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历史上“功败垂成”的五大草莽英雄

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就不缺少各式各样的英雄。而在这些英雄中有的成功也有的失败。接下来小编要来说的这五位呢就是最后功败垂成的。

一、道人张角

东汉末年,一场被后人称为“黄巾”的大暴动如疾风暴雨席卷中原。组织者张角,翼州巨鹿人,太平道的教主。

建宁年间(168---172),他带着两个弟弟,首先在灾情特别严重的翼州一带开始传教活动。灵帝熹平年间(172---178),他在大量招收学生、培养弟子、吸收徒众的基础上,创立了太平道。 太平道为我国道教的早期教派之一,以推翻腐朽没落的东汉王朝、建立太平社会为己任。其主要特征是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以“中黄太一”为其奉祀之至尊天神。太平道的纲领、目标、教义、称号、教区组织、口号、宗教仪式、活动内容、传教方式等,皆据《太平经》而来。

他到处散布“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根据《太平经》“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自称大贤良师,为太平道的总首领;他的两个弟弟,张梁、张宝则自称大医,亦为太平道的首领之一。凡太平道成员及其信徒,若犯有过失,只要跪拜在首领面前,承认错误,保证不再犯,便给以宽恕。

张角常持九节杖,在民间传统医术的基础上,加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并以此为掩护,广泛宣传《太平经》中关于反对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的学说、观点,深得穷苦大众的拥护。张角又派出弟子八人,到四面八方去宣传教义。发展徒众,“以善道教化天下”。十余年间,太平道*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徒众达数十万人。主要是穷苦农民,也有城镇手工业者,个别官吏、甚至宦官。张角将教徒划分为三十六方(教区组织),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渠帅负责。在此基础上,张角又按《太平经》中“顺五行”的思维方法,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选定于甲子年甲子日、即灵帝中平元年(184)三月五日举行大起义。张角还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响亮口号,欲说明按照万物兴衰、按照朝代演变的规律,汉王朝(苍天)大数已尽,作为土德(土色黄)、黄天的代表,太平道应当取代汉王朝。在二月初,各方首领及信徒便已着手准备。他们用石灰在洛阳的市门及州郡官府墙上书写“甲子”等标语口号。一大方的渠帅马元义首先通知荆州、扬州的信徒数万人,到邺(河北临漳)城集中,准备起义。于是,其分管的信徒们便已开始向邺城集中。马元义还多次到京城洛阳约定宦官中常侍封、徐奉为内应,在三月五日里应外合,一道起义。

大约在预定起义日期的前十天,即二月十五日前后,太平道的一个信徒、济南人唐周上书官府告发起义之事。于是,朝廷紧急捕捉马元义,车裂于洛阳;并紧急动员各种力量,捕捉诛杀张角信徒一千余人;又通知冀州捕捉张角及其家人。

张角等发现事已败露,即用各种方法星夜通知各方,立即起义。起义时,义军首先将抓获的贪官杀了祭天。起义时,张角军皆头裹黄巾(黄天的象征),时人称之“黄巾军”。起义后,张角依据《太平经》中关于“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气极,然后歧行万物治也”的理论,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自称地公将军,其弟张梁自称“人公将军”。起义开始后,群众纷纷响应,或入伍为信徒,或送粮送衣,义军发展很快。义军攻克城镇后,往往烧毁官府,杀贪赃官吏,将其财产分给百姓。贪官污吏平时作威作福,一闻义军到来,便吓破了胆,如同丧家之犬,多已逃之夭夭。旬日之间,天下震动,京师震动。但由于黄巾军的主体是农民,组织不够严密,在政策和策略上普遍掌握不够好。他们除了攻打官府外,还普遍攻打豪强、士家及各种有钱人家。于是,豪强、士家都迅速站出来,配合官府义军。起义约十个月后,黄巾军主力败于官府、豪强的联合。不久,张角也在这期间病死。

名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二、打工仔陈胜: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朝廷大举征兵去戍守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陈胜也在征发之列,并被任命为带队的屯长。他和其他900名穷苦农民在两名秦吏押送下,日夜兼程赶往渔阳。当行至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寺坡乡)时,遇到连天大雨,道路被洪水阻断,无法通行。大伙眼看抵达渔阳的期限将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因按照秦的酷律规定,凡所征戍边兵丁,不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者,是要一律处斩的。

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陈胜毅然决定谋划起义。是夜,陈胜悄悄找另一位屯长吴广商议。吴广,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也是穷苦出身,他们虽然结识不久,但已是无话不谈的朋友。陈胜对吴广说:“这儿离渔阳还有上千里路程,怎么也不能按期抵达渔阳了,我们现在的处境,去也是送死,逃亡被抓回来也是死,与其都是死,还不如选择为国家而死,干一番大事业? ”陈胜接着又对时局进行了分析:“天下人已经苦于秦朝统治很久了,老百姓对秦王朝的苛捐赋税、募役刑罚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我听说二世皇帝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儿子,本不应继位,该继位的是长子扶苏。扶苏贤能,却被二世无故杀害了。还有一位名人叫项燕,曾是楚国名将,战功卓著,又爱护士兵,很受人爱戴。现在老百姓并不知这两个人是生是死,我们何不以他们的名义号召天下人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呢?”吴广很佩服陈胜的胆略,觉得他的主意符合当时的人心,完全支持陈胜“死国”、“举大计”的决定。

古时候盛行预测吉凶的宗教迷信活动。陈胜和吴广经过一番谋划后,又专门找了一个算卦的卜问吉凶。聪明的卜者知道了他们的用意,便说:“ 你们的事业能成功,且能为百姓立大功。可是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听后非常高兴,并从卜者的话中悟出了借鬼神“威众”的启示。于是,他们用朱砂在一块绸帕上写了“陈胜王(wàng)”三个大字,塞到渔民捕来的鱼肚子里。戎卒们买鱼回来吃,发现了鱼腹中的“丹书”,都觉得惊奇。与此同时,陈胜又让吴广潜伏到营地附近一座荒庙里,半夜里在寺庙旁点燃篝火装作鬼火,模仿狐狸声音,大声呼喊“大楚兴,陈胜王(wàng)”!正在睡梦中的戎卒们被惊醒,十分惊恐害怕。第二天戎卒们交头接耳,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加之陈胜平时就待下属热情和气,又把陈胜的形象跟楚国复兴联系在一起,陈胜在戎卒们心中的威望就更高了。

吴广见时机基本成熟,于是趁两个押送士卒的军官喝醉,故意扬言逃跑,以激怒押送他们赴边的将尉。喝得醉醺醺的两个将尉果然大怒,责骂和鞭打吴广,引起士兵们不满,群起而哄之。吴广奋起夺下一名将尉佩剑将其杀死,陈胜也乘势杀了另外一名将尉。

随后,陈胜把900名戎卒召集在一起,大声说道:“我们在这里遇上了大雨,已不能按期抵达渔阳了,而误了期限大家都要被斩杀,即便侥幸不被砍头,戍守边塞十分之六七的人也要送命。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陈胜铿锵有力的一番话,说出了大伙的心声,戎卒们对秦王朝的满腔怨恨和愤怒如同冲溃了堤坝的洪水奔泻而出,齐声高呼:“我们愿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大伙在陈胜、吴广带领下,袒露右臂作为标志,筑坛盟誓,按事先谋划,诈以公子扶苏、楚将项燕之名,宣布起义。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一举攻下大泽乡,接着又迅速攻下蕲县县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就这样爆发了。历史将记取,这场推翻秦王朝暴政的翻天覆地的改朝换代是一个普通农民首先发起的。

名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三、盐贩子黄巢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与王仙芝同贩私盐。曾数次应试而每每名落孙山。他善骑射,好诗赋。生平最喜结交豪侠之士。*后黄巢自称“冲天太保平均大将军”,与王决裂后一度由强到弱,又由弱到强,这位被贬为“流寇”的黄巢进行了一场历时1000多日,从湖北渡江南下而后由广州北上,横扫十余省,行程数万里的前所未有远征,这是一次退却形式下的伟大进攻。当旋风般的铁骑在中国的大地上划上一个大弧后,六十万大军攻破了唐都长安,而后又雪崩似地退出。历史注定了这是一次未能完成的远征。然而,这次远征所包蕴的惊心动魄的传奇和令人扼腕的结局具有永远的魅力。

名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四、驿卒李自成:

李自成幼曾为僧,2l岁时应募当了米脂县的驿站马夫,不久因财政危机被裁员而下岗。失去了饭碗的李自成遂投奔了“不沾泥”张存孟的队伍,绰号“闯将”,自立后又升级为“闯王”。(注意:历史考证李自成并非另一闯王高迎祥的部将)这位独眼闯王无疑是明末那场起于陕西的*大潮中脱颖而出的弄潮儿,从屡遭围剿,几度诈降,险遭剿灭甚至身边只剩十八骑,到后来建国“大顺”,一路北上摧枯拉朽,“所过无坚城,所遇无劲敌”,最后埋葬朱明王朝。却又在辉煌的顶点上骤然陨落,空余下了仓促的41天帝王梦。偶然乎?必然乎?李自成给后人留下的是一份值得深思的问卷。

李自成起事后转战汉中,参加了王左挂的农民军。1629年,后金第一次入塞,北京震动,大将袁崇焕被皇帝凌迟处死。1630年王佐挂被朝廷招降,李转投奔张存孟(不沾泥),为队长。1631年(崇祯五年)四月,张存孟在陕北战败,也降明。十月,洪承畴正式接任三边总督,逐渐剿灭陕西境内农民军。1633年(崇祯六年),李自成率余部东渡黄河,在山西投奔了他的舅父“闯王”高迎祥,称“闯将”。同年,曹文诏率千余关宁军击败山西境内的农民军,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均逃到河南被曹文诏、左良玉等多路明军包围。

然而次年1634年(崇祯七年),后金军第二次入塞,曹文诏被调到大同抗金,被围农民军从王朴处突围。是年六月,新任五省总督陈奇瑜乃引军西向,约会陕西、郧阳、湖广、河南四巡抚围剿汉南农民军。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部见明军云集,误走兴安(今陕西省石泉以东的汉江流域)车箱峡。峡谷之中为古栈道,四面山势险峻,易入难出,唯一出口为明军所截,“马乏刍多死,弓矢皆脱”,情势危殆,李自成用顾君恩之计,贿赂陈奇瑜左右人士,向官兵诈降。此时陈奇瑜释放李自成等人,派五十多名安抚官将农民军遣送回籍,甫出栈道,自成立刻杀安抚官复叛。

1635年(崇祯八年),洪承畴任五省总督后围剿民军,民军退到河南洛阳一带。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营起义军在河南荥阳召开荥阳大会,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会后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率部攻下南直隶凤阳,掘明皇室的祖坟,焚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杀宦官六十多人,斩中都守将朱国相。因争夺凤阳皇宫的俘虏小太监和鼓吹乐器,李自成与张献忠结怨,李自成分军西走甘肃。

1636年(崇祯九年),高迎祥在安徽被新任五省总督卢象升击败包围在郧阳山区。同年四月后金建国改清,六月清军第三次入塞。卢象升调任宣大总督抗清。兵部侍郎王家桢继任五省总督,高迎祥等突围。高迎祥从子午谷进攻西安时兵败被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所杀。高迎祥残部投奔李自成,李便被推为“闯王”,继续征战四川、甘肃、陕西一带。《明史》称其为“闯贼”。

1637年(崇祯十年),杨嗣昌会兵10万,增饷280万,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限制农民军的流动性,各个击破,最后歼灭。此举在二年内颇见成效。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

1638年(崇祯十一年)八月,清兵从青口山(今河北迁安市东北)、墙子岭(今北京密云东北)两路毁墙入关,发动了第四次入关作战。杨嗣昌为贯彻其“安内方可攘外”的战略,力主与清议和,但遭到宣大总督、勤王兵总指挥卢象升等人的激烈反对。崇祯和战不定,卢象升在河北巨鹿战死。清兵澈退后,孙传庭、洪承畴等人均被调往辽东防范清军,李自成在山中得以喘息。冬天李驻扎在富水关南的生龙寨,并娶妻生子。

名言: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城门迎闯王。

五、民办教师洪秀全:

这位私塾先生早年曾经苦读四书五经,梦想有朝一日由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可是十多年过去了,年过而立却屡试不中,连秀才的桂冠还未戴上,绝望之余他发誓:“等我自己来开科取天下士吧!”于是,在一场大病之后,就有了所谓“醒世训”和“救世歌”,有了斩妖除魔的天堂梦,有了不可遏制的拜上帝教潮,有了席卷南中国的太平天国政权,并绵延十八年,波及二十省。这是一场震撼性的革命、却又象是一场没有目标的疯狂闹剧,走在半梦半醒之间的洪秀全在理想中崛起,又在狂妄中毁灭。

清军开始进迫天京,在陈玉成和李秀成等人支撑下,太平军在数年间阻止了清军的很多攻势。1859年,族弟洪仁玕抵达天京,洪秀全大喜,封仁玕为军师、干王,总理天国朝政。由于洪仁玕未有立功而封王,洪秀全怕其他人不服,再次封异姓为王。后来洪秀全分散诸王权力,开始滥封王爵。

1861年12月间,英国海军提督何伯与参赞巴夏礼到天京,向洪秀全提出以事成后平分中国为条件,协助太平天国打败清朝。洪秀全态度坚决,断然拒绝英国人的建议,在维护国土完整和主权方面,态度明确和坚定。英国人见无法从太平天国那里获得利益便转而支持清朝。清朝为镇压太平军于是勾结洋人,出卖国家利益。

1862年,陈玉成英勇就义后,曾国荃率湘军又进逼雨花台围困南京城,形势急转直下,天京附近据点逐一陷落。洪秀全晚年,思想保守,陷入了宗教迷信。李秀成知道天京难以久守,向洪秀全建议放弃天京,转战中原,被洪秀全拒绝。面对困境,洪秀全没有采取适当的对策,却向将士宣称将有天兵下凡,驱走清兵。

其后太平天国的苏、浙基地均被湘军和淮军攻克,南京城外营垒亦尽陷敌手。洪秀全其时已患重病,他拒绝了李秀成的弃城出走建议,期望上帝降奇迹赐福于太平天国从而战胜清军。但随着天京的防务日渐危急,洪秀全的幻想终告破灭。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1864年6月3日)自杀,遗命其子洪天贵继位。六月十六日(7月19日),南京陷敌,太平天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