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文狮子”:回族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在豫东沙颍河畔的沈丘县槐店回族镇,流传着一种风格迥异的民间舞狮形式,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沈丘“文狮子”。
槐店回族舞“文狮子”始于元代,是一位被蒙古军征军到中原的波斯人海鼻耳编创并流传至今的。
南宋绍定4年,蒙古国组织大军攻打金国,并强征一批波斯人及中亚人加入蒙军,海鼻耳就是这次被蒙古人征军到中原的。平金后,海鼻耳就留在距鲷阳城以北30公里的项城(今沈丘县槐店回族镇)传教,当地人多皈依回教(*)成为回民。
海鼻耳为感化元朝统治阶级减少暴政,多施仁政,结合当地居民在春节、元宵节期间舞龙灯的习俗,创编了一套“文狮子”舞。狮喻元朝统治者,表达了人民对当权者的一种希冀,同时,也表达了中原人民对连年战乱的厌倦,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如今“文狮子”已成为槐店回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每逢节日庆典都要巡街演出,有“颍岸人如海,舞狮击鼓忙。楼前波涌月,华灯耀沈城”的壮观场面。槐店回族镇的东关、马楼、海楼等村街坊还成立了“回民公义文狮会社”。
社中有舞狮手、耍火球手、领绣球手、鼓手、锣钹镲手等。会社每3年都要公推一位德高望重的社首负责组织和协调演出活动,并对“文狮子”艺术进行挖掘整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如新改编的“三狮闹春”、“狮子望月”等情节,突出了趣味性和欢快气氛。
沈丘回民“文狮子”至今已流传了700多年,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格。从沈丘回民“文狮子”的渊源中,可窥探到中亚文化在中原地区的发展演绎,以及中原传统文化对回族文化的渗入与融合,继而使其成为一朵独具中原回族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