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忆解放南京 没想到国民*首都那么好打
(1949年旧闻:新华社北平四月二十四日六时电 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攻击之下,千余里*长江防线全部崩溃,南京*反动卖国*已于昨日宣告灭亡。李宗仁、何应钦及南京的*军队于昨日上午逃出南京。李何等乘飞机逃往上海。人民解放军正向南京急进,如果昨夜没有入城,则可能于今日入城。)
亲历者说:
“没想到堂堂国民*的首都,竟然那么好打。”78岁的徐法全回忆说。徐法全时任第9兵团27军侦察营排长,进攻南京前夕,受命执行侦察南京的任务。
渡江战役发起仅过3天,人民解放军就占领了南京,以至于路透社的报道中,有了“南京及长江全部防线于一夜之间如戏剧性之崩溃”这样戏剧性的句子。
导致南京如此轻易地“失手”,蒋介石的布防策略是一大原因。当年,这位下野的“总裁”于奉化千里遥控汤恩伯,将“主力集中于江阴以下,以上海为据点。至于南京上下游,只留少数部队应付应付就可以了”。
对于这一布置,代总统李宗仁极其不满,多年后回忆起来仍有极不客气的评价:“蒋先生最不可恕的干预,便是他破坏了*的江防计划……无意守江,却要守上海一座死城。执行他这错误战略的,便是他最宠信而实际最脓包的汤恩伯……”
既然早有弃城之意,那么*各大要员竟然能在解放军进城前一天携带箱笼细软全部安全撤离,也就不难理解了。
23日早,“追云号”“自强号”两架专机在南京上空恋恋不舍地盘旋了两周,向南方飞去。机上,是李宗仁、何应钦、顾祝同、周至柔等一干*要员。李宗仁从舷窗下望,“斯时东方既白,长江如练,南京城郊,炮火正浓”。
高官有飞机坐,中下层官员则狼狈得多。当时驻南京的美联社记者西·托平在回忆录中写到:南京市长邓杰(音)卷带市财政金库的3亿元金圆券试图驾车逃跑,却被他的私人司机和卫兵痛打一顿,两腿都打断了,所携财款被一抢而空。
过后看来,这位邓市长的腿断得实在有点冤—仅在第二天,金圆券就贬至150万兑1美元,邓市长卷带的公款仅值200美元。后来,“邓被指控犯有企图携市*雇员工资拨款外逃罪”而“投进了*的*”。
“尽管不打算死守,但南京毕竟是国都,一枪不放弃城而逃影响太坏。所以*国防部还是作了精心的防御准备。”曾任*陆军总部办公室主任的王楚英回忆。
*对南京的防御部署分两个部分:一是位于江北的南京外围“三浦”(浦口、浦镇、江浦)的防御;第二部分则是南京城防的部署。为守住南京的北大门,汤恩伯将军纪涣散、战斗力差的96军从“三浦”撤走,改由嫡系的28军接防。
“在*军的日暮时期,28军就算还有一些战斗力的部队了。”王楚英回忆,“他们在三浦地区构筑明碉暗堡,挖外壕、埋地雷、架铁丝网,还在沿江、沿公路一线及北面的大小山头修筑了多重防御阵地,要与解放军拼死一搏。”
28军即将面对的,是解放军第8兵团35军。
“总前委把夺占南京的任务交给35军时,全军官兵欢呼雀跃。”徐法全本是第9兵团27军侦察营的一名排长,进攻南京前夕,被上级配署给35军,执行侦察南京的任务。
35军是一支由*起义部队改编而来的新军,几个月前,*吴化文部在济南战役中起义,所属部队与解放军鲁中南第3纵队整编为35军,吴化文担任军长。
“这是一本活教材,为那些执迷不悟的*官兵指出光明前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军史专家王辅一说,让一位*起义将领率领一支*起义部队,攻占*的首都,总前委可谓用心良苦。
4月21日零时,攻城战斗打响了。
“35军定下了周密的攻击方案。”徐法全回忆,103师负责攻占江浦,104师攻打浦镇,105师从正面切断江浦、浦镇之敌的联系。三路部队得手后,沿着铁路线会攻浦口,打掉南京北面最后一个屏障,从浦口渡江,直扑南京。
当35军大部队从挹江门进入南京市区时,曾经不可一世的*军队早已逃之夭夭。“我们进城时,已经没有任何抵抗了。”徐法全说。
4月24日凌晨,104师312团在起义警察及地下党组织的引导下,高举着红旗,向总统府飞奔而去。
“我们刚到总统府门口,那里就有几个人很配合地把门打开了。”裹挟在这支胜利之师中间,徐法全兴奋极了。312团战士一进门,率先冲上门楼,争先恐后地扯下了那面飘扬了14年的青天白日旗。“接着,一面鲜艳的红旗就换了上去。”
曾经富丽堂皇的总统府一片狼藉,“到处散落着相片、文件和各种书报”。在总统办公室内,一张玻璃台面的大桌子上,日历翻在了4月23日。这一天,代总统李宗仁等一大批*军政要员逃离南京。
叹哉南京,百年之间三次城破。不过这一次,它将与整个中国一道,迎来一个崭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