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半年换一次 否则催发肝癌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家庭吃饭时都是混用筷子的,而且清洗筷子的方法也不正确,如果长期使用这样的筷子,就容易染上消化道疾病,如肝炎、痢疾、急性胃肠炎等。
有数据显示,近50%的人体内存在致胃病的幽门螺旋杆菌,而这些细菌大多是家庭传播,筷子就是重要的传播渠道之一。因此,筷子最好像牙刷一样,每3个月到半年就更换一次。
使用霉变筷子会诱发肝癌
家用筷子也有保质期,最好半年一换
新桥医院消化内科郭主任介绍,一次性筷子时间长了会滋生各种霉菌,如果长期使用霉变的一次性筷子,轻者可能导致感染性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发霉的筷子会滋生“黄曲霉素”,该物质已经被广泛认定可诱发肝癌。
郭主任提醒,不少市民在吃面时喜欢将筷子放在煮面的汤里烫一烫,但杀菌效果其实很有限。筷子只有在100℃的沸水里煮5分钟以上,才能达到理想的杀菌效果,她认为,较理想的杀菌方式是使用高温消毒柜。
此外,郭主任还说,与一次性筷子相比,家用筷子更容易变质。家用筷子使用频率高,且长期用水洗涤,导致筷子的含水量特别高,很容易成为细菌生长的温床,如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等。长期将筷子摆放在橱柜内,则可能让筷子变质的几率提高五倍以上。一般来说,筷子使用半年就可以更新换代了。
过期筷子这样鉴别
如果筷子上出现非竹子或木头本色的斑点,表示该筷子很可能已经发霉变质,不可继续使用。
筷子显得潮湿,或者出现弯曲、变形,则表示已受潮或搁置时间太长,很可能已经过了保质期。
闻一闻,如果有明显的酸味,都是受污染或过期的标志,不可继续使用。
“一次性”时代到来
看它们有多长寿命
一次性餐盒:保质期约4个月,不宜盛放高温食物,一般不能放到微波炉里加热,因其主要原料为聚苯乙烯,在65℃以上的高温下会引发二恶英的发生,被证实为致癌物质。
一次性台布:保质期6个月,因在自然环境中可能释放二氧化硫,不宜长期摆放在餐桌上,如果非要使用,建议使用时再铺上,用完及时回收。
一次性牙刷:酒店内使用的一次性牙刷多为密封包装,保质期约8个月。
一次性梳子:保质期1年左右,多为塑料制品,不仅容易与头发、头皮摩擦产生静电,释放的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质还容易导致头屑、皮炎等发生。
一次性纸巾:多为原装卷纸切割后直接包装而成,与空气接触易发生化学质变,建议开封后两天内使用完。
一次性口罩:保质期1年,过期不仅不能起到隔离细菌的效果,还可能因材料变质释放出侵蚀呼吸黏膜的物质,诱发哮喘。
一次性内裤:多为化纤制品,保质期为1年,过期后如未经洗涤、消毒处理,易导致皮炎、泌尿系统疾病。
国家质检总局:一次性筷子应标注出厂日期、保质日期
专家:一次性筷子保质期不会超过半年,过期可能导致肝癌
在餐馆用餐,多数人更愿意使用一次性筷子,认为更卫生,而不愿用消毒柜里的筷子。你可知道,一次性筷子也应有保质期。经常使用过期的一次性筷子,可能诱发癌症。
一次性筷子更受欢迎
鲁能·新城一街区外的一家面馆,店内有11位顾客,仅1位顾客要求服务员拿消毒柜里的筷子,其余顾客均使用一次性筷子。
“用一次性筷子的顾客更多。”店主介绍,面馆专门买了一台消毒柜,放在门口显眼位置,特意张贴了“消毒柜正常使用”的牌子,但不少顾客并不买账,即使服务员建议使用消毒筷,顾客也表示“只愿意使用一次性筷子”,该店每天消毒筷使用率不到10%。
无出生日期照样好卖
记者在菜园坝的日用品批发市场看到,一次性筷子堆在各批发商的店门口卖,约70双为一把,用胶圈捆扎,一把售价2-5元不等。这些一次性筷子均用塑料袋包装,未封口,不仅没有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地址等也没有。
当记者询问筷子的生产日期时,一批发商显得很吃惊:“筷子又不是其他东西,哪可能有保质期?”
批发商刘某介绍,菜园坝日用品批发市场承载了主城区及部分区县的餐具批发,生意一直不错,平均每天批发一次性筷子上千把,约7万双筷子。
销售前库存近半年
批发市场内,一浙江塑料用品批发商说,他们的筷子主要来自黔江、酉阳、永川等区县,从筷子开始制作到消费者使用,周期至少超过4个月,有的达到半年以上。
“我们一次拿货一般都是几万双,放到仓库慢慢卖。”这位批发商说,自己批发筷子有4年多,从未听说过筷子还有保质期。“拿一次货至少要卖三四个月,有时候更长。筷子放到干燥的地方,放两三年应该没有问题。”
一位来拿货的北碚面馆老板说,他每次批发一次性筷子都在4000双左右,“量大价格才便宜,而且很省事。”他说,一般进一批筷子,要用3-6个月。
一次性筷子应有保质期
调查发现,有关部门关于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标准确实很少,仅在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出台的文件中有所提及,要求“应有制造厂厂名、厂址、出厂日期、保质日期和执行标准等标示”,但对保质期未作明确规定。
新桥医院消化内科郭主任说,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制作筷子的材料通常为竹子和木头,含水,如果未进行密封保存,很容易滋生霉菌。“一般来说保质期不会超过半年。”
市质监局介绍,一次性筷子并未纳入国家质检总局的QS(质量安全)体系,且多为没有登记注册的小作坊生产,监督起来有一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