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爱情让老年人更加健康长寿

目录:

第一章:老年人更期待浪漫爱情

第二章:被关爱的老人才能更长寿

第三章:影响老年人长寿的6大恶习

健康的生活习惯是老年人长寿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但是谁知道浪漫的爱情也会让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寿命增长。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年人更期待浪漫爱情

“如果我们想要爱,80岁也不算晚。”渡边淳一的这句话很浪漫、很文学,而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这句话也恰好反映了心理学关于爱情和年龄之间关系的研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廖丽娟介绍说:“心理学研究发现,祖父母可能是只年轻人少那么一点点浪漫。比如,诺克斯的研究就发现结婚5年的人不如高中生浪漫,但是,结婚20年以上的人最为浪漫。而莫罗和亚当斯的研究发现,孩子已经成人离开家的成年晚期(发展心理学中指60岁后的阶段)有人,往往对爱情的信念更强烈。”

有研究人员将60岁的人和40岁的人进行比较,发现年长的人有着更多的精神上的快乐和较少的性冲动,他们对于爱情往往具备了更成熟和温和的看法。因此,老年人往往更期待浪漫的爱情,而且了更我相信爱情的纯粹。

廖丽娟说,自己曾碰到一对退休之后走到一起的老人,他们对自身有着更成熟的认知,对于生活的要求日趋简单的同时,丰富并提高了自身对于精神的追求,“他们走到一起并不容易,但是当这对忘年交跟我讲他们在一起经历的那种从灵魂深处渗透出来的依靠、心灵相契和爱的纯粹后,让我感动了很久。”

我们身边的人都会对老年人有刻板印象,认为老年人是不追求爱情的,或者认为他们不需要爱情,其实恰恰相反,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他们可能比我们很多压力重重的青年人、中年人更期待浪漫的爱情。

老年人爱与性的满足易出现不连续性

这个世界上有两类人的爱与性的满足会出现不连续性,也就是说,他们和成年的其他年龄阶段的人一样渴望浪漫的爱情和幸福的性生活,但是他们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可能的缺失。

一类是青春期的年轻人,因为他们还未经济独立,同时有很多的社会化的学习任务,但是生理的需要又是强烈的,这为我们的教育增加了很多的挑战。

另外一类容易遇到困难的就是成年晚期,即我们通常称之为老年人的群体。老年人首先会遇到的是生理的衰老,这使得性的生理部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更多的困难则来自于很多老年人都处于单身状态,经历丧偶之痛后,对于大部分的老年人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没有了爱情和性的满足。

老年人往往希望生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当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一个人生活的时候,侵袭而来的就是孤独。

曾经有一位老年人,流着眼泪对廖丽娟说:“儿女没有出息日子不好过,因为要为他们操心;儿女都出息了,也不好过,个个都飞到了国外生活,老伴去世以后,我只能依靠自己。每天我还是出去活动,但最害怕的是夜深人静时醒来,那真是无边无际的孤独啊。我也想找个老伴,儿女们也支持,但是谈何容易,即便我们两个老人谈的来,可都要像我这样,孩子不来争房子的老人上哪里去找啊?”

老年人需要稳定密切的人际状态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人都可能经历孤独,这是因为而屏息归属需要得不到满足。归属需要是想成为别人生活中一部分、与别人保持联系的一种情感或需求,即使我们都属于某个圈子或者群体中的一员,可能还是会有孤独的感觉。比如,有的人生活在很大的家庭里面,却仍然感觉到孤独,这是因为归属不仅需要包括你认识多少人,还包括我们的情绪、健康和自我认知等主观的心理状态。

对心情抑郁的人来说,虽然身边有家人和爱人的支持,其也可能没有归属感。但有一些人即使经常一个人,身边的人联系不多,也仍感觉自己很充实。因此,廖丽娟提醒说: “为了减少单身老年人的这种可能的孤独,不要盲目地让他们增加活动或者扩大社交圈,对老年人来说,这不但有现实的局限,也容易使得老人陷入疲于应付的困境。”

老年人更需要的是相对稳定、比较密切,甚至相对单一的人际关系状态,这更能满足他们的归属需要,而我们的社会护航也要针对老年人的这种需求展开。在这个社会护航体系中,老年人在中心,外面一层是亲戚和生活伴侣,再外面是很多年的老朋友,比如儿时的伙伴、同学,最外面的是则是一般的社会交往关系,比如邻居、老年中心的朋友。在这个体系中,老年人最需要维护的关系是里面两层,也就是要更多地和自己多年的老朋友保持联系,更多地和家人产生互动。

被关爱的老人才能更长寿

有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位退休的老教授,和妻子过着悠闲的晚年生活,他们定居在美国。早上老两口一起爬上小山舒展筋骨,下午教授打理阳台上的花草,妻子与朋友喝咖啡聊天。不幸,美好的日子由于老教授妻子的猝然离世而被打断。亲戚朋友们劝他节哀,老教授总是有礼貌地回应着每一个慰问他的人。但是暗地里,老人这样地安排着一切:花草赠给邻居,借来的书籍分别邮寄送还,找到律师,立下遗嘱,陆续把一切都安排停当。最后,在一个月圆的晚上,他打算服下一瓶安眠药,了断自己的生命。却在这一刻,女儿打来了电话,说她正在往家里赶,马上就能见到父亲,话语中充满着爱意。女儿对爸爸一句简短的问候和及时探访,使无心人世的年迈老人重新拾回了生活的信心。

真诚的爱和接受爱,是对心灵创伤的治疗。当一个人处于困难之中,“陪伴”就是最好的鼓舞。老人如果没有爱,身体和精神因缺乏长期的支持而会衰退。有了爱,心里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就会让身体变得强健,有些疾病也容易康复。有了爱,老人的思想就会变得积极起来,忧虑、怠惰、失望、恐惧、抑郁就会被驱走。

爱在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方面确实具有生理方面的基础。美国芝加哥大学有一项研究发现,由母亲抱过的早产婴儿,比正常护理、但母亲没抱过的早产婴儿早出院四天。对成年人的研究也表明,那些拥有爱情的人血液中乳酸减少,因此不容易疲劳。心中充满欢愉的人免疫力强,较少感冒,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也强。有一家保险公司在调查统计中发现,早上妻子在丈夫出门前做吻别的,这些丈夫们在上班的路上出交通事故的概率减少了。难怪有一位大作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所有的疾病最终都与爱的缺乏相关,所有的康复,则都与两个因素相关,即给予爱的能力和获得他人无条件的爱。”尽管听上去有点极端,但是包括上述例证在内的有关研究却告诉我们,现代医学还不能有效地提高病人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数量,而真心实意的爱是能够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得到最强大刺激的。

生活中的老人有爱和被爱的权利。爱和被爱能提升自尊,改善自我形象,提高生活质量。被人惦记的老人觉得幸福,爱他人、爱家人则不仅能够温暖别人,更重要的是,爱的情感首先能够温暖自己。许多老年人需要克服对“表达爱”的恐惧,以为是一种虚弱、“老态”、自作多情。要丢弃这种想法,生命的晚年仍需要学习如何去爱和被爱。这是一种会带来愉悦的学习,会使人变得轻松,与周围的一切更加和谐。

对老年人来说,有爱才能更长寿。

影响老年人长寿的6大恶习

不良习惯一 多吃少餐。

有人调查了1400位60~64岁的老人,发现每日吃两顿饭者有1/3患心血管疾病,每日吃5顿饭者(总热量相等)只有1/5患病。另有一份报告指出,每日就餐次数在3次或3次以下的人群,肥胖患者占57.2%,胆固醇增高者占51.2%,而每日就餐次数在5次或5次以上的人群中,肥胖病患者仅占28.8%,胆固醇偏高者占17.9%。专家们分析认为,空腹时间较长,造成体内脂肪积聚的可能性就增大

不良习惯二 晚餐过迟。

晚饭时间过迟,并且是进食难消化的食物,会加重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促使动脉硬化的发生。有人做过这样一次实验:在晚间让大鼠进食高脂肪饮食,然后马上入睡,这些大鼠血液中的脂肪含量急剧上升。如果在早上或中午同样进食这些高脂肪饮食,则对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影响不大。

不良习惯三 喜吃精粮。

有些人不吃糙米粗粮,只吃精米白面,殊不知在稻麦的麸皮里,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及植物纤维素,例如铬、锰在全谷类、豆类、坚果类中含量最高。若经过加工精制以后,这两种元素就大大降低。如果用缺乏这两种元素的饲料去喂养大鼠及家兔,动物就容易发生动脉硬化。植物纤维素能增加胆固醇的排泄,使血胆固醇含量降低。食物太精细,纤维素太少,不容易产生饱腹感,往往造成过量进食而发生肥胖。因此,长期进食低纤维素饮食的人,血管硬化、高血压的发病率则增高。

不良习惯四 过食肥甘。

过多地食用动物油、肥肉和一些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猪肉、猪肝、皮蛋、蟹黄、奶油等,可引起血脂升高,但并非要绝对禁食上述食物。近年来有人研究证明,正常的胆固醇并不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腐败的胆固醇才是引起动脉硬化的元凶。因此,一些动物油,特别是猪油不宜储存过久,若已变质,颜色灰暗有霉斑或有腐败味,则不要食用。糖分摄入太多,过剩的部分就会转化为脂肪。随着血脂增高,冠状动脉发生血栓的机会也就增多。还有研究发现,糖能使肝脏合成脂类的作用增强。正常人吃高糖饮食3周后,血中甘油三酯可升高1倍多。若给高血脂病人吃高糖饮食,甘油三酯也可增加4~5倍。

不良习惯五 偏食挑食。

偏食挑食往往造成营养素吸收不完全。如果绿叶蔬菜吃得少,常会发生维生素C缺乏,而维生素C可以降低胆固醇,减轻或防止动脉硬化。如果豆制品吃得少,就不能增加胆固醇在粪便中的排泄。还有人不吃大蒜、洋葱,嫌它们有特殊气味,殊不知大蒜、洋葱有着良好的降血脂作用。

不良习惯六 烟、酒成癖。

世界科学界已公认,大部分心血管疾病与吸烟有关。长期过度饮酒,则能引起心肌中的脂肪组织增加,心脏功能减弱,心脏变得肥大,特别是长期大量喝啤酒的人,更容易出现这种心脏变化,医学上称它为“啤酒酒精能影响人的脂类代谢,并使机体从血中清除脂类的能力降低,从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病机会。

综上所述,不良饮食习惯与血脂过高、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确有密切关系。为了延长寿命,中老年人应该彻底改变以上各种不良饮食习惯,自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保证身体的健康。

结语:很多时候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会抹去我们对生活和爱情的期待。渐渐的我们变得不开心了。让自己心情好一点,这样身心才能健康一点。(文章原载于《中外健康文摘》,刊号:2012.03,作者:朱砂,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360常识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