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雍正皇帝怎样从杀人狂变成萌大叔?

脏活干得多,得罪人也多如果在民间做一个调查,看看清朝的皇帝里谁的知名度高,估计雍正排不到前三。康熙、乾隆、溥仪,都比雍正更有名。老百姓即便知道雍正,更多也是从各种段子、传说中得知的,而这些关于雍正的传闻,多数都是负面的。雍正评价不高,主要原因还是他得罪了人。准确地说,是得罪了有话语权的人。雍正从康熙手里接过的,是一个因连年战乱,国库已经空虚的国家。整个国家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而雍正偏偏是个*属性很强的人,曾在养心殿悬挂他亲笔书写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这幅对联可从正反两方面理解:正面的是,雍正勤政爱民,治理天下亲力亲为,而不是仅仅被天下人所奉养;反面的是,全天下都得听我一人的!

一方面是必须改革的现状,一方面又是有能力的*者执政,于是一系列举措袭来:实行火耗归公,增加朝廷收入;推行官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打破旗人的优越感,重用汉人;大兴文字狱,禁止反对声音。而这一系列改革举措,每一样都妨碍了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火耗归公打击了地方官吏的任意摊派行为,得罪了贪官污吏;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得罪了地方上的土豪;重用汉人得罪了满人;而文字狱则得罪了天下读书人。这些被得罪的人,有一个统一的称谓:他们都是有话语权的人。于是,雍正被“黑”的历史从那时就开始了。文艺表现:篡位、被刺杀成为他的标志在关于雍正的各种传说中,篡改遗诏“传位于四皇子”和被吕四娘报仇割头,是两个主要的传闻。民间传说中,康熙因为儿子太多(一共24个),兄弟之间为了皇位争得你死我活。

两次立二儿子为太子,都因种种原因给废掉了。后来康熙决定采用密诏的形式,将传位诏书写好后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康熙死后,皇四子胤禛第一时间带着亲信赶到,取下诏书后发现写的是“传位十四皇子”。胤禛亲信临时在“十”字上加了一横一勾,改成了“于”字,诏书就变为了“传位于四皇子”,胤禛得以顺利继位。二、1990-2010勤勉雍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劳模。

“历史背景:腐败严重雍正的反腐事迹被人记起上世纪90年代以前,文艺作品中的雍正一般都是反面角色。用现在的话讲,他在绝大多数作品中扮演那个被打的大boss,影视剧讲述的也就是主角如何一步步逼近大boss,并最终打败了这个大boss的过程。进入到1990年代,国家从上至下掀起的反腐风暴,使雍正的形象发生了转变。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速腾飞,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腐败问题,投机倒把等现象很不得民心。1989年,**、国务院通过了《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的决定》。明确提出了“从我做起”的廉政措施,下定决心要“坚决惩治腐败,带头廉洁奉公、艰苦奋斗”②。仅1989年上半年,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贪污受贿案16000多件,比上一年同期增加60%。③在反腐一步步深入的大背景下,连年征战花钱如流水的康熙,七下江南花钱同样如流水的乾隆,所受的关注降低了一些。

与此同时,人们也逐渐记起了那位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当差,让贪官污吏恨得牙根痒痒的雍正爷了。文艺表现:电视剧《雍正王朝》将雍正拍成了人民公仆河南作家二月河从1984年动笔开始撰写《康熙大帝》,直到1996年写完《乾隆皇帝》,完成了他的“帝王系列”三部曲。其中,三卷本的《雍正皇帝》写于1990至1992年,正是反腐风暴最猛烈之时。当然,作家有自己的写作节奏,他可能是无意之中碰巧写于此时。但这种巧合也让《雍正皇帝》成为他“帝王系列”三部曲中最受人关注的一部。三、2010至今萌叔雍正:四爷很忙,故宫很调皮。

文艺表现:四爷很忙雍正很萌某个频道,四爷正在和若曦暧昧,切频道,四爷正在和怜儿缠绵,切频道,四爷喜欢晴川,切频道,四爷娶了甄嬛……总结起来,就是四爷很忙。以上是2011-2012年间流传于网络的一句玩笑,因为那段时间,几部以雍正皇帝为主角的穿越剧、历史剧扎堆播出,好几个雍正轮番出现在电视上,轮番与各种姑娘谈情说爱。此时的雍正早已不是那个励精图治、呕心沥血的勤苦帝王形象,不再是屡遭暗杀、残暴乖戾的暴君形象,甚至不再有半碗汤泡饭那种细节。对广大观众来说,站在若曦、晴川、甄嬛们面前那个穿龙袍的男人,不过是古装版的霸道总裁罢了。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接地气”是所有传播物的第一要务。电视剧如此,很多高门槛的地方亦如此,比如故宫。如今见多识广的网友,不断津津乐道于台北故宫的纪念品如何接地气,如何让普通人看得懂,这也逼迫着北京的故宫要自我求变,更接地气。于是,雍正爷又有了用武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