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定川寨之战评价 宋朝无法接受的失败
对于历史上的“定川寨之战”,它是宋仁宗时期爆发的宋夏战争中的第三场战事,最后以宋败夏胜收场,那么定川寨之战简介是怎样的呢?
首先关于“定川寨之战”,它主要发生于北宋庆历二年,也就是在1042年期间。当时是在宋与西夏两国的战争中,西夏的军对开始进攻宋泾原路,并且最终在定川寨将宋军击败。至于战争的经过具体是这样的:
九月初九,葛怀敏带兵进抵瓦亭寨,并与寨都监许思纯、以及环庆都监刘贺部会和,后来又违反命令开始北进,直到进屯五谷口。
二十日,又进军到镇戎军西南方向,走马承受赵政以为是距离夏军已经很近了,意识不敢再向前进军。后来赵珣以为是夏军远来,为了能够速战速决,建议在马栏城设防,可是葛怀敏依旧不听,反而将分兵四路驻扎在定川寨。
在二十一日,他们遭到了夏军的截击,直至退守到向家峡这里。而夏军依旧乘胜追击,向宋军逼近。与此同时还命令下人毁了桥梁,断了宋军送粮的道路,并且还断了定川寨的水源,打算饥渴宋军。
在二十二日,以曹英、赵询为先锋,刘贺、许思纯为左右翼结成队伍,打算东进。在临行前,属下再三请求绕道而行,可葛怀敏不同意,在前行一段距离后,发现桥已摧毁,道路也被隔断的。就在这个时候,夏军乘宋军混乱之机,从四面开始冲杀过来,最终宋军在四面夹击下,军队全军覆灭,宋军大败。
定川寨之战影响
历史上的“定川寨一战”,是宋夏战争中记载最为模糊混乱的一次战役,在各种史料间漏洞百出,都不能够自圆其说,而今天人们关于这场战役的事件,多是从《宋史·王沿传》中的来的,其中关于战争失败的责任推到葛怀敏头上,说是他不听王沿的命令,没有在瓦亭寨或第背城扎寨,而是轻率冒进北上,最终才招致失败的。那么关于定川寨之战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
首先由于这场战争的失败,后又签订了“庆历和议”。从合约的内容上来看,使得宋军丧失了大批的将校、士兵、民户。甚至宋军每年向西夏赏赐了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直接加重了宋军国内的经济压力。
后来,辽兴宗时期以萧惠陈兵宋境,宋朝派出了富弼与辽国进行协议,结果辽国严词强硬,博征旁引使国威大振,从而打破辽国索要后周时期柴荣夺取的三关之地,还以增加岁币为条件,来维持澶渊之盟的和平协议。因此岁币的向外支出无疑是对宋朝来说并非沉重负担,但若比起选择战争的军费,岁币开支无足轻重。经过几年的货币支出,宋朝的经济几乎赤字。可想而知,这场“定川寨一战”给宋朝带来的最大的影响就是经济上的重担。
另外,对于政治上来说,国土的丧失也是必然的。此外虽然西夏同意在外交文书上对宋朝以“臣”相称,并接受宋国的册封,但事实上,双方达成的协议是西夏在自己的国内仍自称天子,对宋朝也就是表面称臣。
定川寨之战评价
据说,历史上的宋夏两国,他们之间一共有三场大的战役,即“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和“定川寨之战”。其中在定川寨之战后,双方开始握手言和,此后进入了一段“和平时期”。至于夏军言和的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与周边辽国的关系开始恶化,在定川寨之战不久后,夏辽大战了一场,在此之后夏辽关系开始逐渐恶化。那么关于历史上的定川寨之战的评价又是怎样的?
首先,关于这场“定川寨战役”被评为是宋夏战争中记载最为诡异的一场战争。至于是如何的诡异,历史上也给出了一定的解释。据说当时在战争中,宋军被困在了定川寨,几次突围几乎失败。其中有两个疑点:第一,近万的宋军与夏军并没有发生激烈的战斗,那又是怎样陷入敌方的呢?在第一次战争中,宋军的阵型大乱,但是还不至于溃散,但是从后面的发展来看,宋军很快就稳住了阵脚。那么,为什么会在后来的突围中全军覆没呢?第二,葛怀敏是否是战争失败的主要因素。
另外还有人评价这场战争是一场遭遇战。就拿定川寨的遗址来看,寨子是非常小的,更何况要容纳上万的军队,所以有人推测宋军并不是在这里集结的。甚至还有人评价这场战争失败的真实原因在于宋军士兵的不战而降,使得葛怀敏等人只好独自突围最终壮烈牺牲,这正是这几场战争中宋朝最无法接受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