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简介 彝族有哪些支系主要分布在哪里
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文化,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有776.23万人,总人口位居壮、满、回、苗、*、土家之后的第七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彝族人世代在云贵高原和康藏高原的东南部边缘地带的高山河谷间生产劳作,繁衍生息。神奇秀美而广袤丰饶的土地江川养育了一代代彝族人,也孕育出彝族人悠远的历史和朴素而多彩的民族文化。
彝族支系繁多,多数自称“诺苏”、“纳苏”、“聂苏”等。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彝族,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6种方言;彝族有自己的历法;彝族音乐富有特色,舞蹈多与歌唱相伴;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颇富民族特色;彝族人喜欢饮酒,席地而坐,围成一圈,递传酒杯,依次饮用,彝家历来好客,劝酒一片真诚。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到夜晚,人们点上火把,火把行列从村头照到田野,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火堆,尽情歌舞,云南巍山的“打歌”,弥勒的“阿细跳月”,楚雄的“打跳”,石林的“大三弦”,红河的“罗作舞”,凉山的“朵洛荷”等欢快的集体舞在这天都会大展风采。
彝族的节日很多,除火把节、彝族年等重大节日外,各地有不同的节日,比如楚雄州大姚县昙华山一带的“插花节”别具一格。人们把绚丽的马樱花戴在头上,插在门前,表达对抗暴除恶英雄咪依鲁的赞美。在马樱花盛开的时节,当地彝族人民唱歌踏脚,尽情欢乐,庆祝幸福的新生活。
彝族地区地形、气候复杂多样。经过长期发展,彝族地区现有三种经济文化类型:四川、云南大小凉山地区属杂谷栽培农耕经济文化类型;云南中心坝区及南部彝区属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贵州部分彝区及凉山部分彝区具有丰富的水草资源,他们除从事一定的农作物栽培外,还从事畜牧业生产,属畜混合农业经济文化类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彝族人的生活条件逐渐得到了改善。经济较发达地区,彝族人正在改革大潮中勤劳致富,奔小康。逐渐告别往日落后的耕作方式,科技化搞生产,开拓其他经济产业。彩电,农用汽车拖拉机已经走入彝家,彝族人的生活富裕了,彝乡变了,但彝族人特有的朴素和热情依然没变。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根龙脉,彝族人朴素的伦理道德和多姿多彩的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