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最大的一次灭国危机竟然是楚怀王制造的

历史上,楚怀王向来给人以昏庸、懦弱等形象。殊不知,怀王虽然称不上英明神武,但毕竟也算得上一个正常君主,加之楚国的实力的确强大,因此,楚怀王也曾经出秦国之不意,发动过一次战略袭击,险些动摇了秦国的根本。

话说张仪欺骗楚怀王之后,怀王震怒,不顾大臣们的劝阻兴兵伐秦。公元前312年,秦楚两国爆发丹阳之战。结果是楚军大败,大将军屈匄被俘,将领逄侯丑等七十余人或死或降,楚国精兵8万余人被杀。

丹阳之战后,秦惠文王和大臣们欢欣鼓舞,认为楚国经此大败在短时期之内不会对秦国构成威胁,于是放松了警惕,且秦军激战楚兵8万,自己也颇有损伤,因此回军进行修正,对楚国动向一时麻痹大意了。

令秦国君臣没有想到的是,楚怀王在人生中难得英明神武一次,在短时期内迅速征调了江汉地区的楚国精兵20余万,突然攻破秦国的武关,沿着武关道直扑峣关。楚兵怀着报仇雪恨的心情,一路狂奔,等到秦国君臣反应过来的时候,峣关也失守了。楚兵终于攻进了关中,带给秦国以致命的威胁。

关中地区号称四塞之险,指的就是北面的萧关,西南的散关,东南的峣关(往外延伸就是武关),以及东面的函谷关。楚兵攻入蓝田地区之后,就是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了,大秦再也无险可守,只能背靠渭水决一死战。

关键时刻,秦惠文王带着公子荡、魏章、张仪、樗里疾、甘茂、司马错等将领,举全国之兵也拼凑了近20万人马,与楚兵在蓝田激战,最终双方两败俱伤,秦不能胜楚,楚不能灭秦。

就在这关键时刻,二个打酱油的角色出现了,一个是韩国,一个是魏国。战国后勤的韩魏二国,早没有了战国初期那种气势,一度还跟在秦国后面当小弟。楚国非常不幸,这赶上这个时候。按理说,韩魏此时拼凑个10万大军还是还无压力的,秦国精兵困于蓝田,一举攻破函谷关,就算不能灭秦,最起码混一个割地赔款是没有问题的。

可惜,这两个小国脑袋跟浆糊一样,一门心思听秦国的话,带着在楚国身上捞一笔的心态,集结了十余万军队猛攻楚国的门户南阳宛城的方城地区。

腹背受敌的楚怀王没办法,只得下令撤军。史书上没有记载此次楚军主帅是谁,但是能与秦国诸位名将打成平手,功力一定不低。楚兵顺利完成秘密撤军,退出了武关。受到楚国如此惊吓的秦国,也没有难为楚国,还主动将庸地(陕西安康一带)还给楚国,以避免再次遭受打击。

秦国在战国时期,最大的一次危机就这样化解了,楚国强大的战力也的确令秦国恐惧。虽然在蓝田大战4年之前,秦国已经灭亡了巴蜀,初步取得了对楚国的战略优势,但是楚国的实力仍然不能小觑。更何况,6年之后,公元前306年,楚怀王趁着秦武王死后秦国内乱,无暇顾及楚国扩张*之机,一举兴兵灭了越国,一统长江中下游地区,楚国再次拉平了与秦国的战略地位。

如此看,楚怀王也不是那么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