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顺曾建议咸丰赐死慈禧太后 为啥什么都没干

咸丰皇帝特别倚重满族新贵肃顺,而才华横溢,又很有手段的肃顺也确实帮助咸丰处理了很多难事。作为咸丰帝的手下,以肃顺为首的皇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宫一族,在咸丰活着的时候就矛盾重重。

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硝烟刚刚平息,清廷内部又生变故。其中最惊心动魄的是,咸丰帝的遗孀那拉氏联手恭亲王奕,暗中筹划并发动北京政变,一举除掉了政敌肃顺集团,并由此把持中国最高权力长达48年。

爱新觉罗·肃顺(1816年11月26日-1861年9月),清末满洲镶蓝旗人,晚清宗室、权臣,字雨亭,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

自道光中期历任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深为咸丰帝信用,与其兄郑亲王端华及怡亲王载垣相互倚重,煊赫一时。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驾崩前受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是年十月二日夜,肃顺在护咸丰帝梓宫回京途中,行至密云被捕,随后被斩于菜市口,年四十五。

顺,字雨亭,爱新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他是郑亲王乌尔恭阿的第六个儿子,清朝皇帝的远房宗室,1836年考封三等辅国将军,先后授散秩大臣、前引大臣、銮仪卫銮仪使、奉宸宛卿,都是一些闲散差事。咸丰帝继位后,他的哥哥郑亲王瑞华出任领侍卫内大臣,遂与怡亲王载垣举荐他入内廷供奉,并很快得到咸丰帝的赏识,由内阁学士累迁御前侍卫,工部、礼部、户部侍郎,理藩院、礼部、户部尚书,御前大臣,协办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成为咸丰帝最宠信的智囊和清廷统治中枢的核心人物。

肃顺虽出身于八旗贵胄,但他对那些庸庸碌碌的满族亲贵却十分看不起,认为这些人除了捞钱以外一无所能。相反,他认为汉人中不乏才识出众者,因而刻意加以结纳和延揽。郭嵩焘、龙湛霖、邓辅纶、尹耕云、高心夔、李篁仙等文士名流,先后被他聘入幕府,时人称作“肃门七子”。在朝廷,他极力举荐陈孚恩、匡源、焦韦占瀛、黄宗汉等汉族官员参与政要,并培植为亲信。当清廷倚重的八旗和绿营在太平军打击下不堪一击时,他又竭力主张破除满汉畛域,重用汉人武装抗击太平军。

曾国藩创建湘军,得到了他的全力支持。太平军攻克苏、常后,他又极力打消咸丰帝的疑虑,让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督办军务。左宗棠为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僚时,参赞军务,屡有建树,受到湖广总督官文忌恨。1859年,永州镇总兵樊燮因劣迹昭彰被骆秉章参劾,革职后上京反控左宗棠,咸丰帝密令官文予以查办,并指示如左宗棠果有不法情事,即就地加以正法。肃顺素慕左宗棠才干,获悉后有意透露消息,授意左宗棠的同乡好友郭嵩焘托人先上疏为左辩诬,到咸丰帝听取他意见时,他乘机进言人才难得,自当爱惜。左宗棠不仅得免杀身之祸,而且很快受到重用。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慈禧生于北京,长于北京,从未到过南方。1851年16岁时应选秀女,次年6月入宫,封为兰贵人。1854年进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载淳,当日晋为懿妃。次年又进封为懿贵妃,在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钮祜禄氏。她生来聪明伶俐,容貌出众,据称也曾诵读经史,粗通文墨。时咸丰帝为内忧外患所困扰,身心疲倦,疏于朝政,常让她代笔批答章奏,她趁机预闻政事,表现出很强的权力欲望。

慈禧与肃顺集团之间早有嫌隙,出逃热河途中因饮食车马等细故又屡生怨恨。

据载,咸丰帝从北京逃往热河时,仓皇而无准备。只有咸丰帝一人得宫中一车而行,后妃嫔御,皆是雇民间车马。分给那拉氏是老骡旧车,沿途山路颠簸。那拉氏不胜其苦,在车中饮泣。忽见肃顺经过,便要求换一辆车。肃顺敷衍道:“中途到哪里去找车?到了前面再想办法。”等到了某镇市少憩,那拉氏又提此事。肃顺正在咸丰帝面前奏事,太监等到其退下时告诉他。肃顺不耐烦地说:“都已经是什么时候了,我还哪有空闲来办理这种事!”过了一会儿,车驾启行,肃顺骑马又经过那拉氏的骡车。那拉氏涕泣又请,肃顺正言答道:“危难不能与平时相比,此地又从哪儿去弄新车,有辆旧车就已经不错了。你也不看看皇后坐的也是街上雇来的旧车。你是什么人?想凌驾皇后之上吗”?那拉氏正欲分辩,肃顺已策马扬长而去。

咸丰帝病危之际,肃顺为防止慈禧日后以母后擅权,曾建议咸丰帝仿效汉武帝赐死太子生母钩弋夫人的做法,及早除掉那拉氏,以免后患。咸丰帝心有不忍,没有采纳肃顺的建议,事后又在无意中透露了风声,从而使慈禧对肃顺等人更加恨之入骨。

咸丰帝临终前,在指定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的同时,又赐给皇后和皇太子载淳(实际上由慈禧掌管)各一枚随身私章“御赏”和“同道堂”,作为皇朝权力的象征以及日后颁发诏谕的信符,试图通过垂帘与辅政既相辅相成又相互牵制的格局,确保清朝皇权牢牢地掌握在爱新觉罗家族手中。

咸丰帝死后,慈禧与肃顺集团之间围绕最高权力的争斗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