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耶稣》油画暗藏重重杀机 连杀33人
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俄罗斯帝国女沙,为政期间改组*政权,高度集中沙皇专制权力,大力发展军备和扩张,使俄罗斯跨进了世界列强行列。
叶卡捷琳娜二世曾把一幅油画送给宠臣大卫·奥尔洛夫,结果导致其家族26人死于癌症;该油画后被捐赠给苏联*博物馆后,结果导致7名管理员死亡。那么,这幅画为何会害死这么多人呢?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1967年,日采科夫出生于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3岁时,他的父亲因一桩莫须有的罪名被逮捕,在西伯利亚服刑期间失踪。年轻守寡的母亲丢下他,嫁给一个匈牙利男人。年幼的他由叔父养大,他对叔父有着一种无比深厚的感情。叔父是一位退伍军人,终身未娶,对惟一的侄儿视同己出,叔侄两人相依为命。
苏联解体前,日采科夫在一家国营化工厂当化验师。1991年苏联解体,他所在的化工厂倒闭了,他失业了。1993年,经在圣彼得堡博物馆当管理员的叔父介绍,日采科夫进了这家博物馆当清洁工。
1999年,叔父忽感身体不适。弥留之际,他告诉侄儿:“孩子,我相信我是被那幅油画杀死的。在我之前的6位油画管理员,都死于原因不明的病症。”
悲痛的日采科夫把叔父的临终遗言整理成一篇报告,希望馆方立刻撤下那幅杀人的油画,让它以后不再害人。
博物馆馆长却认为这幅叫做《春天里的耶稣》的画是“镇馆之宝”,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成就,深得观众喜爱。从1953年起,它便在博物馆公开展出,被陈列在展厅的正*。所以他拒绝了身份卑微的清洁工的建议。
日采科夫决定自己解开这个谜。他在博物馆的资料室看到此画的档案。原来,这幅画属于罗曼诺夫王朝的一个贵族家庭,创作于1764年春天。1947年,画主人将它无偿地献给国家博物馆,从1953年开始,在圣彼得堡博物馆展出。由于这幅画的主人奥尔洛夫家族在罗曼诺夫王朝地位显赫,而且这个家族的几次兴衰都与王朝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这幅画又是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赐给奥尔洛夫的,因此它就有了非同一般的历史意义。
就画作的艺术成就而言,这是一幅超凡绝世的珍品。虽然有评论家认为画作的整体风格不太一致,怀疑为多人合作,但这并不影响它日益崛起的声誉。
日采科夫还发现,档案里有一封信。在信中,日采科夫发现了该画捐赠者的联系地址——里海边一个叫舍甫琴夫的小城。写信人是这幅画的捐赠者,名字叫做斯维尔德·米伊·奥尔洛夫。信中回答了博物馆馆长关于这幅画是否曾有过什么“灵异现象”的提问。斯维尔德回信很简单:“这幅画在家族里流传了200多年,是家族的传家宝。”
日采科夫设法找到了80多岁的斯维尔德,斯维尔德向他讲述了家族的历史。1762年,斯维尔德祖先大卫·奥尔洛夫兄弟都是彼得三世皇家卫队的高级军官。在大卫·奥尔洛夫兄弟等人的帮助下,叶卡捷琳娜发动政变,成功夺取皇位,*了彼得三世,1762年7月17日,彼得三世神秘死亡。
由于大卫·奥尔洛夫兄弟在政变过程中立下了大功,叶卡捷琳娜二世赐给大卫兄弟高官厚禄,并把油画《春天里的耶稣》送给他们。从此,这个家族成为显赫的贵族,一直延续到“十月革命”。
可是,从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奥尔洛夫家族有26名成员死于癌症,导致这个家族一直没有兴旺起来。1917年“十月革命”,居住在古比雪夫城的最后3位奥尔洛夫家族成员被苏维埃政权处决,而当时还在襁褓中的斯维尔德被母亲抱着,逃到中国的哈尔滨。1947年,30岁的斯维尔德回到苏联。他回到自己家的城堡,仔细研究了家族图书馆的文件。他发现所有死于癌症的26位祖先都曾经在同一间卧室居住过,这间卧室墙上挂着那幅《春天里的耶稣》的油画。
他毅然决然地把这幅画捐赠给了*。斯维尔德也不是存心想害人,他认为这幅画也许附着什么阴魂,把它捐赠给*,阴魂也许就不会害人了。
日采科夫追踪到古比雪夫郊外奥尔洛夫家族的城堡,去查看其家族图书馆。在那里,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文件记载,这幅画由3位画家共同创作,其中一位叫做克比。资料证明,克比出生于贵族哈坦加家庭,父亲德克克勋爵原来是彼得三世的贴身警卫官,在叶卡捷琳娜发动政变中为了保卫沙皇被杀。联想到帮助叶卡捷琳娜二世发动政变的皇家卫队军官大卫·奥尔洛夫兄弟,日采科夫忽然悟到了什么。
他历尽艰辛,找到了克比所属的哈坦加家族居住地——高加索山区的一个古老的城堡。在这里,日采科夫得知离这里不远的一座山谷,被当地人称为“死亡谷”。那里草木葱茏,却没有任何动物,人去了,回来就会生病。
日采科夫不顾别人的劝阻,独自来到“死亡谷”。正是早春时节,但这里的草木早已郁郁葱葱,他登上山顶,向下望去,发现山谷里有一处类似陨坑的坑。他走近那个坑,忽然感到身体一阵不舒服,好像要呕吐,头昏脑胀。他看了一下手表,发现表上的指北针在疯狂地旋转。他意识到这里存在巨大的辐射场,对人体十分危险,他迅速地逃走了。
那天夜里,住在乡村的小旅馆里,日采科夫失眠了。他构思了一个古老家族的复仇情节:德克克勋爵在叶卡捷琳娜发动的政变中被杀后,他的画家儿子克比立志报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在给叶卡捷琳娜作画时,他在颜料里拌入从“死亡谷”里取来的土石物质。于是,在画中就产生了一种能致人于死地的辐射能量场。而叶卡捷琳娜把这幅画送给了大卫·奥尔洛夫,造成了这个家族300多年来的悲剧。
日采科夫买了一个小桶,冒险来到“死亡谷”,取了一桶土石样本,来到莫斯科,找到一位核物理学家——帕维尔教授。教授经过试验发现,这些土石材料有一种强大的能量场。这种能量场之强大,远远超过了一台远距离军用雷达所产生的能量,足以对人体产生破坏性作用。
帕维尔教授向俄罗斯国家文物管理局作了汇报,提出对圣彼得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春天里的耶稣》进行研究。得到批准后,2002年12月,研究小组进驻博物馆。
研究小组的工作进展很快。帕维尔教授先请油画鉴定专家对此画进行鉴定,专家认为这幅画分左、中、右3部分,分别属于3个人的创作风格。而中间部分,尤其是耶稣脸上的颜料格外的厚,从艺术表现手法而言,这是没有必要的。
帕维尔教授获得博物馆同意后,从画上耶稣脸部刮下一点点颜料粉末,经过化验研究,颜料的成分几乎与日采科夫带回来的样本相同。
研究小组发现,在画作的5米之内,确实存在一种巨大的能量场,指北针在这里偏离了方向,小白鼠在这里显得躁动不安,拒绝进食。最令人不解的是,把一杯水放在画像前,10分钟后,这杯水就带上了电荷,能够吸引碎纸屑。将这杯水与一杯普通的水分别倒入两个装有麦种的碗里,用前者浸泡过的那碗小麦长势更好。这样的试验反复多次,结果都一样。
研究小组认为:油画的确能产生一种强大的能量辐射,这种辐射能使人的大脑高频率振动,这种振动并非每个人都能承受。经试验表明,暴露在油画面前的人容易出现高血压、全身不适与头疼。如果长期遭受辐射,人就会大脑衰竭或患癌症死亡。
一个古老的复仇故事由此初见端倪,最后试验小组一致认为:这幅《春天里的耶稣》正是杀死博物馆7名管理员的凶手,加上之前杀死的26名奥尔洛夫家族成员,这幅画至少杀死了33人。2003年8月30日,《春天里的耶稣》这幅画从圣彼得堡博物馆的展厅里撤走了。
至此,通过日采科夫等人的步步深入研究,最终运用科学方法,揭开了“油画杀人”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