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了就挠挠 用爱去战胜婚姻“七年之痒”

每说到七年之痒,许多人都很失落,又不知要如何去寻回当初新婚燕尔的激情。有的甚至会因为“痒”而导致婚姻的解体。下面,爱美网小编教你几招,用爱战胜“七年之痒”。

一、诱惑之痒:亲情赶走欲望

“不要以为七年之痒就是美色、出轨,如今的诱惑多着呢!”小美说。婚姻的“痒痒虫”无处不在,家里的打扫干净了,还可能在家门外不知不觉遭到突袭。

儿子出生后,她和老公把精力主要放在努力挣钱、照顾孩子上。如今孩子上小学了,看到很多同学、同事打扮光鲜、生活悠闲,心里也开始“痒痒”了。想到自己能力并不差,可就是被老婆(老公)孩子、柴米油盐给困住了,不仅心里蠢蠢欲动,家里的唠叨、抱怨也越来越多。

痒痒虫:诱惑太多。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婚姻内部变质后,外界诱惑才能造成威胁。随着时间推移,夫妻会面临各种挑战。

首先,空间分离。婚姻问题研究专家发现,空间上的分离和社交圈差异是夫妻亲密程度减弱的首要因素。

第二,性格冲突。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两人生活在一起的第十个月就会出现性格冲突,两年到四年之内很可能上升到冲突危机。

第三,信任缺失。婚姻中,若没有表现出足够的信任、肯定、支持等,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冷漠。在这些基础上,外界诱惑很容易入侵,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痒痒挠:爱家。要想婚姻不被破坏。

首先,不可“轻敌”。 金钱、权利等一切诱惑都可能把婚姻击得七零八落。夫妻双方要注意共同参加一些活动,保持彼此的亲密度。

其次,“攘外必先安内”。可以和孩子一起享受和发现生活的美好,让家庭更有 “向心力”,用天伦之乐打败诱惑。

再次,保留私密空间。抗拒诱惑并不等于“圈”在家里,夫妻双方都应该在社会交往中不断提升人生智慧,也使婚姻不断成长。

当然,遭遇婚姻“瓶颈”无法解决时,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帮你找办法促进夫妻间的交流,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二、身体之痒:性爱变点花样

“我们同床睡觉,却不再亲热。” 婚龄七年的颜红这样形容自己现在的婚姻。她和老公有着不错的工作、可爱的女儿。可谁知道最近两年,老公好像对性事不再像以前那么“死皮赖脸”了。有时想提醒老公,但看到他忙了一天疲惫的面庞,又把伸出的手缩回。

从新婚燕尔时“如胶似漆”的缠绵,变成了白开水,自己的婚姻好像真是开始了“七年之痒”。

痒痒虫:身体变化。“身体厌倦”在结婚数年的夫妻身上具有普遍性。

首先,“爱恋物质”减少。恋爱时人的大脑会产生令人眷恋多情的神经兴奋物质,但随着时间延长,这种物质的分泌会越来越少。

其次,工作生活重压。结婚几年,多数夫妻有了孩子,家庭和事业均处于发展阶段。在充满生存危机的现代,人们不得不将有限的精力首先用来“养家糊口”。

再次,欠缺生活情趣。中国人大多思想保守,夫妻生活永远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姿势”的固定模式。如果毫无变化,就好比吃饭,即便餐餐大鱼大肉,吃久了也会倒胃。

痒痒挠:尝鲜。要克服“身体之痒”。

第一,尝试改变。可以是夫妻生活时间、地点、动作等变化,也可以人为制造一些惊喜,让对方体验到新鲜感。比如故意分离一段时间,以时空距离增强彼此的思念。

第二,重质不重量。可以把关注点转移到每一次夫妻生活的质量、快乐感受上,而不去强求数量、持续时间。

第三,掌握火候。工作劳累、体力下降时,应当适当延长夫妻生活的时间间隔,等待欲望积累,不要勉强去过“快餐生活”。最后,尽量保证作息规律,少沾烟酒,多锻炼,可以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精力更旺盛。

三、心灵之痒:坦诚指出缺点

“都知道包裹里是什么,还看包装纸干啥啊?”当安琪抱怨丈夫,自己买了漂亮的衣服,他连一眼都不看时,丈夫说了上面的话。结婚不到四年,便从相看“两不厌”到“两相厌”。

一天天重复着踏进家门“累死了”的叫唤,然后洗菜做饭,收拾房间,看会儿电视,上床睡觉。“不用思考就知道对方会说什么。”日子变得味同嚼蜡,两个人有些不知所措,心里七上八下的。

痒痒虫:审美疲劳。“在一张床上睡了那么久,的确有点审美疲劳。”电影《手机》中的台词,为七年之痒找到理由。审美疲劳的根源是“太熟悉”,人们能很快对各种刺激习以为常,包括身体和感情;而适应之后,下一个反应往往就是忽视、甚至厌倦。

另一方面,若把爱情比喻成三角形,包括“亲密、激情与承诺”三个基本成分。随着时间增加以及相处方式的改变,三种成分的比例会不断变化。若没有及时发现和调整,婚姻的稳定性则可能遭到破坏。

痒痒挠:知足。

首先,坚持原则。不要为了房子、汽车等物质利益而结婚,避免婚后两人的价值观越走越远。

其次,勤于经营。不要以为有了结婚证,爱情就进入了保险箱。婚姻需要不断更新和建设,发自内心地为对方去做些事情。比如一个笑容、一个拥抱都能让对方感受到温情。

另外,坦诚沟通。相爱的人也会存在沟通差异,夫妻之间应该坦然亮出自己的观点,相互了解,尊重和允许差异存在。就像张爱玲所说的,“幸福就是能洞然地接受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