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起落终败亡 李自成为何不如朱元璋
同是乱世英雄,同时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李自成为什么没有像他的前辈同行朱元璋那样,在群雄逐鹿的乱世中赢得最后的胜利和辉煌?为什么朱元璋能够大破大立乃至建立了伟大的功勋?而李自成却在几度起落中最终走向了败亡乃至直接导致了整个汉民族的沉沦悲剧?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历史反差呢?
首先看看李自成与朱元璋的差距究竟在哪里?应该说李自成与朱元璋两人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两人有一些共同的优点,比如都是刀光剑影中九死一生的好汉,都是有勇有谋的战阵英雄,都有较强的组织筹划能力,能够把手下团结、凝聚在一起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的可以堪称的领袖人物。
不过,朱元璋和李自成两人显然有着更多的不同。比如,朱元璋是汉族,而李自成是西夏国党项族后人。又比如,朱元璋在参加起义军之前,可谓没有任何不良纪录,而*前的李自成则是杀过多人的重案刑事犯,虽有可理解之处,但杀人毕竟太过。再比如,这二人的出身也明显有别:朱元璋是赤色贫农,以至于只能借出家当和尚的途径来求得存活;而李自成呢,虽然不及刘邦的亭长身份,但却强过朱元璋数倍。李自成毕竟是明朝一个驿站的驿卒,虽然是身处于最底层,但究竟是从朝廷那里领取薪水的的公职人员。
诸如此类的不同似乎还可以列举出许多事例来,不过这些区别却主要的是由于李自成在许多方面都不如朱元璋才得以显示出来的。比如朱元璋统率的军队自始至终都纪律严明,而李自成的军队在进了北京之后却没有做到这一点。比如朱元璋在打天下和建国的过程中,都做到了尽最大的可能团结和笼络没有什么大问题的社会各阶层人士,而李自成则不是这样。比如朱元璋在他历练无数大小战事的军事生涯中几乎就没有打过败仗,而李自成则屡屡大败乃至曾败落到仅剩几个十几个人的程度。又比如朱元璋的高端团队决策大都十分正确,其战略眼光远非李自成及其政治团队所能企及。
也许正是朱元璋和李自成这两位以上的种种不同,最终也就造成了他们最大的一个区别,也就是他们事业的成败和命运的结局:朱元璋不但率军推翻蒙元的统治成就为一位大有作为的皇帝,并成功地把他所创建的大明帝国打造成一个延续了近三百年的辉煌朝代。而李自成则仅仅当了几十天的皇帝,就兵败北京,以至于在亡命天涯的路途中死在了湖北的九宫山。
然后再看看他们二人为争夺天下而制定的迥然不同的策略。朱元璋的策略是先平定南方富足之地,再挥师北伐攻取蒙元首都和北方诸重地。而李自成呢,在广大的未曾遭受战火涂炭的江南地区尚在明朝统治之下的情形下,在另一竞争对手张献忠占据四川要地的情形下,他就不管不顾,乃径直扑向北京。他大约看准了这么一点,即大明朝的精锐之师为防备满清基本都守在山海关,如果自己的大顺军扑过去,朝廷势必难以应对两线同时作战的局势。这应该是多么有利的一个决胜之机!
从表面上看,李自成是很会用兵的,乘人之危嘛,可实际上李自成却是短视而愚蠢的。李自成似乎就没有站在民族的高度上来考虑问题。他大约没有想过,满清是否有可能趁着关内两支军事力量鹬蚌相争之机,来一个坐收鱼翁之利?而且,张献忠为了与他争天下,是不是也有可能抄他的后路呢?
事实上,李自成的进攻北京是给整个汉民族的国家出了个大难题。如果吴三桂统领的军队早几天赶到北京,如果负责守卫北京的太监等人没有打开城门背叛投降,则李自成的军队势必将与明朝的军队血战一场,落个两败俱伤。这一血战的结果究竟会怎么样姑且不说,双方的力量却注定了都会大为折损!
而局势一旦发展到这个地步,关外的清军则势必会趁虚叩关、攻占北京。至于南方,张献忠恐怕也不会错过自己的机会吧?他势必会趁李自成主力大损的有利时机攻占其根据地西安了。再之后呢,局势恐怕就会更加错综复杂。这样分析下来,可见李自成的进军北京是多么昏聩的决策!
当然,实际情形的发展却是出人意料的。一有镇守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因抗清兵难以回撤勤王救驾,二有明将唐通等人的临阵叛降,三有宫中太监和朝廷大员的开门纳降,这种种意外事件的发生使得大明与大顺的这场大决战并没有来得及真正上演,就让李自成的军队得以轻轻松松就进占了北京。然而这一重大的军事行动却证明了李自成的决策的冒失与昏庸。可见,李自成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比起朱元璋来,相差得何止千里万里。
再说说他们的民心政策:一贯以“闯王来了不纳粮”这一标榜号召贫苦百姓的李自成算是顺顺利利的就进了北京,可他的数十万大军还是要吃饭的,李自成当然也要想办法弄军饷、弄粮食啊,于是他把城里的官员统统抓起来严刑拷打,催逼金银财宝以充军费。特殊时期嘛,这么做似乎也有可以理解的地方。可他的错误就在于完全不分清红皂白了,并且他的军队和士兵在这种行动中私心发作,毁坏了军纪,这也就使得他在北京大失了民心,导致他在山海关战败之后在北京也失去了立足的根基。
此时,作为手握五万关宁铁骑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心思当然很复杂,可李自成竟连他待价而沽的心思都没看明白。因此他连吴三桂年迈的父亲和美丽的妻妾也没有放过,不是关押,就是抢掠。因此也就导致了吴三桂在关键时刻倒向了满清而不是向他李自成举手投降。于是乎,就有了李自成的兵败山海关,就有了满清的大举入关!由此可见,李自成在那个敏感的微妙的时刻,是何等的骄纵跋扈?他显然不具备朱元璋那样无比清醒和冷静的心性与才智。
还有一点就是,李自成的大军一进北京城,就整个腐化瘫软下来,军纪涣散,贪婪放纵,以致战斗力锐减,以至于在山海关大战中威风不再,直至兵败如山倒。由此可见,李自成的治军恐怕是难说高明的,乃至是很成问题的。
而朱元璋呢,无论是东征西讨,还是南平北伐,无论是起事之初,还是胜利在望,他始终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始终都以冷静和理性的如炬目光审视着局势的每一个角落,而他的军队,也自始至终保持着严明的纪律和强劲的战斗力。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三大名言成为了他克敌制胜策略。对比之下,足可见李自成是远不及朱元璋的。也难怪李自成进北京才四十来天就不得不狼狈而退。
由此可见,李自成在诸多方面都远不如朱元璋确非妄言,所以也难怪李自成虽然有几度起落,但最后还是终究逃不脱败亡的命运。当然这也并非天意,而是确确实实的人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