核心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此实行了重征赋役、积粮于官、检括户口、输籍定样等措施,这些措施全然不顾封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使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迅速尖锐化,其中尤以封建统治集团和农民阶级、**和地方豪强的矛盾更为突出。在这两大矛盾的夹击下,隋王朝的灭亡是必然的结局。因此隋代经济政策既是致富之因,又是乱亡之源。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隋二世而亡,与文、炀二帝的军事改革密切相关。由于军事改革中暴露出的弊端以及在改革中出现的许多矛盾和冲突,为政权的巩固埋下了隐患,最终导致隋朝的灭亡。
也有人指出,隋朝速灭是多种原因的结合,各种原因之间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隋朝的灭亡说到底是水到渠成。
一个统一的王朝,顷刻之间倒塌了,探讨其原因是十分必要的。但谁知却引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意见,仁者知者所见各不相同,实在是耐人寻味。看来这个历史之谜仍有探讨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