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孝陵机关重重 朱元璋究竟要隐瞒什么?
明孝陵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墓,距今已有六百年历史。明孝陵中埋葬着明朝开国帝王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因为马氏谥号“孝慈”,故以“孝陵”为名。
明孝陵宏伟壮观,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影响了明、清两代帝王陵寝的制式。明洪武十四年,明孝陵正式动工,二十五年后的明永乐三年才正式完成。陵墓内部亭台楼阁无一不备,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
当时明朝在孝陵驻扎了一万多护陵军,守卫十分严格。古人以鹿为瑞兽,陵园内放养了近千头鹿,每头鹿项下都挂着银牌一枚,上面铭刻着“盗宰者抵死”的字样。
明孝陵在六百年的时间里屡遭兵火,现在留存的建筑不多,留存下来的基本都是一些砖石建筑,如下马坊、禁约碑、内红门、碑亭中壁、石像路等。
明孝陵的神道很有特色,其最大特点是建筑与地形地势能够完美结合,没有依照前朝旧制修成直线,而是依地形山势建造的蜿蜒曲折。神道两侧安放着狮子、獬豸、骆驼、象等石像,威严肃穆。
明孝陵虽为朱元璋陵寝,但是人们一直无法确定地宫的位置。朱元璋墓葬疑团重重,据说这位皇帝去世后,在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殡,之后尸骨是埋葬在了北京的万岁山还是南京的朝天宫,也众说纷纭。
1998年,南京市文物专家使用精密磁测手段勘测明孝陵,这是一个精细的工作,整整花去了六年时间,专家们得出结论,朱元璋的地宫在明孝陵独龙阜地下数十米处,并且没有发现被盗挖的迹象,基本可以认定,朱元璋就在地宫中沉睡。
朱元璋地宫位置确定了,那么,它的入口在哪里?通过专家们的勘测数据可以发现,地宫有隧道状建筑物,长120米,宽5~6米,有多个入口,其中一个在明楼东侧宝城城墙下。
从外部看这段城墙,有明显的裂口和下沉痕迹,显然,这里曾建有地宫入口的地面建筑,但由于某种原因而坍塌消失了。
其他朝代的帝王陵墓的墓道多是笔直的,但是明孝陵的墓道却是弯曲的。专家认为,这是当地地理原因造成的。
明孝陵地下由两种不同种类的岩石组成,一种是侏罗纪砾岩,一种是长石石英岩。两种岩石磁性不同,软硬不同。砾岩特别坚硬,不好开凿。
很有可能,当年的设计者预先设计好的是笔直的墓道,施工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临时调整了施工方案。
明孝陵还有一处让人不解的地方,就是独龙阜山体上的巨型卵石。独龙阜山体至少有六成是被人工修补过的,其上规则排布着很多巨大的卵石。
当年修建陵寝的工匠花费巨大精力将这些石块运上山,是出于什么目的?为了防止盗挖,还是为了减少雨水对陵墓的冲刷,抑或只是单纯出于美观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