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顺利度过恐惧心理

怕黑;怕老鼠;怕坏人;怕屋子里有妖怪……无论3岁的孩子还是6岁的孩子,几乎都有恐惧的事情。小孩子嘛,有些恐惧心理可以理解。但有家长不理解,孩子怕的都是些看起来根本不值得恐惧的平常东西。

案例1:恐惧自然现象

一天,妈妈和方方在公园游玩时,突然下起了大雨。

妈妈连忙带着方方到附近的室内躲雨。阴沉的天空中划过一道刺眼的闪电,紧跟着传来一串闷闷的声音,跟着一声巨响,惊雷似乎就在屋顶上炸响。方方吓得脸色发白,一个劲往妈妈怀里钻。

解读:隆隆的雷声大作,孩子感到恐惧,是非常自然的表现。因为年龄幼小,他们对于很多自然现象都可能产生恐惧心理。例如打雷、闪电、黑暗等等。其实就算是大人,也会对某些自然现象产生恐惧。对于孩子的这种恐惧心理,家长用柔和的话语安抚,并用简单浅显的道理向他解释,鼓励他变得胆大些,同时做出好的表率,就可以帮助孩子消除这种类型的恐惧。

案例2:受恐吓

3岁的祺祺不知从何时起变得很怕猫。有一次妈妈带她去看姥姥,姥姥家里养了一只大黑猫。祺祺一看到黑猫就吓得直往妈妈身后躲。小表哥不以为然,抱着大黑猫举到她面前,祺祺马上就吓哭了。原来妈妈曾经因为祺祺晚上不肯按时睡觉,经常说“要是不乖乖睡觉,就会有一只大猫悄悄走进来,张开血盆大口咬你……”

解读:一些父母在孩子不听话时,会采取吓唬的办法,孩子害怕什么就说什么,猫啊狗啊大灰狼啊鬼啊,甚至还有医生。这样的吓唬手段,往往“立竿见影”,父母也就乐于重复使用。但孩子太小,长期被这样吓唬,就会使得神经总是处于紧张状态,等见到真人真物,就会表现出像祺祺这样的举动。有些孩子还可能因此对成年后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家长要避免用吓唬的方法来制止孩子的某些行为。

案例3:做噩梦

5岁的小柯最近有些古怪,每次睡觉前都磨蹭着不肯上床。实在是困得不行了,才沉沉睡去。有一次,妈妈经过他的睡房,突然听到小柯尖叫了一声,推开门一看,小柯还在沉睡。妈妈觉得很奇怪:难道自己听错了?

解读:晚上睡觉前,妈妈搂着小柯问他为什么不想睡觉。小柯沉默了一会儿后,告诉妈妈,他睡着了之后,就会看到一些毒蛇,还有拿着武器的坏人。妈妈终于明白,小柯做噩梦了。原来最近小柯在看一些图画书时,上面经常出现毒蛇啊妖怪啊等形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啊!妈妈询问了专家后,就减少了小柯看这些图画书的频率,增加了一些正面题材的书。同时告诉小柯,毒蛇距离我们很遥远,虽然可怕,但不会跑进家里。一些妖怪也是不存在的。况且有爸爸妈妈保护他,等他长大,变得懂事勇敢了,就更不怕这些东西了。小柯从此不再怕睡觉了。

专家的话

儿童在发育过程中,会对某些事物感到恐惧,如怕动物,怕水,怕火,怕黑暗,怕陌生人,这是很正常的生理反应。只要家长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辅之于正确的表率,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就会渐渐变得自信和胆大。切忌用孩子恐惧的对象来恐吓孩子,否则孩子受过恐吓会形成条件反射,加重恐惧反应。

心理学上有一种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示范脱敏法”,即让儿童有保护地逐步接触恐惧对象,逐渐消除恐惧心理。例如,儿童对小狗恐惧,家长就可以先在远处让孩子观察小狗的举动,同时告诉孩子,小狗如何如何可爱,如何如何通人性,如何如何温驯等。经过几次,孩子适应之后,就可进一步缩短距离,直到让孩子最终敢于去抚摸小狗。如果孩子比较抗拒,也不要强迫他,多试几次,他总会慢慢适应的。

有些孩子怕黑、怕水等,都可以这样一点点地让他逐渐适应,最终变得不再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