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听朝罢宴典故解密 春秋楚庄王请谁当令尹

楚庄王听朝罢宴是一个出自《韩诗外传》的一个故事,记载的是一个关于楚庄王关心朝政而罢宴的故事。所以这些事情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在楚庄王在位的后半阶段,楚国的国势会日渐强盛。

故事说,楚庄王有一次上朝,结果朝散的很晚,于是樊姬就来迎接他,还问,为什么散朝这么晚,是饿了还是疲倦了吗?楚庄王说,和贤人们在一起,感觉不到疲惫和饥饿。樊姬就好奇了,便问大王说的贤人是谁啊?楚庄王回答说是虞邱子。樊姬就抿嘴笑了起来,楚庄王问樊姬为什么发笑,樊姬说,虞邱子算是贤臣,但是不能算忠臣。楚王好奇于是询问为什么。樊姬说,我伺候了大王十一年,大王身边有很多贤女,比我贤德的有两个,和我并列的有七个,我也想独占大王的宠爱,但是我想大王应该多见一些人,多了解一些人的才能,不能因为自己的私情蒙蔽了国事。而虞邱子在楚国当了十年的宰相,但是推举的人不是自己的子弟就是同族的兄弟,这样做事堵塞了贤人进身的机会,也蒙蔽了国军的眼睛。这样就是不忠了,而且无法分辨贤人这就是不智了,我就笑这个。

楚庄王听了之后很高兴,就把樊姬的话转告给了虞邱子,虞邱子无言以对,让出了自己的房子,派人去接孙叔敖,把他推荐给了楚庄王,于是楚庄王就出任了令尹,治理楚国三年,为楚国成为春秋的霸主立下了汗马功劳。

春秋楚庄王请谁当令尹

楚庄王之所以能够在当时的情况下迅速成长起来靠的当然不只是他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这里面也当时另一位非常有能力的人的参与,这个人就是孙叔敖了。

但是楚庄王身边樊姬的一番话让楚庄王非常高兴,因为樊姬说当时楚国的令尹虞邱子是一个贤臣,但是不能算一个忠臣。因为虞邱子举荐给楚庄王的人不是自己的子弟就是自己的同族兄弟,这样的做法让很多有才能的人失去了施展才华的机会,这是不忠。另外虞邱子没有能力发现有才能的人,这是不智,所以虞邱子不能算一个忠臣。

楚庄王就将这些话都转述给了虞邱子,虞邱子说不出话,于是就把自己的位置给让了出来,向楚庄王举荐了孙叔敖,这个孙叔敖就是在淮河水灾的时候主持治水,倾尽家财,修建过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的人。这个叫做芍陂的工程现在还在发挥着它的作用。

孙叔敖被虞邱子推荐给楚庄王之后,深受楚庄王的信任,最后也坐上了令尹的位置。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对百姓进行良好的教育,又放宽刑罚,同时又注重经济的发展,在孙叔敖管理楚国的这一段时间,政绩赫然,楚国的国力也日渐强盛。孙叔敖主张以民为本,止戈休武,休养生息,使农商并举,文化繁荣,翘楚中华。因此这也给楚庄王称霸中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可以说,孙叔敖是楚庄王成就霸业之路上的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楚成王与楚庄王是什么关系

楚成王与楚庄王是什么关系呢?在历史上关于楚成王的记载很少,但楚成王与楚庄王的关系到是十分的清楚,楚成王的孙子就是楚庄王,说起这个楚庄王,想必大家都知道,何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句话说的就是楚庄王。

楚庄王有个野心十足的爷爷,就是一直意图想要称霸中原的楚成王,只可惜楚成王没有如愿,还在城濮之战中惨败于晋国。以致于楚成王的心情不好,看谁都不顺眼,越看越觉得自己的太子像一个残忍的暴君,于是楚成王就想改立太子,但不幸还未来得及就倒在自己的这个太子手里。太子商臣如愿做了皇帝,但他与楚成王之间的争斗似乎给熊侣留下了阴影,从小就很是忧郁。十二年后,熊侣登基称帝就是楚庄王。

楚庄王夜夜笙歌,从不听闻朝政之事,以致于大臣们都觉得这是一位昏君。但其实都是因为楚庄王在“装傻”,他要让斗克和公子燮露出马脚,找到足够的证据。于是楚庄王装傻三年,终于找到一个国家的栋梁,冒死谏言的苏从。楚庄王与苏从一起商议国家大事,而苏从也发现,楚国这位荒废朝政三年的君主虽然表面上不理朝政,但却对国内外的情势了如指掌,应对的策略也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于是,在大殿上,君臣二人都激动万分,苏从终于明白了楚庄王的良苦用心。

从那之后,楚庄王带领楚国走上了富强之路,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楚庄王的故事大全介绍

关于楚庄王的故事,史书上记载的就有非常多,而且在其他书籍上也有许多关于楚庄王生平和楚庄王的一些言行的记载。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能够坐上中原霸主的位置也就说明了这个人身上,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

我们都知道“一鸣惊人”这个成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成语其实和楚庄王有一定的关系,可以说楚庄王可是历史上一鸣惊人的“第一人”。史书上记载楚庄王最初继承王位的时候并没有像史书中记载的那么励精图治,可以说他并不是一个好的统治者。楚庄王执政的前三年没有颁布过一条法令,对政事也没有任何的干预,还不让别人劝谏他。但是三年之后,还是有一个官员用谜语的形式暗示楚庄王,说楚庄王应该重拾政事,把楚国建设的更加强盛。楚庄王才变得勤于政事、励精图治的。所以楚庄王说自己一飞就一定一飞冲天,一叫一定一鸣惊人,很显然,楚庄王做到了。

另外我们现在都用“问鼎”来形容某个人到了最高的位置,比如问鼎冠军这个词。其实这个问鼎这也是一个和楚庄王有关的一个典故。击败晋国之后的楚国已经成为了中原的霸主,楚庄王的野心也进一步的明显,于是就以朝见周天子为名询问鼎的大小和重量,在古代皇帝用的鼎和诸侯、大夫用的鼎在数目和大小上都不相同,所以问鼎这个举动可以说是楚庄王对周王室的一种挑衅。但是最后楚庄王认为时机没有成熟,也就没有取周王室而代之了。

楚庄王举兵伐宋经过分析

楚庄王伐宋也是楚国在成为中原霸主之前所打的一场战役,最后的胜利自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获得的,楚庄王不知道了打了多少个国家才到了春秋霸主的地位。

关于楚庄王伐宋这件事情,典籍上也有记载。当时楚庄王发兵讨伐宋国,宋国就向强大的晋国求救,但是晋国的大臣伯宗却进言说,现在楚国的形式已经非常得利,国势日渐强盛,我们不能够直接和他们对抗。言下之意就是要另外找个办法搭救宋国了。于是他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有胆识的壮士,就找到了一个叫解扬的人,派他去宋国安慰宋国的人,劝他们不要放弃抵抗。

解扬出使宋国的时候经过了郑国,那个时候郑国*刚刚和楚国结盟。郑国就把解扬给抓了起来送给了楚庄王,楚庄王给了许多财物给解扬,希望解扬能说反话,让宋国赶快投降。解扬答应了下来,于是楚国就让解扬登上楼车,但是解扬立马就违背了和楚庄王的约定,对着城内的被围困的宋人大喊,说晋军会前来解救,你们不要放弃抵抗。

于是楚庄王就大怒,要把解扬给杀了,解扬说自己完成晋国交给的任务是因为言而有信,就算死也不会有二心的。解扬还对楚国的大臣们说,你们千万不要忠于你们的国君,因为这样会被杀头的。于是大臣们都劝从楚庄王把解扬给放了,楚王没办法,也只能把他给放了。

最后解扬为晋国立下了大功,被封了爵位。

楚庄王问詹何曰故事介绍

“楚庄王问詹何曰”这个故事出自《列子·说符第八》,首先介绍一下这位詹何,詹何是战国时期道家的哲学家,是一个擅长推理的思想家,他“不出户,知天下”的推理能力比老子还高些。但是因为韩非子强调观察的重要性,贬低推理,所以时常丑化詹何的形象。

这个故事大致的意思就是,楚庄王向詹何问道,治理国家应该怎么入手。詹何告诉楚庄王,我只知道修身的道理,却不知道治理国家的道理。楚庄王说,我现在供奉宗庙管理国家,所以我愿意学会保护它的办法。詹何回答,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自己有良好节操的君主把国家治理的一片混乱,也没有听说过本身不守节操但是却能把国家治理得井然有序的。所以这么看来治理国家的根本还是在于君王自己的品质,所以我不敢用不关根本的细节来回答你的问题。楚庄王大悦,说讲的好。

这段对话发生在楚庄王继位不久之后,初为人君的王都希望自己能够有一番作为,于是他就向詹何讨教了治理国家的方法。但是詹何却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从国军自身的品质出发,认为国军先要自己有良好的品质,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自然能够合情合理。所以从这个问题上看,詹何就已经透过了现象看到了问题的本质,所以才从君王自身的品质给楚庄王做出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