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用清官海瑞的张居正:他为什么不用清流典范
张居正,号太岳,湖北江陵人,明代著名政治家和改革家。如果没有当年明月认定王阳明为“明朝一哥”,估计明朝再没有比张居正更适合这个称号的人了。张居正由寒塘草舍经历近三十年的官场沉浮终于登上首辅的宝座,后人称他为“救时宰相”。
他在主政时期内大刀阔斧,破除一切阻力进行改革:实行“考成法”,去除吏治弊政,使得国家行政机器高速运转起来,提高了行政效率;经济上实施“一条鞭法”,使得大明的国库很快就充盈起来。在张居正呕心沥血、披肝沥胆的治理下,日益萎靡困顿的大明王朝犹如打了一针强心针,立刻精神起来,国家重新焕发出第二春生命,史称“万历新政”。张居正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青史留名与其用人之道有极大的关系,可以说是成功的用人之道成就了张居正。
张居正用人,打破了君子与小人的界限。总结他用人的经验,最核心的一点就是重用循吏、慎用清流。循吏,就是用脑子一根筋,只想把事情做好,把结果放在第一位,而不会有道德上的约束;清流则不同,总把道德放在第一,说得多,办成的事儿却少。关于这一点,在对海瑞和戚继光的运用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关于海瑞,中国的老百姓,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海瑞抬着棺材给嘉靖皇帝上书的事。在那时,海瑞就已经成了一个清官的形象代言人。嘉靖皇帝看了海瑞的万言书,非常震怒。不过他没有处死海瑞,但也不放过他,就把他关在大牢里不闻不问。嘉靖皇帝死了以后,徐阶把海瑞从*里放了出来。
鉴于海瑞的名声,徐阶决定予以重用。他让海瑞到江南,当了应天府的巡抚,管南京周围几个最富的州府。海瑞在那两年期间,富人都很怕他,穷人和富人打官司,不管谁有理,肯定是富人输。大户人家都跑了,没有了税源,当地的赋税减了三分之二。他自己倒是非常清廉,八抬大轿也不坐,骑驴子上班。这样,他班子里的其他领导也很不满意,因为他是一把手,既然他骑驴子,那二把手岂敢坐轿?因此都想办法调走。海瑞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人物,但他对行政管理的确缺乏经验,工作搞不上去,海瑞气得骂“满天下都是妇人”,愤而辞职。
张居正当了首辅之后,让每一个三品以上的大臣都向朝廷推荐人才,其中有不少人写信推荐海瑞。当时的吏部尚书杨博就这个问题还专门找了张居正,希望他起用海瑞,但张居正就是不用他。为什么呢?他觉得海瑞是一个很好的人,做人没得说,道德、自律都很好,但好人不一定是好官。
好官的标准是:上让朝廷放心,下让苍生有福。海瑞做官有原则,但没器量;有操守,但缺乏灵活,因此有政德而无政绩。这一点,张居正看得很清楚。张居正不用他,还有一层原因:海瑞清名很高,如果起用,就得给他很高的职位,比他过去的职位还高,这才叫重用;如果比过去的职位低,那就证明张居正不尊重人才。话又说回来,如果你给他更高的职位,他依然坚持他的那一套做法,岂不又要贻误一方?张居正想来想去,最后决定不用海瑞。
那么对于戚继光的任用又如何呢?张居正启用戚继光的时候,戚继光仅仅是总兵。当时的总兵虽然是部队一把手,但是上面还有一个总督。总督既是地方行政长官,又领导总兵。过去只要总督和总兵产生矛盾,朝廷一定是撤换总兵,而不会换总督,但是张居正却并非如此。在戚继光这个总兵和总督产生矛盾以后,他撤换的都是总督。而且每一个总督上任,张居正都会找他谈话,要他支持戚继光的工作。戚继光担任蓟辽总兵十三年,蓟辽没有发生一次战争,蒙古人也没有一次进犯。确切地说,这既是戚继光的功劳,也是张居正知人善任的功劳。
同样,张居正有一同年叫汪伯昆,安徽人,和另一位同年王士祯一起成为当时诗坛两大领袖。汪伯昆在湖北当了几年巡抚,张居正当了首辅后,把他调到北京当兵部左侍郎,也就是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汪伯昆履任之后,张居正给他一个任务,巡视整个西北的军事设施。
汪伯昆的巡边之旅,第一站就是蓟辽。当时的蓟辽总兵是大名鼎鼎的戚继光。汪伯昆到了以后,首先不是听汇报、探讨军事问题,而是和当地的文人一起吟诗作赋。张居正听到这个消息后有点不满。汪伯昆回到北京,给皇上写了一份奏章,汇报他视察边境军事的情况,字斟句酌,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张居正看了奏章以后,批了八个字:“芝兰当道,不得不除。”兰花芝草,都是最好的花草,但它长得不是地方。既然长错了地方,就得铲除。你汪伯昆是优秀的诗人,就到诗歌协会去,国防部是搞军事的地方,不是你吟诗的地方。就这样,他免了汪伯昆的官。
张居正是一个务实的人,虽然民族英雄戚继光收受贿赂,结交权贵,但是他确实有带兵之才,不管别人怎么攻击戚继光,张居正始终对他信任有加,长久对他委以重任;但是,不管别人怎么向张居正推荐海瑞,他坚决不用。
张居正对他们的态度却绝然不同,这就是其“重用循吏,慎用清流”的具体表现。正是因为张居正始终坚持的这一用人原则,万历前十年的朝廷大臣,凡是张居正亲自选拔的,大部分都是青史留名的人才。
这一点,时至今日仍然值得广大领导者和企业家思考。比如,在选用员工尤其是“一把手”的时候,固然要考虑资历、水平、名声等综合因素,但是如果缺少了一种勇于任事、敢于担当的“循吏”精神,很难想象一个管理能够真正肩负起造福一方民众、改变一方面貌的重任。正如*同志所说,“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对于一名现代领导者和企业家来说,只有像张居正那样,敢于选拔那些思想敏锐,不安于现状,大胆改革创新,善于开拓进取,精明能干的人才,才能最终成就现代化的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