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背后的奇妙之处 三个阶段皆有天气帮忙
天气作为战场环境条件的可变因素,在战争历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纵观国内外战事,因气象因素而影响战争结局的战例很多,淮海战役就是其中之一。
在淮海战役的三个阶段中都有天气“帮助”解放军的状况发生,以至于新中国成立后,*军的许多高级将领和普通官兵,每每说到这场战役,都不约而同地说到这样一个观点:“天要灭蒋,这是天意使然。”
一场大雾
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的战斗中,第七兵团被华野包围在碾庄后,他们利用碾庄的有利地形和原有的工事固守待援,构筑了立体防御工事,形成了一方受攻、多方支援的交叉火力网。碾庄所有的深沟、道路、墙壁、地下,全部被黄百韬军队用密集的火炮和轻重机关枪、步枪武装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坚固堡垒。在碾庄正面仅200米宽的地方就布设了40挺重机枪。
解放军经过几天的战斗,解决掉外围的几个村庄,并将包围圈不断压缩。在向碾庄中心推进的战斗中,首先歼灭了战力较弱的第一○○军和第四十四军。第二十五军和第六十四军也受到打击,但其仍然保存较强的战力。1948年11月19日晚,解放军对碾庄的黄百韬兵团部展开了总攻,黄兵团利用碾庄独特的土圩和水壕构筑成多层的火力网,使解放军的进攻严重受阻,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经过一夜激战,解放军付出极大的代价仅突破了两道水壕和圩墙。
因为解放军最擅长的是打夜战,所以黄百韬认为天亮后解放军会暂缓攻击,以他现有的兵力是可以重新组织再夺回失去的阵地。可是,第二天碾庄地区突然天降大雾,浓雾迷蒙,朦朦胧胧的十步之内什么都看不见。黄百韬精心布置的各种火力在浓雾中既不能有效射击,更不能互相支援,全然无法发挥作用。而解放军却在浓雾的掩护下发起了猛烈进攻,并在碾庄这个小村庄内,凭借着浓雾的掩护进行近距离的巷战,将黄百韬赖以维系的工事堡垒逐个击破,也使*军赖以阻挡解放军的屏障和火力网失去了作用,解放军快速推进到碾庄的核心地带,*军上下无不哀叹:“天要灭蒋……”黄百韬见大势已去,只带着几名贴身随员,逃到了碾庄东面的大小院上第六十四军阵地作最后抵抗,两天后便兵败身亡。
碾庄战斗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雾,从徐州和河南方向前来救援黄百韬的*军就有足够的时间对攻打碾庄的华野部队实施反包围,与黄百韬内外夹击,如果那样,也许华野攻击的时间会拖得更长,战斗也会更加惨烈。
连日大雨
在淮海战役打响后不久,黄百韬兵团在碾庄地区被包围,徐州战事异常紧张。蒋介石急令集结在河南驻马店、确山一带的黄维第十二兵团“星夜兼程,驰援徐州”。
黄维兵团是一个全美式装备的机械化部队,下辖四个军和一个快速纵队,车辆辎重众多,是*军中装备精良的摩托化步兵部队,也是*军的王牌部队。在正常情况下,从驻马店机械化前进,只需几天的时间就可到达徐州。而此时华野攻打黄百韬兵团的战斗进行得很不顺利,如果来援的黄维兵团能够在正常时间抵达淮海战场,那么华野将会腹背受敌。然而,黄维兵团自11月8日开始东进,不久却遇上天降大雨。由于大雨连日不断、昼夜不停,道路泥泞不堪,机械化部队行进异常艰难,在这种情况下黄维兵团每天只能前进几公里,同时又遭到尾随十二兵团东进而来的中原野战军第二、第六纵队和地方武装在沿途不断地截击、侧击、阻击的袭扰,导致黄维兵团艰难行进,十天以后才到达涡阳蒙城地区的涡河一线,到此又受到中野一纵的顽强阻击,直到11月23日才到达南坪集浍河一线。然而,盼着黄维增援解围的黄百韬兵团已在22日被华野歼灭了。
天降大雪
1948年12月4日,从徐州撤退出来的*徐州“剿总”的第二、第十三、第十六三个兵团和直属部队约30万人被解放军包围在了河南永城陈官庄地区。
几天后,孙元良兵团在突围时被解放军歼灭。剩下的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被解放军压缩在青龙集和陈官庄纵横十多公里的狭小地区内,动弹不得。杜聿明部队离开徐州时,只带了几天的干粮,此时粮食早已吃光,部队供给只能靠抢掠老百姓的粮食和空投,甚至连弹药补充也是完全依靠空投。
然而,12月19日这天突然天降大雪。被包围的*军,原计划在这天由空军掩护下突围,因突如其来的大雪这一计划无法实施。大雪一直下到12月28日,在此期间飞机无法空投,包围圈内*军粮绝弹缺,许多*官兵饥寒难忍,纷纷逃往解放军阵地,在十多天里共有一万多人向解放军投降。
南京国民*和包围圈内的杜聿明、邱清泉、李弥都盼望着天气好转,恢复空投,组织部队突围。南京*计划好一旦天气好转,便加紧空投粮弹,并由空军配合使用化学武器突围。*军终于熬到雪过天晴,决定1月6日实施突围,然而解放军指挥机关也已经发出1月6日开始对陈官庄进行总攻的命令。
万事最巧是天公,*军的突围时间,正好也是解放军的总攻时间,本来是一场围歼20多万人的恶战,却只用96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淮海战役取得了最后的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