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最大弱点 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聪明?

袁绍(?-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司空袁逢之子,汉末著名军阀。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句话用在袁绍身上再恰当不过了。说起袁绍,总说他四世三公,其实袁绍强爷胜祖,不仅做到了大将军,将四世三公延续到五世纪三公更成为家族史上最有名气最有权势的人物。

人们往往认为袁绍不过是仗着家族的余荫,但是袁家子孙多了去了,袁绍作为一个婢女生的儿子能够成为袁氏家族的头面人物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好吧?而且高干子弟虽然好风凭借力,但是在那伸手不见五指又特别流行沽名钓誉的的东汉末年,外戚、宦官、甚至名士都比高干子弟吃香。

在袁绍之前,袁家一直是在政界混,根本没掌过兵权,是袁绍凭借惊人的作秀能力和交际能力做到了西园八校尉的副首领,蹇硕死后成为首领。何进能够听从袁绍召外兵入朝的计谋说明袁绍很了解何进的心思,何进也很信任袁绍,虽然最终被认定为一个馊主意,但也能看出袁绍对朝廷一号人物的影响力。

消灭宦官后,袁绍没能继承何进的权力却让董卓捡了便宜,这也不能怪袁绍能力不足,只能说董卓运气太好,偏偏在来的路上捡到了皇帝和陈留王,有人指责袁绍消灭宦官之时没有注重皇帝的重要性,这也太苛责他了,皇宫那么大,兵荒马乱的,找不着皇帝太正常了。

紧接着董卓掌控京师,欲行废立之事,《三国演义》中的袁绍当场爆发还能全身而退,董卓不敢杀他也不敢抓他还得给他个渤海太守,这也太小看董卓了。实际上袁绍哪有这么勇猛,他是表面上支持董卓才能偷跑出来的,加上袁氏家族大部分都在董卓手里,董卓才觉得袁绍可以拉拢,封他为渤海太守。

没想到袁绍真是舍得一身剐,站稳脚跟立马起兵反董,估计是他觉得反正父母早就不在了,老婆孩子都好好的,非直系亲属他也不管了。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袁绍被推举为盟主却没能成功消灭董卓这也怪不得袁绍,当时那个局势,各路诸侯各怀鬼胎,谁也没有压倒性的实力,盟主不过是挂个名,换谁谁也不行啊,不能因为袁绍后来失败了就处处吐槽吧。

董卓之乱以后,袁绍鸠占鹊巢,夺取冀州,在追随者们的辅助下,先后击败公孙瓒、孔融、张燕等人,掌握了天下十三州中的青州、幽州、并州、冀州,拥有二十万大军,成为东汉末年最强的军阀,拥有了问鼎天下,一统*的资本,走到了人生的顶点。

皇帝从他眼皮底下过他都不去搭理,估计是他觉得凭借五世三公的影响力加上他的个人魅力已经足以改朝换代,没有傀儡皇帝不是一样统一四州了吗?董卓、李傕、郭汜倒是挟持天子了,不一样失败了吗?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第一个成功案例,袁绍哪里想得到,小皇帝不仅是个麻烦,用好了还是块宝呢?不重视皇帝的感召力,的确是袁绍的一大失误,但也是可以理解的,袁绍毕竟是反董联盟的盟主出身,董卓立的这个小皇帝他是不感兴趣的,他想推举幽州牧刘虞为帝,没想到刘虞坚决不干。

他又想自己做皇帝,秘密派人鼓吹,没想到手下几乎所有文官武将都反对,这时袁绍才意识到小皇帝的重要性,于是才急着对曹操动手,把皇帝抢到自己手里。可是曹操讨伐刘备时,许攸建议袁绍偷袭许都,袁绍竟然因为小儿子发烧拒绝出兵,而曹操在出兵之前就预料到了袁绍不会偷袭,这真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纵观中国历史,我没见过这么伟大的父爱,也没见过这么邪门的预言,难道说袁绍的这个小儿子就生过一次病?还是经过这一回教训,袁绍才明白出不出兵和儿子痊不痊愈没有关系?反正袁绍错过了一次绝佳的机会,还完美地衬托出了曹操的明智。

也许是因为袁绍此时还没把曹操太当回事儿,觉得区区一个兖州,说灭就灭了。于是沮授建议他打持久战,拖死曹操,袁绍觉得强弱悬殊,哪犯得着费这个劲,自己年纪也不小了,打个曹操都要拖上三年五载的,什么时候才能当上皇帝啊。就这样,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官渡之战开始了。

官渡之战中,派淳于琼守乌巢是一大败笔,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任务不交给河间四将——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中的一个而非要用淳于琼呢?因为支持袁绍做皇帝的只有淳于琼和郭图,袁绍对这两位是格外信任的,也就是因为这一点,郭图才能排挤田丰、沮授、许攸这几个明白人。可怜的袁绍,支持他做皇帝的偏偏是这俩货。在这俩货的活跃表现之后,许攸献计、火烧乌巢、张郃反水,官渡一战,想失败都难的袁绍就这样失败了。

官渡之战后,袁绍再次重振旗鼓,与曹操爆发仓亭之战,这时袁绍手下已经没有拿得出手的武将了,主要谋士也损失了一半,毫无意外地再度大败。其实,官渡之战后,袁绍依然很有实力,可是他急于报仇雪恨,没能像曹操在赤壁之战后那样休养生息备战待敌,两次大败的打击使袁绍呕血而死,可即便在袁家元气大伤,兄弟睨于墙的情况下,曹操还要花上五年才能消灭袁家,足可见袁家的实力有多么雄厚。

袁绍的失败在于他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聪明,他早年的发迹是因为他的才能,但是他缺乏领导力,不能让手下尽情发挥,非要处处显得自己聪明,如果手下的主意比自己高明他就生气,拒不采纳。袁绍的兴衰说明了个人才能再大也只能称雄于一时,群策群力才是王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