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蔡京宦海浮沉 被惩处后饿死在赴贬所路上
蔡京在赴儋州贬所时,携带大量金钱,但是他的作恶多端招致老百姓的反感,在路上用钱也买不到东西,因此不由得感慨:“京失人心,何至于此。”最终,80岁的蔡京于七月二十一日饿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崇教寺。
在众多的海南贬官中,有大量勤政为民的正面人物,多因政治斗争或者自身耿直的性格而被流贬海南,到达贬所之后努力造福当地,他们的身世遭遇得到人们的同情,所作所为受到人们的尊重;当然也有不少作奸犯科、祸国殃民的反面人物被放逐琼岛,彰显了善恶有报的千年古训。宋朝被贬海南的蔡京、童贯、蔡攸、曹泳等,都属于祸患朝廷的反面权奸。蔡京四次担任宰相都是在徽宗时期,而且是北宋走向灭亡的时期,他的宦海沉浮给我们关注北宋后期政治提供了独特视角。
四度为相的权臣
蔡京(1047—1126), 字元长,兴化仙游(今福建莆田)人。熙宁三年(1070年)和弟蔡卞同榜进士。初任钱塘尉,又改为舒州(今安徽潜山)团练推官。元丰六年(1083年),以奉议郎的身份出使辽国,因有功被拜为中书舍人。蔡京初入仕途时支持变法,再加上其弟蔡卞为王安石女婿,因此得到赏识,甚至还被认为是日后宰相人选之一。司马光当政时,废止新法,蔡京又积极追随,政治上的两面手法,可见一斑。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后恢复新法,启用熙宁年间被王安石提拔重用的章惇,蔡京因此于绍圣元年(1094年)以龙图阁直学士身份权户部尚书。徽宗初立,在宰相曾布的打压下,蔡京被排挤出京,处于政治上的低谷期。但是由于他结交被宠幸的内侍童贯,很快返回京城,开始了先后四度为相的宦海沉浮。
崇宁元年(1102年)四月,由于童贯的极力推荐,加上蔡京进退有道,投徽宗之所好,因此得到赏识。这一年闰六月,曾布罢相,随后蔡京为相,长达四年。蔡京采用了多种手法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如援引同党,打击异己,掀起声势浩大的党禁,并撰《奸党碑》全国刻碑传布;迎合徽宗继父兄之志,进行变法;倡“丰亨豫大”之说,助徽宗享乐;开展对西夏的战争,收复湟、鄯等地,显示政绩。崇宁五年(1106年)正月,彗星现于西方,这一奇异的天象引起当政者的高度关注。有谏官认为是变法和对元祐党人太过严厉所致,徽宗因此要求各地禁毁“奸党碑”,除党禁,恢复元祐、元符年间迁谪者士籍,而蔡京也因此于当年二月被罢相。
徽宗虽然将蔡京罢相,但是并不是失去信任,而是因为天变做出的反应。不到两年,大观元年(1107年)正月,蔡京得以复相。他延续当年援引同党、排斥异己的做法,进一步结交内侍童贯;吸取前次的教训,减轻对元祐党人的处罚;继续倡导“丰亨豫大”,助徽宗享乐。由于张商英、何执中、张康国等人的排挤,蔡京于大观三年(1109年)六月再次罢相。这次担任宰相时间为两年半。
蔡京二次罢相之后,何执中、张商英等先后担任宰相,但是时间都不长,可见内部斗争激烈。蔡京充分利用人事矛盾,再加上童贯居中调停,因此在三年之后的政和二年(1112年)五月第三次担任宰相,这是他为相生涯中时间最长、地位最稳固的一次,长达8年多。由于善于迎奉,徽宗对其恩宠有加,甚至还将公主茂德帝姬嫁给他儿子蔡鞗结成亲家。宣和二年(1120年)六月,蔡京再次罢相,时年74岁。原因大致有三,首先是年过70该致仕却仍居相位,这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其次是倡导的新法招致很多人的反对,甚至长子蔡攸也成为坚定的反对派;其三是儿子蔡絛依仗其权势狂率不羁,侵凌同列,招致很多人反感。
蔡京虽早已超过致仕年龄,但是对权力的欲望却依然强烈。在宰相王黼被童贯、朱勔等人排挤后,宣和六年(1124年)十二月,78岁的蔡京再次被任命为宰相。蔡京早已老眼昏花,头脑也不甚清楚,大小事宜基本上都由儿子蔡絛操作。蔡絛的专横跋扈招致很多人的不满,尤其是蔡京长子蔡攸屡次进行弹劾。在多方攻击下,蔡京于宣和七年(1125年)四月再次罢相,从而结束了四任宰相的生涯。
在宋朝133位宰相中,只有7人任职达10年以上,而达到14年以上的仅有蔡京、秦桧、史弥远、贾似道等四人,且均为负面权奸。
祸国的“六贼”之首
《宋史》将蔡京列入“奸臣传”,并如此说:“京天资凶谲,舞智御人,在人主前,颛狙伺为固位计,始终一说,谓当越拘挛之俗,竭四海九州之力以自奉。帝亦知其奸,屡罢屡起,且择与京不合者执政以柅之。京每闻将退免,辄入见祈哀,蒲伏扣头,无复廉耻。燕山之役,京送攸以诗,阳寓不可之意,冀事不成得以自解。见利忘义,至于兄弟为参、商,父子如秦、越。暮年即家为府,营进之徒,举集其门,输货僮隶得美官,弃纪纲法度为虚器。患失之心无所不至,根株结盘,牢不可脱。”虽然后世有人写文章为蔡京翻案,对其经济管理才能以及书艺特长进行正面评价,但是,北宋的灭亡,蔡京是难逃其咎的(当然主因在于徽宗)。这大致体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有意识迎合徽宗的喜好,进一步放大其玩物丧志的心性。宋徽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家,但是作为一代君主却不可取。蔡京是知名的书法家,因此能够获得徽宗的好感,这恐怕也是他多次担任宰相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当政之后,首倡丰亨豫大,视官爵财物如粪土,极力鼓动徽宗大肆挥霍,力主修《大晟乐》、《宣和画谱》,大兴花石纲之役。他自己也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迎合君主的偏好,各地官府层层加码盘剥,给百姓造成深重灾难。老百姓“愁困不聊生,而京僴然自以为稷、契、周、召也”。这一场景,在小说《水浒传》中有生动的描写。
其二,大规模打击政敌,扶持亲近。蔡京先后四起四落,因此政敌无数,一旦得势便假公权对政敌进行狠命打击,其中最恶劣的当为元祐党禁,将309人入奸党碑传布天下。为了争权夺利,甚至对自己的弟弟蔡卞、儿子蔡攸也毫不心慈手软。徽宗朝人事更替频繁,是和当权者排斥、打击异己不无关系的。在打击异己的同时,蔡京极力扶持亲近如童贯等人,他之所以能够多次东山再起,和这方面有着很大的关系。虽然所扶持的亲近最终也有反目成仇的,但是作为政客的蔡京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使得朝廷的人事关系更加复杂,大敌当前却只算计各自的利益,怎能不亡国?
金兵不断南下,国家形势日益紧急窘迫,蔡京为保全自己,将全家都迁至江南。国难当头,朝野官民纷纷揭露蔡京、童贯等人的罪行,要求对其进行惩处。宣和七年(1125年),太学生陈东向朝廷上书,将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等人称为“六贼”,认为他们祸患国家,应当诛杀,并且“传首四方,以谢天下”(《宋史·陈东传》)。“六贼”中,尤以蔡京位高权重,祸国最为严重。
面临众情激愤的场景,钦宗在靖康元年(1126年)将蔡京“连贬崇信、庆远军节度副使,衡州安置,又徙韶、儋二州”(《宋史·蔡京传》),并于七月乙亥,安置儋州。而与蔡京并称为“六贼”的其余五人,在半年内分别受到应有的惩处,结局如下:李彦赐死;王黼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今湖南零陵),途中被仇人杀死;梁师成贬为彰化军节度副使,途中赐死;童贯贬于吉阳军(今海南三亚),途中赐死;朱勔贬于循州(今广东龙川),不久被斩首处死。祸患国家的“六贼”终受惩处,却也无法挽救北宋灭亡的命运了。
携大量金钱赴儋州
被称为“六贼”之首的蔡京四次为相,把持朝政长达18年之久。从“六贼”的结局来看,或者死于仇杀,或者被朝廷赐死、杀死,对蔡京的惩处则是层层加码,最终是被安置于海南儋州,算是善终了。
在陈东等人上书请诛“六贼”后的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十八日,蔡京责授中奉大夫、秘书监、分理西京(河南洛阳)致仕,这只是一个很轻的处分。三月三十日,责授崇信军节度使,德安府(今湖北安陆)安置,不久又安置于韶州(今广东韶关)。六月初五,朝廷下圣旨说:“蔡京、蔡攸永不放还,臣僚敢有引荐,当正刑章。”七月十一日,又把蔡京移儋州安置,蔡攸移雷州安置,子孙23人也被分别流放边远各地,遇有特赦也不准内迁。
蔡京多行不义而被惩处后,还写了一首词:“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无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遥望神州泪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谩繁华,到此翻成梦话。”对一生的荣华富贵进行了回忆,充满了感伤之情,却无忏悔之意。蔡京在赴儋州贬所时,携带大量金钱,但是他的作恶多端招致老百姓的反感,在路上用钱也买不到东西,因此不由得感慨:“京失人心,何至于此。”最终,80岁的蔡京于七月二十一日饿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崇教寺。宋人王明清笔记《挥麈后录》有相关记载:“初,元长之窜也,道中市食饮之物,皆不肯售,至于辱骂,无所不至。遂穷饿而死。”真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宋史·蔡京传》如此说:“卒致宗社之祸,虽谴死道路,天下犹以不正典刑为恨。”百姓衔恨,可见一斑。蔡京被草草安葬于崇教寺后面的漏泽园。漏泽园属于北宋时期社会救济机构,本为蔡京所创,主要是用来安葬贫而不能负担丧葬费用之人,真是造化弄人啊。42年之后的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蔡京的骸骨方才由潭州迁葬于故里仙游连江里(枫亭)埔缝村。
在蔡京死后,御史上书说蔡京长子蔡攸罪不减其父,因此再被贬置万安军(今海南万宁),并于途中赐死,一同被处死的还有蔡京的另一个儿子蔡翛。
《宋史》将蔡京列为奸臣,虽然主要是为朝廷开脱北宋灭亡的原因,但是他自身多方作恶也是绕不过去的原因。蔡京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之一,后世恶其声名,就用其另外一个书法家、同乡族兄蔡襄来替代。时至今日,“福建莆田将投巨资修复北宋权相蔡京墓”的传闻还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原因也多在蔡京当年之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