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霍光是怎么样的人?霍光怎么死的
权力是个怪怪的东西,无数人为之倾倒,舍命争夺,成为权力的奴仆。人也是个怪怪的东西,没权时想权,有权时还要费尽心机地用权管权弄权,甚至死了还想把权力传给自家人。古往今来,总有一些人为权所累,热心为奴,其典型代表当属霍光。、
对于霍光而言,权奴绝非贬词。泛泛地说,在一个高度专制的国度,生而为人、继而为奴几乎是所有人的共同命运,哪怕你只是个平头百姓!说霍光是权奴,还缘于他的外戚身分和独特经历。西汉的外戚*并非始自霍光,早在吕后时期,就出现过吕氏专权、诸吕封王的景观。但那时,朝臣尚有活力,诸吕也有忌惮,且为时很短。在霍光这里,情况已有很大不同。霍光几乎是个标志,由他开始,太后及皇后家族渐次登场,外戚强权、群臣诺诺的局面一直在延续,直至90多年后外戚王莽改朝换代。
霍光,字子孟,河东平阳人(今山西临汾)。十几岁的时候,经哥哥霍去病保荐,入朝为郎,后又担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天天侍候汉武帝。公元前87年,武帝死,临终前把年仅8岁的小皇帝托付给霍光。在此后近20年时间里,霍光大权在手,苦心经营,粉碎了多起宫廷内乱。公元前68年,他老人家因患重病,恋恋不舍地交出了政权,然后功德圆满地死在家中。霍光是权力的标志,具有权奴的典型特征。
他没有文化,没有战功,靠着谨慎和机敏,步步升迁,最终获取了最高权力
霍光的生命源于一个婚外故事。他老爹叫霍中儒,本是平阳县的小吏,在平阳侯家中当差时,与一个叫卫少儿的侍女有了恋情,生下私生子霍去病。故事到此产生两个分支。霍中儒这边比较平淡,当差期满,回家娶老婆生了霍光,过着平民生活。卫少儿那边比较精彩,带着私生子嫁给了陈平的曾孙陈掌,因为妹妹卫子夫当了皇后,卫少儿沾了大光,生活幸福,私生子霍去病少年得志,早早就封了侯。这两家一直各过各的,多年没有音讯。后来,霍去病不知怎么得知了自己来历,不仅前去认爹,还把同父异母弟弟霍光带了出来。霍光由此开始了权奴生活。
霍光进入宫廷时,还是未成年人,但他知道自己是凭关系进来的,没有苦读经历,没有州县任职过程,更没有沙场血战资本,要想站住脚,必须付出别的代价。为此,他严格要求自己,不怕流血流汗,举手投足安稳规范。比如,每次出入殿门,要走多少步,每步踩哪块砖,在哪儿停留,都相当严格,有人暗中察看过,每次都分毫不差。一个人连走路都如此拿捏,可以想见,他该怎样的说话、办事。如此这般的日复一日,内中又包含着多少执著和艰辛!在武帝身边工作20多年,他一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霍光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长相很帅,眉眼清疏,肤色较白,还有几根漂亮的胡须。另一个是比较聪明,那是一种内在、深沉的、大气的聪明,似可归结为大智若愚那一类。
有这两条垫底,加上不吝啬力气,渐渐赢得了当权者的信任。他的权奴过程经历了两个飞跃。先是以百姓的身分入朝当郎官,又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从而成了汉武帝的近臣,实现了由平民到重臣的飞跃。这种飞跃,因为来得突兀,一般人不好承受。常常有这种情况,某人原本不错,某一天突然交了好运,进入某个重要部门、或者到某个领导身边工作,很快人就变了,有的甚至变得让人恐怖。霍光可不是这样,谨慎依然,勤奋如故,本色不改。武帝晚年比较凄凉,因连年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重负,盗贼遍及四方,那种景象和秦朝末年相当类似。而更大的打击在于,太子因巫蛊事件,被逼自杀,接班人问题已火烧眉毛。武帝思来想去,决定立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同时又选定霍光为辅政大臣。
某一天,武帝让画工画了幅画儿,内容为周公负成王朝诸侯,间接地表达了托孤的意思,霍光的聪明之处就在于,看了画儿却装傻,该干嘛干嘛。武帝病危时,霍光流着泪问:您想把天下交给谁呢?武帝说:你还不理解那幅画儿的意思吗,我要立少子,由你来辅政!当天,武帝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佐小皇帝。第二天武帝一命呜呼,紧接着就是昭帝即位,霍光开始执政。至止,霍光实现了由重臣到铺政大臣的飞跃。他不是最高*,却掌握了最高权力,权奴生涯进入了高处不胜寒阶段。
霍光怎么死的,霍光是谁的儿子
大权在握的同时,针对权力的斗争也日趋激烈,靠着果断和智慧,他击溃所有对手,把权奴生活推向了高潮
霍光不只谨慎,还极有悟性。在武帝身边的那些年,他一定把什么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武帝托孤,让他集大司马大将军于一身,同时还领尚书事,也就是领丞相事。前两者是天下最高武职,后者系最高政职。这些权力归他使用,却非他所有。也就是说,他不是权力的真正主人,仍属权奴一族。霍光知道自己出身低微,根基较浅,当好权奴很不容易,不仅各路刘氏王爷窥视权力,朝中大臣也在寻衅滋事,凡此种种,他的策略是,施以狠手,决不留情,直至斩草除根。第一个跳出来闹事的是王忽。武帝曾有遗诏封霍光等人为侯,王忽不知深浅,公开扬言,说根本就没有封侯这回事,是“群儿自相贵耳。”霍光没理他,直接找他爹王莽算账,王莽也利落,一狠心毒杀了儿子。接下来向霍光发难的是以上官桀为首的高官集团。
上官桀原来比霍光的官大,对霍的进步心中不服,再加上为别人多次要官被霍拒绝,从而对霍光有了敌意。他联合长公主、儿子上官安、燕王刘旦、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企图搞掉霍光,废了昭帝,立燕王为皇帝。这些人和霍光过节很深。
长公主因其情人丁外人想要封侯没能如愿,燕王刘旦是武帝哥哥却未能接班,上官安、桑弘羊因代人要官而没得逞,等等。他们第一个阴谋是,以燕王名义给皇帝写信,列举四大罪状,告发霍光意欲谋反,再由上官桀运作,交有关部门定罪,然后快刀斩乱麻,一杀了事。这似乎是个无懈可击的阴谋,但这伙高官忽略了一个人物,那就是昭帝。自从霍光开始执政,很多人似乎忘记了照帝,以为小孩子不懂什么。
但是,谁都没想到,当昭帝拿到告状信时,一眼就看穿了破绽,指出了内中的种种疑点,这伙人吃惊之余,阴谋也随之破产。不久后,该团伙变换手法,再动杀机。计划让长公主宴请霍光,事先布下伏兵,在酒桌上把霍光干掉。这次霍光运气更好,事先得到消息,提前采取行动,彻底摧毁了攻势,导致长公主和燕王自杀,其他人全被砍了脑袋。这真是个血腥的年代,高阔的宫殿里,暗箭纷飞,步步成杀,可到头来,都被霍先生一一化解。至于14岁的小皇帝为什么能看出告状信的秘密,那个宴席杀人计划又是怎么走露了风声,一切已无从得知,如果非要问个究竟,那只能说霍光的权奴运气不错。
昭帝短命且无后,皇家命脉悬于一线,靠着操作和运气,他废立皇室成员,确保权奴之路越走越宽
昭帝短命,只活了23岁,也没留下儿子。这样一来,霍光面临着新的挑战,既要选准新皇帝,又要保证自己继续当好权奴。那几天,霍光肯定心急火燎,和大臣们反复商量,到底选谁来当头儿呢?武帝有6个儿子,活着的只有广陵王刘胥,大臣们别无选择,但霍光不同意,他认为刘胥品行太差,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最终他选定了武帝孙子昌邑王刘贺。
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刘贺比刘胥还坏,大体上是个莽汉兼白痴,在参加昭帝丧事期间,昌邑王没露出半点悲情,有人提示他应该流几滴泪,表示一下,他竟说自己嗓子痛,哭不出来。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小国里的200多个大臣弄到京城,陪他吃喝玩乐。这种人当了皇帝,说不定就会收回权力,完结霍光的权奴生活。霍光开始了操作,联名31位重臣上书太后,决定中止昌邑王的快乐生活。为了打发走这个混蛋,霍光亲自扯下他佩戴的皇印,让他滚回了老家。国不可一日无君,接下来还得选。
这时,有人推荐前太子之孙刘病己。经介绍得知,前太子自杀时,孙子刘病己出生没几天,因有人关照幸免一死,后来流落民间。霍光在焦头烂额时,得到这么一个宝贝,别提多高兴了,马上派人迎入宫中,即帝位,这就是孝宣皇帝。正如霍光所料,新皇帝虽然年富力强,却不敢收回权力,放任霍光继续权奴生活。
他做过好事也干过坏事,任用能臣也网罗亲信,靠着功绩和影响,他决心把权奴生活进行到底,并力争延及子孙
霍光当然知道巩固权力,一方面必须任用几位能臣,建立治国政绩;另一方面也要提拔亲信,打造家族*。执政近20年,他起用了一批颇有作为的官员,根据他们的建议,相继颁布了一系列造福民间的政策,部分地放弃了与民争利的专卖制度,有效结束了武帝末期的混乱局面。与此同时,他积极任用亲信,构建自己的体系。他还任用庸臣,以保证权力的安全。最典型的就是杨敞,该人怯懦无能,有人向他告发一起作乱阴谋,他却装病自保。
废昌邑王的时候,他吓得面无血色,话都说不出来,其行为一直为群臣所诟病。就是这样一个人,长时间地当了丞相。为了把家族权势做大做强,他把儿子霍禹、两个侄孙、多个女婿,还有数名堂弟、外孙等都安排在重要岗位,分别把持各方面权力,以致于“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霍先生也有疏漏,那就是对家族成员疏于教育管理,他的续任老婆显夫人相当歹毒,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当上皇后,竟派人毒死宣帝结发妻子许皇后,还想毒杀太子,因对方防范严密,才没成逞。
霍光死后,显夫人更加放肆,不仅和监奴冯子都通奸,还鼓动子女亲朋擅权乱政。霍光儿子霍禹等人密谋杀大臣、废宣帝,自己当皇帝,结果被人告发,一家人个个被杀,霍氏家族就此完蛋。此时,距霍光辞世不足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