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奴隶到皇帝 石勒是什么样的人 最后怎么死的
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字世龙,初名石勹背,小字匐勒,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人。部落小帅石周曷朱之子,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史称后赵明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个奴隶皇帝。
石勒的祖先是匈奴别部羌渠部落的后裔,祖父名叫耶奕于,父亲周曷朱。石勒的爷爷叫石耶,父亲石周曷朱,都是部落首领,早期的羯族,作为匈奴奴隶,日子过的不容易,经济来源,除了跟随匈奴,劫猎以外,只能给汉人打工,挣点零花钱。战乱时代,为了活下去,石勒被卖到了山东,成了一个奴隶。
虽然石勒的少年时期过得极其凄惨,颠沛流离,经常受冻挨饿,屈居人下,但是这样恶劣的环境,并没有对石勒的成长有所影响,不管环境有多险恶石勒也能泰然处之,并且石勒长大后健壮而有胆量,雄武而又爱好骑射。生活艰苦,又怀揣梦想和希望的石勒,没有放弃对未来的展望,他就像是一个追梦者,为梦想期待着。他是从奴隶到皇帝的唯一一人。
他虽然是个奴隶,但是他的祖父、父亲曾经也是部落首领,对于文化不是特别高的石勒,从奴隶做到皇帝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己的赵汉政权是靠自己一点点打拼下来的,而能当上皇帝也并非靠勇武就能实现的,在石勒成功的背后,有常人看不到的辛酸。他虽以武艺闻名,但治国理政比起贤君也是不差分毫。
在石勒称赵王的第六年,命右常侍霍浩为劝课大夫,与典农使者朱表,典农都尉陆充等,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农桑最修者,赐爵五大夫。并且石勒自己还曾亲行过藉田之礼,这在纷争割据的帝王中,也是难能可贵的。此外,石勒还禁止酿酒,以减少粮食的消耗。
其次,极其重视教育,在段部鲜卑和乌桓都相继归附支持自己,王浚势弱,领下司州、冀州等地安定,人民开始缴纳租税时,在当地设立太学,以明经善书的官吏作文学掾,选了部下子弟三百人接受教育。不仅如此,石勒虽不识字,也经常教人读经史给他听,以提高自己的思想见识,即在行军打仗时也是这样。石勒本人学习汉族文化经史,以身作则充分证明他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除了这些以外,石勒在建国后,还学习曹操的精神希望能够广纳天下的豪杰和能人,他早期就成立了君子营,从实践中认识张宾确有出人之才,于是就重用他,并且用而不疑。后来张宾早死,石勒痛哭流涕说:“天欲不成吾事耶?何夺吾右侯之早也!”张宾死后,石勒与程遐等议事,有所不合,石勒又感叹说,“右侯舍我去,令我与此辈共事,岂非酷乎!”。石勒既知人才的可贵,也领会到不得人才的痛苦,这大概就是他能选拔人才、重用人才,并且信任而不疑的道理吧!
加之,执政时石勒曾下令“均百姓去年逋调”,又赦免三年刑以下者。不久,又赦免五岁刑以下者。在刑法上也大有所为,石勒立法虽严,却能灵活处理。还曾特别下令:“自今诸有处法,悉依科令”;如果是石勒自己在忿怒中下旨杀的人,而其德位已高,不宜训罚,或是因公致死的孤子,不期而得谴,门下都应奏明情况,石勒就会重新予以考虑。执法而不拘泥于法,通情达理,缓和了紧张的局面,也收揽了人心。如此种种,都是缓和当时社会矛盾的措施,也是石勒稳定政权的办法。依法办事,在当时虽未必能贯彻执行,但在纷扰割据时期,能提出这点就很不简单。
石勒曾说:“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朕在二刘之间,轩辕岂所拟乎!”从这段话,又看出石勒自身是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不如黄帝,不如汉高祖,却要做一个行事当礌礌落落的大丈夫。大丈夫石勒不仅忙于战事,还不忘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见识大为提高,从而能够从众人中脱颖而出,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美人会迟暮,再伟大的帝王终究也会老去。建平四年,石勒患病,石虎入侍并诏不许亲戚大臣见石勒,令无人知道石勒的病况。七月戊辰日(8月17日),石勒逝世,享年六十岁。庙号高祖,谥号明皇帝,葬于高平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