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中国远征军反攻 缴南京大*日军大印

在缅甸驾坦克

为南京“复仇”

内战“临阵脱逃”:不打自己人

在南京的乌衣巷里,住着一位91岁的坦克教练冯宗尧,头发全白,但声如洪钟、眼睛闪闪发亮,抗日战争时冯宗尧在印缅战场作战,是全班唯一前往印度的远征军战士。

冯宗尧原籍江苏宜兴,父亲是满清秀才,冯宗尧是家族单传的独苗,对于当兵这么冒险的事,他说,自己是国仇家恨综合在一起做出的选择。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时,冯宗尧在武汉读初中,次年日军攻占武汉,他们一家人便开始逃亡,随即战火烧来,连防空设施都没有的小城镇遭到了敌军的低空轰炸,当时炮弹从冯宗尧头上飞过,他死里逃生。之后,一家人一路西逃到了重庆,在那里,他经历了震惊中外的“重庆防空洞*”,五六百人闷死在防空洞里,当时他又一次侥幸逃生。*后不久,他报名去了黄埔军校。

“参加战争,谁不怕死,最初我报名选择了辎重兵科,因为那里距离死亡比较远。”冯宗尧说,当兵时自己还只是十几岁的娃娃,然而经历战火洗礼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在即将毕业的前夕,全班77个同学中,只有他一人报名参加了远征军的集训。“好男儿要当兵,要不躲在后台当孬种啊,当时去印度是抱着必死的信念去的。”冯宗尧参加远征军到达缅北之后,被派往印度兰姆伽,这里是中国军队和同盟国军队的后方。冯宗尧被编入战车第七营第二连,随后兼任坦克教练。“当年我才21岁,但是我在班里是开坦克用坦克最好的,营长一眼相中了我,让我教同志们用坦克,营里200多人都是我手把手教的。”

“教了那么多坦克手,其实我最想去的是到前线厮杀,要么不当兵,当兵就要出去打!”在这期间,冯宗尧几次想上前线,打了三次报告,都被上级拒绝了,上级表示,都是为国做贡献,坦克教练一职更需要他。1944年,中国远征军缅北大反攻,冯宗尧训练的坦克兵冲在了第一线。在面对参加过南京大*的日军18师团时,坦克兵们同仇敌忾,一举冲进师团指挥所,缴获日军关防大印。如今,这枚大印依然保存在台北国军战史馆中。

冯宗尧对扬子晚报记者说,解放战争开始后,作为*士兵,冯老不想与祖国同胞兵刃相见,于是便当了一名临阵脱逃的“逃兵”。说起这段往事,老人的话语也缓慢了很多,眼神中多了些许惆怅,“我父亲说,自己人不杀自己人,让我上阵杀日本人我一百个愿意,但你让我与同胞拼个你死我活,我真做不到,于是逃走了。”

谈公祭

有力量才能不被人欺

首个公祭日就要到来了,冯宗尧表示很激动。“我们可以不仇恨过去,但一定要记住历史,铭记历史,正视历史,多一个人知道这段历史,就多一份维护和平的力量。无论何时,国家都要强军、强国,铭记当年的历史,只有勿忘国耻才能振兴中华,只有国家有了力量,才能不被人欺负,立于不败之地。”

任教黄埔军校

培训两千抗日精英

他的学生大多牺牲在战场

今年已经98岁的徐祇则老人耳不聋眼不花,他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书房,说:“我是真正的90后呢!”徐祇则老人1936年考入黄埔军校,是第十三期学员,经历过抗日战争,并于1948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来加入中国*。

“当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已经占领东三省和华北,苏北学校很多学生都流亡到外面去,寻求加入抗战组织。”徐祇则祖籍山东,他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当时有些学生去了陕北,而自己报考南京的黄埔军校,就是怀着满腔的热情,希望投身军旅,将侵略者赶出中国。徐祇则说,1937年,随军校西迁,在徒步迁移途中知道了南京大*的惨烈状况。“当时义愤填膺,只能化所有悲痛为学习和训练,期待能在毕业时上前线。”徐祇则表示,毕业时,因为成绩优秀留校任教。徐祇则教导过两期黄埔学员,在西北边疆作出教学贡献,后来去兰州中队、*驻军,为抗战前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1948年徐祇则保护玉门油矿立下功劳,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伍中。

徐祇则投身军官培训工作的那些年,直接带队培训过的学员多达2000人,他们大部分都充实到了抗日战场最前沿,很多人的消息渐渐不再传来,他们在战争中献出宝贵的生命。“那些既是我的战友,又是我的学员,看到战争的惨烈,让年纪轻轻的血气小伙们丧失了性命,非常难过。”徐祇则告诉扬子晚报记者,那些战友和学员的名字已经渐渐模糊,但想起他们为国捐躯的壮举,回想与他们一起保卫祖国的热血青春,就觉得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们。

谈公祭

记住历史不是“冤冤相报”

现在,首个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徐祇则老人感慨颇深:“历史不能忘记,但记住历史不是简单的‘冤冤相报’,而是铭记历史,尊重历史,达到和平和谐。”徐祇则老人称,建立国家公祭日非常好,设立这样的纪念日,教育后代不应该忘记历史。“希望日本人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暴行,而不是像安倍晋三一样蔑视历史,忘记历史。必须同时教育日本人,让他们的年轻一代认识到祖先的犯罪行为,正视历史。”

在走访老兵的过程中,钱宝网员工带着自己捐赠的一些钱,捐献给抗战老兵,以此方式向老兵致敬,钱宝网总裁张小雷表示,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老兵们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捍卫着国家的尊严和荣誉。如今,他们垂垂老矣,热血青春在时间长河中悄然流逝,我们应该,也必须为他们做些什么,除了捐款,还想帮助他们实现心愿。

在采访过程中,两位老人还有未了的心愿,然而,他们的心愿都不是针对自己,而是希望帮助其他的抗战老兵。徐祇则老人有两个夙愿,一是希望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罪行;另外一个便是关心当年的远征军,他们有部分人由于种种原因流落异国他乡,希望社会能够帮助他们,让老人们叶落归根。

现在91岁高龄的冯宗尧老人目前是以一个普通退休工人的身份生活在南京。虽然生活十分朴素,但老人不以为意,还为了其他老兵的生活保障不停奔波。老人说:“我虽然不富裕,但好歹还有点退休工资,我更担心那些没有退休工资的老兵的生活,国家要富强、发展,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希望大家多帮帮他们。”令他开心的是,最近已经由*出面解决了身处农村的7位老兵的养老问题。

面对老兵们的期望,张小雷表示,钱宝网将发起一项“钱宝网老兵圆梦”计划,衷心邀请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一同寻找抗战老兵的线索,共同帮助老兵。我们将通过这个活动,及时分享老兵的故事,表达他们的夙愿,通过我们的绵薄之力,号召全社会共同努力,帮助老人们实现夙愿。钱宝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全面系统,并且能够长期持续地帮助老兵们解决现实困难,源源不断地为老人们奉献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