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静帝为何会被臣子唤作“呆头鹅”?

在中国历史上,所有“末世之君”都是比较窝囊的。

原因在于,君威尽失,大权旁落。处于这种尴尬境地,只能如玩偶般任人摆布,受尽屈辱不说,政治待遇连一般臣子都不如。倒不是他们不想“雄起”,只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盛极必衰,否极泰来。可见这世上,没有什么是可以永恒的。

不好说是谁的责任,也完全没必要归咎于末代之君的懦弱无能。其实有些“末世之君”还是很有作为、也是很有骨气的,像商纣王、隋炀帝、崇祯帝等等,这些人的倒台与没落,既有其自身原因,也有前朝弊政积淀的因素。走到这种地步,只是“虚火”之后的余响,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敢认这个账。不像有些昏庸君主,哭哭啼啼,怨天尤人,九五之尊丧失殆尽。想当年,东魏孝静帝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末代君主。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其可怜可恨之处在于,居安不思危,形势一片大好,缺少忧患意识。孝静帝在位的时候,第一权臣高欢对孝静帝非常恭敬,并一度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据说,孝静帝坐车礼佛,高欢就手捧香炉步行跟随,亦步亦趋。做臣子做到这个份上,也算是问心无愧了。当然,高欢的臣子本分,也让孝静帝找到了当“老大”的感觉,国家大事更不愿意操心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种日子不长,高欢就一命呜呼了。高欢死后,高欢的儿子高澄继承其父衣钵。本来孝静帝还在做着太平皇帝的美梦。不料这个高澄与其父截然不同,对孝静帝极其不敬不说,野心更是日益膨胀。有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逆臣在侧,孝静帝的噩梦也就开始了。高澄对付“老大”很有一套,手段更是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为及时掌握孝静帝的一举一动,高澄派手下崔季舒监督孝静帝,隔段时间就写信问崔季舒:“呆头鹅最近有何动静?”堂堂一国之君,被臣子换做“呆头鹅”,足见孝静帝处境之艰难。

有什么主子,就有什么样的奴才,高澄对皇帝不恭敬,手下自然也不拿孝静帝当回事,动不动就大声呵斥、颐指气使。孝静帝骑马玩耍,监卫都督不仅不上前保护,反而在后面高喊:“皇上骑马,大将军要生气的!”搞得孝静帝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到了此时,天下只知有大将军,不知有皇帝。

孝静帝的忍让退缩,不仅没有让高澄有所收敛,反而换来了高澄的变本加厉。有一次朝廷宴会,高澄旁若无人,态度极其傲慢。或许是当着群臣的面,孝静帝实在忍受不下去,就气愤的说:“朕不恋生,怎能忍此无礼之臣!”想孝静帝“放狠话”大半也只是发发牢骚而已,不想高澄却骂道:“还朕什么朕,狗脚朕!”直接把孝静帝骂了个狗血喷头。

兔子急了也咬人。做皇帝做到这种地步,孝静帝也真真忍受不了了。于是就让荀济联络元瑾等人助自己除掉高澄。但咬人的“兔子”终归还是“兔子”,结果就像当年汉献帝的“衣带诏”一样,还未有所动静,计划就泄露了。于是高澄带兵气势汹汹入宫质问孝静帝:“臣有何事负于陛下?陛下为什么*?”这高澄问的虽然有毛病,却是气壮如牛。好在孝静帝也算有种,正色答道:“自古以来,何曾听说过皇帝*?你自己好好反省反省!”

其实,孝静帝也明白,形势发展到这种程度,应该反省的恰恰是他自己。指望忤逆之臣去反省,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果然不久,高澄就将与谋者全部处斩于市,孝静帝也被软禁了起来。从此,高澄彻底铲除“保皇派”*,将朝廷和皇宫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再无后顾之忧。而可怜的孝静帝,此时也就只有等着“挨宰”的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