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中国漕运做出了贡献却给人以昏君的形象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皇帝,有的励精图治,勤勉勤政,造就一方盛世。有的荒淫无道,沉迷酒色,遗臭万年。而有一位皇帝历史上曾经对中国的漕运工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大众的眼里他却是一位昏君。
历史人物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名气越大,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就会越发地被放大。一个亡国之君的小爱好,足以被世人咒骂成帝国没落的罪魁祸首;一个好皇帝就算有点恶习,也会被一笑而过。
乾隆皇帝的好色叫风流,但放到隋炀帝杨广身上就变成了荒淫无道。历史记录的永远是他的骄奢淫欲,却忽略了他还曾经有过不亚于秦汉的功劳。
“大业”是杨广的年号,顾名思义就是要效仿秦皇、汉武,成就一番大事业。为了这个目标,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努力、努力、再努力。
杨广在位十四年,真正呆在都城大兴(西安)和洛阳的时间,加起来不足六年。其余的八年,全在外面视察工作。中国这么大,他要去看一看,不然“大业”真的完不成了。
杨广的军事才能在古代帝王中,可以算得上是少见。开皇八年,还是晋王的杨广就率51万大军渡江,平定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中国长达170多年的南北分裂。两年后旧陈*,杨广又不战而屈人之兵,劝降17城。其后坐镇江南长达10年之久,广罗人才,彻底巩固了统一局面。
很多小说和电视剧都说,杨广的贤明全靠演技,当了皇帝就立刻暴露了本心。其实这有点冤枉他了,大业初年,龙椅还没坐热乎,就去蒙古吹风吃砂了。当时的蒙古草原被启民可汗控制着,他虽自认隋朝属国,愿保塞下,但要想北境无忧,少不了要对他一番抚慰。
大业五年,杨广又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祁连山,亲征吐谷浑,将青海、*重新纳入中原版图,并在河西走廊开辟了一条新的丝绸之路,使得破败了几百年的丝绸之路又重新繁荣了起来。
杨广经营西北时,帝国的海外政策同步进行。大业四年,杨广接见苏门答腊岛的赤土国贡使,并派遣使者出使南洋,招揽十余国来朝进贡。同时还出兵流求(今*),斩杀流求王,虏其民万余口而还。
隋炀帝如此勤政,大隋帝国应该越来越富强才对,那为何又会如此之快的垮塌呢?这就不得不说一下,导致隋朝灭亡的三次东征高丽。
朝鲜位于辽东半岛一隅,汉朝时曾在这里设置四郡。自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鲜就一直脱离**的统治。为了完成国家统一大业,东征对于杨广来说不是选答题,而是必答题。
第一次东征高丽之前,所有人都没想到过会输。和吐谷浑、突厥比起来,高丽根本不值得一提。但他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高丽的山川、河海竟能抵得过几十万大军,最后三十几万大军几乎全军覆灭。
第一次没成功,杨广很快又组织了第二次东征。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回隋军就顺利多了,但就在高丽即将投降的前一刻,国内爆发了*。要命的是很多王公贵族也参与其中,为了稳定后方,杨广只能迅速班师,第二次东征就这样功亏一篑。
打仗是最耗费国家财力的事情,人嚼马喂、军械装备全都是用钱堆起来的。一个战士在前线拼杀,背后可能有六个人在为他保障后勤。据资料记载,杨广这三次东征,所耗费的国力,超过了隋朝历史上所有其他工程的总和。
如此之大的战争消耗,隋朝都不堪重负,就更别提高丽了。所以当杨广率大军第三次来袭时,高丽干脆就投降了。杨广虽取得了表面上的胜利,但整个国家经济已经完全崩溃了,老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就只有*一条活路。
所以隋朝的灭亡的原因根本就不是杨广的荒淫无道,而是他用力过猛。杨广出身于著名的“关陇集团”,一个胡汉杂交的统治集团。按照胡人的习俗,儿子继承父亲女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想一下李世民家族有多开放,就知道当年胡汉融合的统治者尺度有多大了。
从古至今,这个社会都已以结果为导向的。你成功了,才有资格教育别人。如果杨广东征高丽时,国内不*,也许他就是千古一帝,那大运河也必将成为利国利民的壮举,人们也会很快忘记死了多少民夫、耗费了多少财力。
隋朝的灭亡就坏在了“太心急”,治理国家不讲方法,不会深度思考,什么都想一气呵成。结果是自己累得不轻,却还把整个国家都搞垮了,于是乎一切骂名都随之而来。所以网上常说要远离那些拼命勤奋的人,因为他们的劲用错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