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德昂族的来历
德昂族,现有人口1.5万(1990年),为云南独有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潞西县与镇康县,少数散居于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耿马等地,与傣族、景颇族、佤族等民族杂居在一起。
德昂族有什么风俗习惯?中国少数民族德昂族的来历习俗
德昂族的民族历史
德昂族是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渊源于古代的濮人。唐宋时期被称为“朴子”、“茫人”,元明时期被称为“金齿”、“蒲人”。
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居住在怒江两岸,是开发保山、德宏一带较早的民族。史书记载的茫蛮部落就是德昂族的先民,隋唐时称为“茫蛮”、“扑子蛮”、“望苴子蛮”,他们先后臣服于汉、晋王朝及南召、大理国,元以后成为傣族土司的属民。德昂族绝大多数与景颇、汉、僳僳、傣等民族交错分寨杂居,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清代史书称之为“崩龙”,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识别时沿用了这个名称。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1985年9月21日起更名为“德昂族”。
德昂族的民族食俗
德昂族原名“崩龙族”。1985年正式改名为德昂族。是中国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荞子、薯类等,擅长种茶。
德昂族绝大多数以大米为主食,部分地区杂以包谷和薯类。均以蒸焖而食,擅长制作各种粮食制品,如豌豆粉 豆腐 米粉 年糕 粑粑 汤圆等。
德昂族饮食比较考究,用料较为广泛。擅长煮、炖、拌、舂等技法,口味酸辣中带甜。蔬菜种类繁多,竹笋是四季不断的蔬菜之一,除鲜吃外,多加工成酸笋或干笋食用。
其他蔬菜的食用,都习惯于在煮炖时配酸笋。酸笋用途十分广泛,即使在炖鸡 炒肉或烹鱼时都要加酸笋 味。受当地汉族的影响许多汉族风味的腌菜 腐乳也是德昂族餐桌上常 的小菜。主要特色菜有:凉拌番木瓜、凉拌挑手鱼、竹筒捣菜、脆皮冬瓜、勒浪等。
饮浓茶,这是德昂族成年男子和老年妇女的嗜好。传说从古老的时候起就有这种习俗。因此,德昂族各家各户都习惯在自己住宅周围或村寨附近栽培一些茶树,采摘的茶叶系士法加工,主要供自己消费,有剩余时携人市场与其他民族交易。
茶在德昂族民间不仅是常备的饮料,也是馈赠亲友的最好礼品。在日常生活中,德昂族离不开茶,婚丧嫁娶。探亲访友,都以茶作为礼品,“茶到意到”。
如参加婚礼时,要送一包扎有十字红线的茶叶;参加葬礼则送一包用竹蔑或竹麻拦腰捆扎的茶叶。到德昂族人家做客,好客的主人将客人迎上竹楼后,会捧出一杯杯烤得焦香的浓茶递到客人手中。
德昂人嗜茶成瘾,他们说一天不喝茶,混身都没劲。只有喝下一杯浓浓的热茶,才能提起精神,也饮“酸茶”,又称湿茶,古称谷茶或沽茶。味酸涩,能生津解渴。并有解暑清热,消食的作用。这种茶是用刚摘下的新鲜茶叶密封在竹筒里发酵后制成。
酸茶叶也可直接嚼食,味微酸,微苦而回味甘甜。德昂人认为这种茶可以解热散毒。干茶和酸茶在当地集市上都可买到,通常由年长的德昂妇女出售,它们被为“蔑宁”,在德昂语中,这是“茶妈妈”的意思。
腌茶一般在雨季,鲜叶采下后立即放入灰泥缸内,压满为止,然后用很重的盖子压紧。数月后将茶取出,与其它香料相拌后食用。
也有用陶缸腌茶的,采回的鲜嫩茶叶洗净,加上辣椒,盐巴拌和后,放入陶缸内压紧盖严,存放几个月后,即成为“腌茶”,取出当菜食用。也有用作零食嚼用。
德昂族的节庆
独特的“泼水节”
德昂族人民普遍信奉小乘佛教。每年除过“进洼”(关门节)、“出洼”(开门节)节外,还要欢度泼水节。
德昂族的泼水节多在公历4月中旬左右举行,一般3-5天。临近节日,人们忙着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龙、水桶等泼水工具。老年信徒们齐集佛寺,搭建泼水节时为释迦牟尼雕像洗尘的小屋和水龙。节日清晨,人们身着盛装,前往佛寺供佛,听佛念经。并在佛寺周围堆沙造塔,然后把佛像抬到寺院中的洗尘小屋中,举行为佛洗尘仪式。信徒们将最清洁的水倒入水龙中,水由龙口流出,顺龙口与小屋间的竹水槽流向佛像,洒遍佛像全身。然后,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手持鲜花,蘸水轻轻地洒向周围的人群,向大家祝福,祝贺新年的开始。这时,人们开始兴奋起来,纷纷互相祝贺新年。在象脚鼓乐和歌声中,年轻人将水筒高高举过头顶,将水滴洒在老年人的手上,祝愿他们生活快乐、健康长寿。老人们则伸出双手,将水捧在手中,口念祝词,为年轻人道喜、祝福。这种仪式之后,人们便以象脚鼓为前导,排成长队,拥向泉边、河畔,唱歌、跳舞,互相追逐、泼水。从头到脚,全身湿透。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都高兴异常,笑声朗朗。
泼水节既是德昂族人民欢度新年的典礼,又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寻找心上人的好时机。但与傣族的“丢包”不同,德昂族流行一种赠竹篮习俗。节日之前,小伙子要悄悄地编织几个漂亮的竹篮子,并乘夜深人静串姑娘时,将篮子分别送给自己所中意的姑娘。最漂亮的那只,要送给自己最喜爱的姑娘,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意,试探对方的反应。因此,这时每个姑娘往往都能收到好几个竹篮,然而姑娘究竟钟情于谁呢?这就要看泼水节那天姑娘背的是谁送她的那只竹篮了。到了这一天,姑娘们人人都背上了一个精致美观的竹篮,但究竟是谁的呢?这下可忙坏了小伙子们,他们睁圆双眼,紧盯着姑娘们身上的竹篮,仔细辩认着心上人所背的是否是自己送给她的那只竹篮。对对情人相遇后,便互相尽情地泼水,嬉戏,以表达自己激动、喜悦的心情。
关门节和开门节
德昂族的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从傣历的九月十五日开始,寺院里的佛爷停业外出,净居念经,群众则以食物、鲜花、钱物供佛,每七天小供一次,虔诚的老年信徒,住在佛寺听大佛爷讲经,直到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开门节)为此,开门节后,僧侣即可外出。
烧白柴节
烧白柴这天,各家要杀鸡备酒,全寨共聚一餐,各家还要制作各式糯米糕点,用芭蕉叶包好,蒸熟并随身携带相互赠送,相互品尝各家的风味,新婚夫妻要带上加糖的年糕到本寨头人和长辈家中告拜。
德昂族的民族婚丧习俗
德昂族的青年在婚姻缔结上有一定的自主权。做父母的也比较尊重儿女心愿。
依照德昂族的风俗习惯,德昂族的男女青年一旦爱情成熟。男方家则要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届时,女方家也要请一个媒人坐陪。提亲时,男方家的媒人提一台芭蕉、一包茶叶、两条干咸鱼给女方家父母作开门礼。若女方的父母同意这门亲事,男方家还要提同样的礼物送给姑娘甚至女方家村寨的族长、长者,以取得族长、长者们的同意。
而且,德昂族的结婚聘礼也只是一些象征性的礼品,接新娘的人们的背萝里装着约一公斤多草烟,四碗大米,还有媒人带的八元钱,六元给爹娘,两元给内亲,哪怕人再多,即使每人只能分到几分钱也不能再向男家多要。这结婚聘礼恐怕是最少的了。办完了聘礼,方可迎娶新娘。迎亲时,新郎在伴郎、媒人的陪同下去迎接新娘,在进入新娘村落时,鸣枪数响,表示娶亲人员已到。
新娘梳装打扮完毕离娘家时,由舅母,姐妹及本寨未婚青年送行,并将女方家长陪嫁的衣服,锄头,镰刀等嫁妆,以及女方赠给男方父母的衣服等带往男家。新娘到新郎家,登梯上竹楼时,双脚一定要踩在专门置于楼梯脚下的石块上,表示他们的婚姻像磐石一样坚固长久。新媳妇上楼时,婆婆要给她洒谷花,撒花仪式结束,新娘步上晒台,跟在婆婆后面进入新房。男方事先请好的“安长”(有文化的先生)随即在火塘边为他们主持婚礼,安长念经并祈求佛祖赐给幸福。祝新婚夫妇百年偕老。婚礼千毕,开始宴客,同时新娘分别拜见男方长辈亲戚,赠送糯米粑及新娘平时织成的缀有红、绿、黄等色的绒球小布袋等礼物,长者受拜后要还礼,用铜钱时是五十文,用半开(云南银币)时则给一至二文,解放后一般是一、二元人民币。晚上,村寨里男女青年齐聚新娘家的厢房对歌,唱调子,往往要唱到鸡鸣方散。次日,新郎陪新娘回娘家,送去男家赠给女方父母、兄弟、姐妹的衣物等。若新娘是本寨人,亦可当天返回夫家。
德昂族的家庭,由于所处地区及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而有些差别,但基本上是两种类型,一是住居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一带的小家庭类型;一是住居临沧地区的镇康、耿马等县的具有大家庭到小家庭过渡特征的类型。德宏州的父系小家庭,父亲是一家之长,主持家庭事务,妇女处于从属地位。这里的小家庭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单位,多为父母、夫妇、子女三代,一般是长子结婚后,即在老家周围选择一块适当的地方另建新居,建立小家庭。另立门户的长子、次子,家长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给一部分猪、牛等财产作为生产垫本,没有平均分配家产的习惯,主要依靠小家庭去独立经营。幼子留守老家,赡养父母,继承财产。而大家庭到小家庭过渡类型的家庭是处于父系小家庭和父系大家庭(也称家族,公社)并存状态。即在经济上已独立的小家庭,并不立刻离开大家庭这个母体去建立单户住宅,仍共同住居在一幢大屋里,维系着相互间的互助合作关系。
德昂族的丧葬有自己的习谷,除佛爷(和尚)实行火葬外,一般群众都是土葬。各村有公共墓地,只要是同一村的正常死亡者均可葬入。没有姓氏界限,也不分头人与百姓,不过他们的坟向与其他民族不同,不是顺山向,而是横山向埋葬。按德昂族的习惯,人将死时要把事前准备好的一枚银币放入口中,意思是给死者的灵魂到阴曹地府过河时用的摆渡费。人一旦断气,其家属即在门外对空鸣放三枪,向亲戚朋友和邻居报丧。
这时,近亲、家族、村寨邻居闻迅后,纷纷奔赴死者家中帮助料理丧事,同时亲友们各自带些米和菜之类,有的还提着肉,拎着干巴之类。妇女们首先帮助背水,煮饭,男人们则忙着给死者准备棺木。棺木一般根据死者家属的经济情况决定,经济情况好一点的,就请汉族或本民族的木工师傅做一具汉族式的棺木,经济条件差一点的人家,则由亲友帮助砍一株大树,取下根部一段,弄成大、小两半,中间枢空,制成简单的棺木。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就是砍几株大龙竹,剖成竹片编一具竹棺材。在准备棺木的同时,一部分人便用一种特定的树叶蘸水洗涤尸体,穿上衣服,然后入棺。入棺后即请佛爷(和尚)择吉日安葬,停尸家中一般不超过三日,在这期间每日须请佛爷念经超度,祷祝死者的魂进入西方极乐世界。
出殡时,棺材小头朝前,大头朝后(即死人的脚朝前,头朝后),意思是要亡魂向前走,不能倒回来,送葬队伍从寨子出发直到山上的公共墓地,一路上连续不断的鸣枪,意思是通知土地神。有死者的魂来了。埋葬完后,由长老念祷词,说明死者和活人走的是两条路,死了的去阴间找归宿,活着的好好回家,长老念完祷词之后,各人拿一树枝拂身,表示扫除身上的邪气,就可转身回寨子,返回时不能转头向后看。葬后七日,死者家属再请佛爷念一次经,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超度死者及早转世投生,并嘱咐他来世也要变人。
德昂族的宗教习俗
德昂族信仰小乘佛教。村村寨寨到处都是佛寺和佛塔,佛塔造型与傣族佛塔略有不同。也有把小男孩送到佛寺当一段时间的和尚的传统。
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一般选在春季,届时要杀猪、杀鸡,由祭司画纸龙,众人叩拜,然后一起饮酒野餐,醉酒后相互打骂,发泄平时相互之间的不满。此间不许别人劝阻,直到双方斗得精疲力尽为止,第二天再相互道歉。
·壮族 | ·满族 | ·回族 | ·苗族 | ·* | ·土家族 | ·彝族 |
·蒙古族 | ·藏族 | ·布依族 | ·侗族 | ·瑶族 | ·朝鲜族 | ·白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黎族 | ·傣族 | ·畲族 | ·傈僳族 | ·仡佬族 |
·东乡族 | ·高山族 | ·拉祜族 | ·水族 | ·佤族 | ·纳西族 | ·羌族 |
·土族 | ·仫佬族 | ·锡伯族 | ·柯尔克孜族 | ·达斡尔族 | ·景颇族 | ·毛南族 |
·撒拉族 | ·布朗族 | ·塔吉克族 | ·阿昌族 | ·普米族 | ·鄂温克族 | ·怒族 |
·京族 | ·基诺族 | ·德昂族 | ·保安族 | ·俄罗斯族 | ·裕固族 | ·乌兹别克族 |
·门巴族 | ·鄂伦春族 | ·独龙族 | ·塔塔尔族 | ·赫哲族 | ·珞巴族 | ·汉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