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什么要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唐朝近三百年的统治中,道教始终得到唐皇室的扶植和崇奉。主要特征是尊崇老子,神化老子。老子不仅被尊为唐皇室的“圣祖”,而且先后被册封为“太上玄元皇帝”、“太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等。事实上,老子成为唐朝的护国神,道教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唐代崇奉道教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它利用道教来制造皇权神授的舆论,神化唐皇室。隋末动乱,社会上广泛流传着“杨氏将下,李氏将兴”、“天道将改,将有老君子孙治世”(相传老子姓李,意为李氏将得天下)的政治谶言。李渊父子巧妙利用这些谶言,收服人心,发展*,取得了军事政治上的巨大好处。

建唐以后,更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利用老子编造神话,自称是老子后裔,以抬高唐皇室的社会地位。不过唐高祖和唐太宗虽然抬高道教的地位,但并不十分崇道,他们只是巧妙利用道教服务于其政治目的。他们不仅没有在全国大力推行道教,而且对道教的发展还予以适当的控制。

唐高宗比较崇道,亲至亳州谒太上老君庙,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老子之母为“先天太后”;命王公百僚与举子皆习《老子》;又敇道士隶宗正寺,道士行立序位在诸王之次。道教在全国有了较快的发展。

唐代崇道的另一个原因是利用道教来抑制佛教的发展。随着佛、道二教在我国的发展和流传,统治者如何对待佛、道二教逐渐成为必须考虑的国策之一。对统治者来说,尊道抑佛或尊佛抑道的原因并不在于二教本身的优劣,而主要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以唐初尊道而言,其中除唐皇室需借吹捧老子来神化唐朝和抬高皇室地位外,主要的原因是当时佛教的盛行直接损害国家的利益。佛教在隋末战乱之机,大量剃度僧尼和搜刮民财,形成庞大的寺院经济,直接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士兵来源。唐初在抑制佛教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道教的作用。唐廷通过抬高道教的地位来达到贬值佛教的目的。

总之,唐代崇奉道教具有十分明显的政治意图,而道教则利用唐帝的尊崇获得了巨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