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没读过书的明太祖朱元璋却会被称作对联天子?

据史料记载,春节贴春联这一项习俗其实是出自于明太祖朱元璋。他曾经颁布过一道圣旨,“除夕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于是,天下人纷纷在自家门前贴上了春联,不论是王孙贵族,富家子弟,还是黎民百姓,穷苦人家,都会贴上春联,以取得良好的寓意。由此,春节贴对联这样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直至多年以后的今天,这个习俗一直没有消失。而明太祖朱元璋也得了一个“对联天子”的称号。

千百年来,人们贴对联,想要求得的,无非是一个美好吉祥的愿望,因此,多是祈福祈求平安的联子。但是天下之大,偏偏有人在这个春联上,有很多花样。清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老中医,名叫范文甫,他曾为自己写过一对非常有趣的春联,叫做“何必我千秋不老,但求人百病不生”,他想要表达的是祝愿天下人健健康康,若是如此,他一人受苦受难也就值得了,可以看出这位著名的老中医心中牵挂的还是别人,即便素未谋面,我也祝你平安。

清朝初年的时候,有一位陈淡然的秀才,他写的春联也非常有趣,上联是“功名、事业、文章,今年已无望”,下联是“嬉笑、悲欢、怒骂,明年可再来”,这样奇思妙想又工整和谐的句子,让人们在一笑而过之后又印象深刻,一时间成了当地广为流传的一对春联。

传说以前有一位富家子弟,才学过人,但是非常贪图享乐,不知节俭,父亲走后,懒惰的他很快就将家中的财产坐吃山空了,挥霍无度整日花天酒地,于是到了快要过年的时候,囊中羞涩,实在拿不出钱去置办年货了,但是他又怕左右邻居耻笑自己,于是就自己写了一副对联,叫做“行节俭事;过淡泊年”。

村子里有一位老先生深知这个富家子弟的德行,于是就在他的对联上,多加了两个字,叫做“早行节俭事;免过淡泊年”,第二天这个少年起床后看到这个对联,心里非常羞愧,从此以后,勤俭节约,持家有方,日子过得是越来越顺心了。

再说,从前有一位财主,他们父子俩给一位进士捐了钱,为了颂扬自己的功德,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在自家门前贴了一副对联,曰“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村中的人看见了,就偷偷将对联添了几笔,变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财主看到之后,非常生气,就将对联给撕掉了。

可见,对于春联,人们想要表达的都是内心的情感,祈愿也好,直抒胸臆也好,都是一种文化,一种风俗,一种心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