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死后 多尔衮为何没有当清朝的皇帝

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清崇德八年)八月,清国皇帝皇太极于盛京病逝。此时的清国,还是关外的区域政权,皇帝驾崩了,它进取中原的战略势必受到影响。皇太极死了,清国的最高权力缺乏一个核心,权力被实力派贵族分而占有。谁有实力问鼎大位呢?当时握有军权、爵位在郡王以上者共有七人: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武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郡王阿达礼。从实力与声望而言,前面四位更强。代善年六十一岁,是努尔哈赤第二子,皇太极之兄,原是大贝勒,掌正红旗,德高望重,资格最老,但从无取位之心。

济尔哈朗,四十五岁,是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之子,皇太极堂弟,掌镶蓝旗,虽然资历很深,但血统稍远。

多尔衮,年三十二岁,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掌正白旗,善征战,有谋略,得皇太极信任,继位呼声很高。

豪格是皇太极长子,该年三十四岁。他虽是继妃所生,但从小即跟随父祖经历了戎马生涯,能征善战,屡立功勋。

早在天命年间豪格就被授贝勒,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进封亲王,不仅是皇太极诸子中没有匹敌的出类拔萃者,亦是皇太极手下着名将领之一,很有希望子承父业。

尽管阿济格、多铎也有争皇位的野心,但实力远不如前四人,相比之下无足轻重。看来,皇位竞争者只有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了。当皇太极一死,两黄旗大臣就“往肃王家中,言欲立肃王为君”。对此,郑亲王济尔哈朗也说:“我意亦如此”,表示赞同。代善也是主张立豪格。如此一来,当时八旗中属皇帝自将的两黄旗和正蓝旗,加上济尔哈朗的镶蓝旗以及代善的正红旗,支持豪格*的至少占四旗以上。

相比之下,多尔及其同母兄弟阿济格和多铎所统率的仅两白旗,如果加上代善的一些子孙

的支持在内,最多也不过三个旗多一点的兵力。

豪格似乎实力最强,胜券在握?

作为竞争对手的多尔衮,能够坐视豪格登上大位吗?

多尔衮的基本面是两白旗。英亲王阿济格和豫亲王多铎“跪劝睿亲王(多尔衮)当即大位”。

两派争夺,进入白热化!

在这关键时刻,礼亲王代善的立场发生了变化。他看到多尔衮的军功和威望,公开说:

睿王若允(立为帝),我国之福。否则,当立皇子。我老矣,能胜此任耶?

代善的反水,对豪格是一记重拳。

豪格宣布退出,说自己“福小德薄,非所堪当”。

不要以为多尔衮就一定会赢!多尔衮虽然拥有两白旗并得到两红旗部分军官的支持,但是,两黄旗和两蓝旗军兵不在自己手中。4:4,多尔衮未必能赢,况且真要开打,清国的功业就会前功尽弃!此时,皇帝直属的两黄旗军官鳌拜,站出来宣布,如果不立先帝之子,他们就要*!清国内战,一触即发!

先帝皇太极之子,豪格已经退出。

为了避免分裂危险,多尔衮与郑亲王济尔哈朗达成妥协,决定拥立皇太极第九子、年近五岁的福临为帝。睿亲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同为辅政大臣。

一个脆弱的利益同盟形成了!

如此一来,两黄旗“立先帝之子”的诉求也得到满足!

为什么会是福临,就是因为他年幼,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可以操控朝政。

拥立福临,多尔衮获得了辅政资格;福临生母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是他妻姊,同他关系至密,这就更便于他弄权。拥戴之功是天大之功,多尔衮成为顺治朝的元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