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为什么有毒
大家一定知道河豚这么出名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它有毒,但是喜欢吃的人还是很多,吃河豚中毒的人也很多。那么河豚到底有多好吃呢?有人会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吃掉他。
首先要明白河豚为什么有毒,哪里的毒素最强。已知河豚的肉含毒素最少,而卵巢、肝脏、血液都含43%的毒素,所以放血、治肝最关键。河豚最美味的地方是它的肝脏,但也是河豚毒素最强最集中的地方。河豚的毒性有两个原因。第一,河豚吃大量含有毒素的食物,结果毒素不断在体内积累;第二,河豚本身不断产生毒素。然而,人们检查了7000多条用无毒原料人工饲养的河豚,从未发现任何一条有毒。“吃河豚而死”的人,基本上都是自己抓来的野生河豚处理食用致死。
野生河豚毒素的毒性是养殖河豚毒素的几倍。一般我们吃但是养。当然,养殖河豚的味道肯定比野生河豚差很多。在日本,要有一个学了10多年的高手,才能宰杀野生河豚做生鱼片。据说第一次吃肉会觉得很硬,第二反应就是没有想象中好吃。第三反应是:没有传说中那么甜。但在咀嚼下,产生了甜味。应该也有一种“咦?怎么这么甜?”。河豚的特点是没有鱼腥味,而且它的肉特别重,越吃越好吃
而且据说我国大文豪苏东坡特别喜欢吃(河豚的精囊),取名为“奶”,还说了句“远胜奶(河豚汤),吴王所不知”。(好像是不好的。)虽然养殖的味道不如野生,但还是不建议吃野生的。
一般资料:本组41例,1993年4月至1998年7月接受治疗,其中男性39例,女性2例,年龄23 ~ 52岁,平均年龄43.7岁。纳入标准:有误食或吃河鱼史;进食后上唇麻木、四肢无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等症状。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等重症因无法检测而排除;粗心大意,脑、肾、肝、肺等疾病。
结果:41例脑电图中,无异常1例(2.44%),轻度异常11例(26.83%),主要表现为:基本波频率减慢,2例出现慢波,4例指数小于60%。波数增加,指
7例河豚数量超过20%,1个月后脑电图恢复正常。脑电图弥漫性异常22例(53.66%),主要表现为:基本节律解体,14例指数小于20%;慢活动次数明显增多,指数超过30% 9例,指数超过15% 5例。慢波多分散对称分布于两个半球,1个月后18例恢复正常,4例持续恢复正常4~6个月。发作性和弥漫性异常脑电图背景下有局灶性活动7例(17.67%),其中3例为阵发性节律伴同步尖波、棘波、棘慢波,2例1个月后恢复正常,4例6个月后恢复正常,1例至今(5年多前)仍未恢复正常,出现震颤等表现。29例弥漫性发作性异常脑电图患者中,8例前额出现间歇性节律性活动。
随着科学的进步,可怕的河豚毒素进入了药房的殿堂,在人类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河豚毒素在医学上可以用来治疗癌症。新生油是一种从河豚肝脏中提取的抗癌药物。可用于治疗鼻咽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疗效好。河豚可用于镇痛。河豚毒素制剂对癌症疼痛、术后疼痛、内科胃溃疡引起的疼痛有很好的镇痛作用。使用河豚毒素的好处是剂量很小(只有3微克),止痛时间长,没有成瘾性。尤其是穴位注射,起效快,效果明显,可作为吗啡和杜冷丁的良好替代品。河豚毒素还可以缓解哮喘、痉挛和瘙痒。河豚毒素可以治疗哮喘和百日咳。对治疗胃肠痉挛、破伤风痉挛有特效。河豚毒素对细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从河豚睾丸中提取的毒素可抑制志贺氏菌、伤寒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霍乱弧菌,可预防和治疗流感。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河毒素的晶体已经达到每克17万美元。现在,河流毒素可以人工合成。
社会讨论
讨论:TTX是目前自然界中发现的毒性最大的非蛋白物质之一。毒素主要有河豚毒素和河豚毒素。首先作用于胃肠道,可引起局部刺激症状。其次,进入血液后迅速抑制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本组中,1例脑电图正常可能与进食量少有关,40例脑电图异常,占97.56%,显示TTX对脑波传导有抑制作用,脑电图异常轻重,弥漫性异常占53.66%,部分阵发性和弥漫性异常背景有局灶性活动,占17.07%,出现频率较慢、电压较低、波和Q波减少或消失。从外观上看,一半是持续性的,部分是阵发性的。河豚毒素中毒后的脑电图改变可能是河豚毒素选择性阻断丘脑、下丘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的增加,激活系统膜对Na的通透性,导致脑电波启动结构代谢紊乱,引起脑电波弥散异常,或引起皮层活动超同步化呈现阵发性异常。本组8例前额有间歇性节律性活动。这种节律的发生被认为是由影响丘脑背内侧核和延髓核并触发位于这些结构中的起搏点引起的。该组脑电图异常表现与上述病理特征一致,但这些脑电图表现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脑电图改变相似,无特异性,不能单纯依靠脑电图改变来确定诊断,但在无已知中毒情况下,是帮助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复查1个月后,31例恢复正常,9例未恢复,8例半年后恢复,提示河豚中毒后脑功能损害是可逆的,但持续时间较长,病情越重,脑电图变化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其中,1例尚未痊愈,并逐渐出现震颤麻痹、记忆丧失等改变,病情分期不同脑电图的表现是不同的,急性期脑电图异常程度较重,随着病情的好转,脑电图也逐渐恢复正常,也有稍慢于临床恢复者,因而在病程中多次进行脑电图描记可以帮助估计病情程度、判断治疗效果和转归。脑电图多次复查见阵发性慢波,而普遍持续性或阵发性慢波出现是皮质下损害的特点之一。当河毒中毒患者出现上述特点时,可能预示预后不良。河豚毒中毒后的脑电图改变没有特异性,不能单靠脑电图来确定河豚中毒,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和其它检查,才有辅助诊断意义。由于脑电图比较敏感,异常率高,用来判断治疗效果和转归是一种方便可靠的方法。但本组观察例数尚少,且重危濒死病人未纳入观察,可能较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