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家缺钱之后让人想不到的生财之道!

中国古代一直实行国家财政(户部)和皇家财政两套收支系统,一般情况下,每年户部都会从国家财政中拨出银子交到皇帝的私人小金库,供皇宫里的那些皇妃、太监之类的人使用。要是没啥大的意外,皇帝在这一年里也不大会再向户部伸手要银子,一是太没面子,二是会造成国家财政收支的混乱。皇帝要是随意把财政的钱支走,户部官员就没法进行账目平衡,要是国家出点水灾之类的怎么办?所以历史上除了一些奇葩皇帝,比如万历、崇祯那种守财皇帝,一般都能够有节制。

当然,当大臣的也得会察言观色,觉的皇帝差不多没钱了,就应该找个理由。比如皇上过生日、皇后过生日等等,再给皇帝送一批,既让皇帝有钱花,还不能让外人看出来皇上没钱了,这尺度怎么把握全靠官员拍马屁的本事。

按照一般的理解,皇帝都有用不完的钱,其实那是两码事,国家的钱是国家的,皇帝私人的钱是自己的,皇帝花自己的钱随意,可是要花国家财政的钱就得经过朝堂上百官的争论。历朝历代总有一些当官的跟皇帝抵着干,教育皇上要节俭,皇帝当然不能因为这个跟大臣过不去,所以一般也不会去伸手要。要是碰上比较节俭的皇帝还行,要是碰上家里人口多、开支大的皇帝就比较麻烦,所谓“皇上也缺钱”。

一般来说户部财政拨给皇帝的钱是足够的,就看这钱怎么用了。具体到清朝,管皇帝钱的机构叫做内务府,这是国家正式的机构。当然,皇宫内还会有皇帝自己的小金库,是金库中的金库,皇帝钱多,开支更大。康熙就比较穷一点,因为孩子太多,几十个孩子和上百个孙子搞得他头疼,新年发次红包估计都能发穷了。再加上清朝让人窝火的采购制度,使得皇家的日用品价格奇高,钱不够用是正常的。

清朝皇室用品是由内务府统一经办,由内务府委托皇商采购后送来。比如《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就是皇商,专门替皇家采购东西,专做皇帝生意的,利润高的惊人,因为谁也不会去问皇帝的衣服多少钱,也没人去管皇后的化妆品多少钱,当然更没人去查皇帝的账,所以皇帝一条裤子报价三千两银子也不稀奇。道光皇帝一个鸡蛋六两银子也正常,(道光一次和大臣聊天,大臣说他早上吃了两个鸡蛋,道光大惊,连声感叹大臣有钱,因为太监给他的鸡蛋报价是一个六两银子,他不知道的是六两银子在宫外够普通人吃半年饭了),多出来的钱自然是被内务府和其他人员贪污了,皇帝遇到做假账的也没办法。皇帝没钱,自然也会像普通人一样想办法生财。

到了晚清,随着国家财政崩溃,钱更不够了,小金库里自然就越演越烈,从皇家到普通官员,私设小金库成为一股风气。

按照规定,光绪年间户部每年拨款110万两到大内,除了日常开支,估计也没剩多少。光绪和皇后隆裕就把这钱托载泽存到前门外洋人的银行里吃利息,因为毕竟是皇帝的钱,存到票号不保险,而且也没面子,洋人的银行信誉好,利息也高,隆裕皇后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私房钱存到外国银行的皇后。当然,其中还出了点事,据说某天太监慌慌张张的跑到光绪面前报告,前门外有家银行倒闭了。光绪大惊,连问:“钱呢?钱呢?”原来光绪的五万两银子家底全在洋人的银行吃利息,要是真倒闭了皇帝可就真没钱了,所幸最后虚惊一场。当然,比起来慈禧太后的小金库,光绪简直穷透了。

有清人笔记认为慈禧的小金库价值三千万两银子,一半放在大内,一半放在南苑。八国联军进京,老太后和皇帝仓皇出逃,一路上连野菜饼子都吃上了,哪还顾得了她的银子。所幸留守大臣知道后雇佣日本兵看守,慈禧回到北京后非常高兴,立即把相关人员升职,“赏黄马褂,转吏部兼都统”。

比起慈禧,末代太后隆裕也是个藏小金库的高手,还把钱都存在洋人的银行吃利息。清朝灭亡后,曾“闻洋行有倒账之说”,就是外国银行倒闭了,钱要不回来了,反正隆裕也没出过宫,说啥就是啥。也有人说钱是被他委托的经纪人盛宣怀给贪污了,反正钱是没有了,清朝灭亡了,政局乱糟糟的,也没空管钱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