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心情的新方法——心理旅游

心理旅游是一种新的放松心情的好方法。

“心理旅游”也许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就是和一个亦师亦友的心理医生一同上路,在大自然中敞开心扉,面对山水说心事,在旅途中接受心理医生的疏导。

与一般的旅游相比,心理旅游究竟可以起到什么作用?作为心理旅游的最早发起人之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杨霞女士告诉记者,心理旅游是用来做心理康复的,可以带来深度的放松。

心理旅游教人学会休息,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经常感到累,实际上不是体力透支,而是不会休息。比如,国庆长假,有些白领人士觉得平时工作太累了,选择打牌、听音乐、看电视等看似很放松的休闲方式,还有人干脆睡上好几天的觉,实际上这些并不是科学的休息方式,为什么?原来,白领人士的疲惫大多属于脑力疲惫或者心理疲惫,并非体力疲惫,体力上的休息并不能缓解这些人的疲惫感。

“通过心理旅游,我们希望告诉大家,什么是真正的休息。比如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进行有益的社交活动,使大脑在运动中得到放松,调整好精神状态,才可以解决脑力疲惫和心理烦累的问题。”杨霞教授说道。

心理旅游与众不同和普通的旅游方式相比,心理旅游的组织者会在旅途中做一些非凡的安排,比如:

组织集体活动。组织者将旅游团分为几个小组,开展一些比赛性质的集体活动,比如爬山比赛,以各组最后一人到达山顶的时间计为该组成绩。这样,大家会自觉地互帮互助,被关心的人有感激心情,给予关心的人有助人心态,相互之间就会有良好的交流和沟通。此外,旅途中还会穿插一些心理游戏。

精心选择景点。心理专家会选择一些既美丽又艰苦的地方,这样,旅游的时候很苦很累,回到工作中以后,才会回味无穷。杨霞教授认为,要想得到真正的休息,不要选择一些过于舒适的景点,像海滩,人们只是在海边躺着,回到工作岗位以后,又会感到枯燥乏味了。

进行心理疏导。旅途中,心理专家会为大家梳理情绪。比如参观草堂时,团员们围坐一起,沏上一杯茶,以第三人称讲出自己的问题和感受。专家不会做出是非判定,但会帮助团员总结其行程中的表现,进行提示和疏导,有时还会讲解一些社交技巧。

“以前我们还会进行心理座谈、敏感性练习、团体练习等心理治疗活动,但是现在取消了,因为这样做,无论对团员还是咨询师本人来讲,都很累,通过旅游放松的效果大打折扣。”杨霞教授告诉记者。

心理旅游要加强社交练习“所谓心理旅游,这是中国心理学提出的新概念,在美国还没有这样的说法。”记者采访了美国执照心理医生张源侠博士,他认为心理旅游是一个新事物,其心理学内核其实就是展开社交练习,大家开心地游山玩水,再穿插一些社交技能练习是心理旅游独到之处。加强社交练习,心理旅游就会有收获。

张博士认为,社交技能练习对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非常重要,“美国篮球、橄榄球比赛为什么那么火,因为那里也是社交场合,大家在球馆内进行了良好的交流和互动,放松了情绪。”“旅游黄金周,旅游是开心的,不会带来什么心理问题,问题往往出在旅游不便所引发的问题上,诸如事故、误点、受气、拥挤、失物等等。在出发前,对这些意外多做预备是很重要的。”张博士最后非凡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