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拥有大量白银为何会亡国?
明朝晚期中国拥有世界1/3的白银贵金属,很多方面领先世界,那么何以明朝会轰然倒塌?当时官商勾结、大规模天灾打击下,明朝亡于农民起义军,最后满人入关一统*。
明永乐年间,郑和7下西洋,开启人类航海、地理大发现的纪元。但就算「郑和到了美洲又如何?」,原因在明朝*自始至终都想垄断贸易利润,把持朝贡经济,另执行自以为是的「国安政策」,由朱元璋制定边关对蒙古的马布帛交易、对藏族的茶马贸易,便抱持官方垄断思想。
一条鞭法改革,反映了赋役折银的趋势,同时又从赋役层面上进一步巩固了白银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到明代后期,国库收支是以白银为主,而铜钱则降到了无足轻重的地步。国库收支中铜钱的数量不到白银的百分之一,甚至不及千分之一。这与宋代国库收支以钱币为主是完全不同的。明代的白银,可以说笼罩在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清初学者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说,为方便交易,“虽穷乡僻壤,亦有银秤”。这在从欧洲来的传教士的记载中也可以证实。明末,一位名叫拉斯戈台斯的神父记录下了以下这样的细节。他说:“每个中国人在购买东西时都会随身带着一把钢剪,根据货物的价格把银锭绞成大小不等的银块,再用戥子称出小银块的重量。人们在做这件事情时非常熟练,如果需要二钱银子或者五厘银子,他们往往一次就能凿下准确的重量。”他还说:“在中国,连孩子们都会估量银锭的重量和成色。人们会随身带着一个类似铜铃的东西,里面装着蜡块,用来收集剪下来的银屑。当银屑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人们把蜡块熔化,就可以回收银子。”
太平洋丝绸之路,给中国输入了大量的白银。然而,在进入中国后,白银便在这里沉淀下来。1621 年一位葡萄牙商人谈道:“白银在全世界游荡,直至流入中国。它留在那里,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这一说法的一种解释是,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的中国,需要大量的货币;另一种解释是,中国人把白银用于置田买地,或者储藏起来。美国学者弗兰克在其《白银资本》一书中认为,17、18 世纪全世界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流入了中国。大量的白银流转的数字表明,15—18 世纪的中国,依然是世界的经济中心。
白银来到中国,造福的只是皇亲国戚、宦官及文武官员,「居官有同贸易」;而且并未变成通货或发行货币的储备,只成「窖藏」,悉数逃漏于*赋税系统之外。因此面对满人的寇边,明思宗时代长达10余年的大旱灾、水灾、蝗灾激成百万农民起义,两相夹击,*无财无力因应,帝国终于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