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英雄关羽好多人心中似乎有这样一个误解

“武圣”更多程度上是指关羽的战绩有多么出色,时至今日,“武圣”这个称号,更多的是因为关羽身上的那种精神,那个义字,而并非战绩,但现在很多主流都在吹关羽的战绩有多好,这其实并非是对关羽的一种尊重。今天,我们来讲一讲,真实历史上关羽的战绩。

近来关羽成了热门话题,有关他的争论颇为激烈。通常,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如果出现了巨大反差,无不与两点有关:一是对与错,二是真与伪。有关“对与错”,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有关“真与伪”,则无须争论。作为武将,一生的战绩是对其做出综合评价的最重要因素,这个问题本属于“真与伪”的范畴,但奇怪的是,现在也成了争论的焦点。那么,关羽到底是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还是败多胜少的“常败将军”呢?这恐怕要用数字说话了。

首先,我们先不说正史,先看一看小说《三国演义》对关羽战绩的描述。

一、关羽在《三国演义》里的战绩

有人调侃说,一部《三国演义》前半部只说了个武圣关羽、后半部只说了个文圣诸葛亮,这有些偏激,但关羽的战绩确实是《三国演义》前半部最为浓墨重彩的部分,梳理一下他曾参加过的战役和战斗竟然有32次之多:

1、刀辟程远志(第一回),胜;

2、温酒斩华雄(第四回),胜;

3、三英战吕布(第五回),胜;

4、战管亥(第十一回),胜;

5、战纪灵(第十四回),胜;

6、斩荀正(第十回),胜;

7、与张飞合战吕布(第十九回),胜;

8、与张飞再次合战吕布(第二十回),胜;

9、斩车胄(第二十一回),胜;

10、擒王忠(第二十二回),胜;

11、战夏侯惇(第二十五回),胜;

12、战徐晃、许褚(第二十五回),胜;

13、斩颜良(第二十五回),胜;

14、战文丑(第二十六回),胜;

15、斩孔秀(第二十七回),胜;

16、战孟坦(第二十七回),胜;

17、战韩福(第二十七回),胜;

18、斩卞喜(第二十七回),胜;

19、斩王植(第二十七回),胜;

20、斩秦琪(第二十七回),胜;

21、战夏侯惇(第二十八回),平;

22、斩蔡阳(第二十八回),胜;

23、战夏侯惇(第三十九回),诈败;

24、战黄忠(第五十三回),平;

25、再战黄忠(第五十三回),平;

26、斩夏侯存(第七十三回),胜;

27、战吕常、王忠(第七十三回,胜;

28、战庞德(第七十四回),平;

29、再战庞德(第七十四回),败;

30、战徐晃(第七十六回),平;

31、战蒋钦等江东将领(第七十六回),败;

32、战潘璋(第七十六至七十七回),败。

以上32次作战,关羽23胜、5平、4败(含1次诈败),胜率高达85%(剔除平局因素),这一战绩不仅在三国,放在整个中国战争史上都是数得着的,在古代名将中能超越这一战绩的,也许只有“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皆钧解”的吴起一人。

二、《三国演义》里关羽作战的描写大多不符合真实历史形态

《三国演义》对关羽作战的描写有3个特点:一是单挑多,其中1对1单挑就有23场,占71%;二是斩杀率高,23场胜利中,把对手当场斩杀的共16场,占70%,也就是说跟关羽单独过招,活着回去的可能性只有3成,关羽比“机器战警”还厉害;三是取胜速度极快,23场单挑中,1个回合即斩杀或生擒对手的有10场,占44%,2-10个回合的8场,占35%,二者合计79%。

个人“武艺”高强、善于单打独斗是关羽取得突出战绩的关键,但这种作战模式与当时的战争形态并不相符。《孙子兵法》讲战争,讲了战争的谋略、将帅的选拔、训练、地形运用、后勤保障甚至火攻、用间,就是没讲将领怎么去“练武”,为什么?因为即使在冷兵器时代,打仗靠的也是阵法和指挥,战场上最高指挥官一开场就冲在最前同杀敌陷阵,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所以《三国演义》里的那些打法类似于兵棋或电子游戏,不是真实的历史。那么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的呢?关羽作为三国时代的武将,他的战绩究竟如何?

三、根据史料梳理出的关羽真实战绩

《三国志》关羽传篇幅很短,只有1100多字,不要说写30多场战役和战斗,就把一场战役写清楚都很困难。了解关羽的战绩还要参考别的史料,包括《三国志》其他人物的传记以及裴松之注所引的各类史籍,尽管梳理起来有些困难,但大致情况还是可以搞清楚的。根据对史料的梳理,关羽亲自参加的战役和战斗至少有17次:

1、初平四年(193)郯城攻防战(陶谦指挥,关羽参战),平;

2、建安元年(196)征袁术之战(刘备指挥,关羽参战),败;

3、建安元年(196)回击下沛之战(刘备指挥,关羽参战),败;

4、建安元年(196)与纪灵小沛之战(刘备指挥,关羽参战),败;

5、建安三年(198)与吕布小沛之战(刘备指挥,关羽参战),败;

6、建安三年(198)与吕布下沛之战(曹操指挥,关羽参战),胜;

7、建安五年(200)徐州之战(刘备指挥,关羽参战),败后被俘;

8、建安五年(200)白马之战(曹操指挥,关羽参战),胜;

9、建安五年(200)汝南之战(刘备指挥,关羽参战),败;

10、建安十三年(208)当阳之战(刘备指挥,关羽参战),败;

11、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周瑜指挥,关羽参战),胜;

12、建安二十年(215)益阳之战(关羽指挥),败;

14、建安二十四年(219)襄樊之战(关羽指挥),胜;

15、建安二十四年(219)樊城攻防战(关羽指挥),败;

16、建安二十四年(219)麦城之战(关羽指挥),败;

17、建安二十四年(219)临沮决石之战(关羽指挥),败后被俘。

上面这个梳理,包括有史料明确记载或可以推测出来的,关羽早年参加讨伐黄巾军、随刘备南下平原、随刘备守小沛和新野、开拓荆州等,也应该发生过许多战斗,但因为缺乏史料依据,无从判断战斗情形和胜负,故未列。

从以上战例可以分析出4个特点:一是关羽的真实战绩不佳,全部参战的17场战役和战斗共4胜、1平、12败,总体胜率仅为25%(剔除平局因素);二是关羽参战的战役和战斗大多是他人指挥的,获胜的4次中曹操指挥的2次、周瑜指挥的1次,在全部17次作战中关羽本人亲自指挥的5次,不到30%,这5次中1胜4败,胜率仅为20%;三是明确有单挑记录的只有白马之战斩颜良1次,《三国演义》中被关羽亲手在阵前斩杀的其他15人要么人物为虚构,要么事实无依据;四是关羽战败被俘有2次,这一点在三国武将中也算是突出的。

四、如何客观评价作为武将的关羽

“常胜将军”原来是“常败将军”,从20%到85%,史实与演义竟然差别那么大。但这么说不是为了“黑”关羽,也不否认关羽仍然是一名出色的武将。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关羽为“万人之敌,为世虎臣”。曹操手下的程昱、郭嘉、傅干、刘晔、温恢等人都评论过关羽,程昱说:“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也。”郭嘉说:“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傅干说:“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刘晔说:“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温恢说:“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此外,赤壁之战的联军总指挥周瑜也说过:“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最后打败关羽的关键人物吕蒙说:“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

应该说,上面这些评价都是真实的,反映出关羽的勇猛和在当时的知名度,这个评价与关羽真实的战绩也不矛盾,大家一致认为关羽的突出特点是“勇猛”,但个人再勇猛也是个体,取得胜利依靠更多的是集团的力量,刘备集团起起落落,长期处于颓势,多次被打得东流西窜,关羽作为该集团的核心力量,不可能一枝独秀。

关羽被后世尊为“武圣”,显然与他真实的战绩无关,而是有复杂的现实需要和政治原因,但最重要的是他所具备的那种忠诚的精神。这里想说的是,尊崇一个人不必强求他事事完美,更不能曲解、虚构史实来美化和夸大,历史的真实是“真与伪”的范畴,无须过多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