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文化 撒拉族刺绣的特点都有啥

撒拉族刺绣源远流长,集传统文化、风俗、地域特征于一身,是一种民间习俗,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技巧。在过去,撒拉族不论家境贫富,大姑娘、小媳妇们都要学习掌握刺绣、学习家里各种针线活儿的刺绣技能,她们在闲着时,三个一堆,五个一群,或坐在树下,或坐在热炕头,以针代笔、以线代色,她们在每一件生活用品上都施之以智慧,倾注着感情,巧手绣出一件件精美的刺绣作品,为的是绣上漂亮的新装过门,因为,在当时,一个好女子只有必备了缝纫、刺绣才有资格出嫁,或讨的男方的欢喜,所以,大多数女孩从十岁左右就开始学习各种刺绣技艺。

当然,她们的这种学习是没有专门的老师,主要是通过家传(从母亲或奶奶熟练的针线刺绣中)或互相之间的交流而得到启发和培养的,并得以延续下来的,女孩子就在少年时就受到了家庭的熏陶,要从小学习刺绣,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技能,从简单的牡丹花、荷包开始,渐渐将花鸟虫鱼、山水人物一一练习得熟透,直到十六七岁出嫁时(撒拉族早期有出嫁早的风俗)就掌握了一定的刺绣方法和技巧,在不同的底布上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刺绣各种自己所喜欢的图象,特别是给新郎做的枕套、布鞋、鞋垫、围裙等就更加细心,都是用自己的手精心设计和刺出来的。

五彩线刺出的一朵朵娇艳的花朵,一片片青翠的绿叶,在姑娘媳妇们简单的重复、对称中体现出古朴、美观、大方的风格,其中,枕头顶最为重要,最为精彩,而且更吸引人了,成为人们的抢手货,摆在家里赏心悦目,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和风土人情的特色,这又令她们光彩照人。

在过去,撒拉族妇女主要通过家传或民间交流获得刺绣技能,用于装饰服装、枕头、鞋帽等生活用品。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在撒拉族的故乡,刺绣再度受到格外的关注。针对撒拉族观念传统,妇女外出困难,就业率低的实际和我县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契机,就业部门不断挖掘、整理其广泛的刺绣基础以及深厚的人文积淀,将刺绣工艺列入“阳光工程”培训内容,将撒拉族刺绣开发成为民族民间工艺品和特色旅游产品,变文化资源为经济资源,从2004年开始,利用“阳光工程”项目培训培养819名刺绣能手。

在帮助撒拉族姑娘学到一技之长的同时,还成功地挽救了循化濒临绝迹的刺绣技艺,使之焕发出骄人的光彩。2006年县就业局将“撒拉艳姑”刺绣品牌在国家商标局正式注册,自此,撒拉族刺绣不仅成为拓宽撒拉族妇女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也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