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重重“壬寅宫变”之谜 宫女有可能被指使
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十月的一天夜里,紫禁城内发生了一起惊天大案:嘉靖皇帝当晚夜宿在宠爱的妃子端妃曹氏的宫中,宫女杨金英等人乘着皇帝熟睡之时,用绳子勒住他的脖子,想把他勒死,可是匆忙中,宫女们将绳子结成了死扣,没办法勒紧,只是把嘉靖皇帝给弄昏迷过去。这时,有一个宫女认为不能勒死皇帝是因为有神灵的佑护,害怕之中,就偷偷跑出去告诉了方皇后,结果嘉靖皇帝被救下。这一年是农历壬寅年,所以这起凶案又称为“壬寅宫变”。由于涉及皇宫内的隐私,所以明朝统治阶层极力掩盖此事,史书中很少有详细的记载,而在民间则议论纷纷,说法很多,成为明史中又一疑案。
“壬寅宫变”震惊了皇宫上下,人们实在难以想像宫女竟然有如此胆量谋杀皇帝,于是追寻作案动机、擒拿幕后黑手便成为案发后的首要任务。事发之后,杨金英等十六名当晚值班的宫女全部被抓起来,并受到严刑拷打,很快就供出了试图弑君的主谋元凶,宫女们一致指认是宁殡王氏所策划。一个妃子之所以会做出如此大案,说到底,根源仍在嘉靖皇帝本人身上。说到这里,就必须简单介绍一下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名朱厚熜(音zong),是武宗朱厚照弟弟兴献王的长子。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朱厚照因为长期的荒淫无度而死,死时仅三十岁,没有留下儿子,于是就在皇太后和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商议下,立朱厚熜为帝,以明年为嘉靖元年,史称明世宗。嘉靖皇帝登极初始也颇有作为,他革除了很多正德年间的弊政,并诛杀了朝中的奸臣钱宁、江彬等,当时朝廷上下都认为碰到了少有的圣君,可以大有一番作为。但是好景不长,很快嘉靖皇帝和大臣们之间就产生了严重的矛盾,这就是有名的“大礼议”之争。原来,嘉靖皇帝是以明武宗嗣子的身份当上皇帝的,因此他继承的是武宗的*和血脉,这是中国封建正统伦理所十分讲究的名分问题。可是,嘉靖皇帝在即位六天之后就变了卦,发下诏旨让大臣们讨论如何才能给自己已故的亲生父亲兴献王封上皇帝的尊号。对于这件事,朝中大臣认为是关系天下的根本问题,所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百官都极力反对,并出现了六十多位大臣联名*的事情,对此皇帝一概残酷对待。事情僵持得不可开交,最后大臣们虽然对抗不过皇帝,但也因此导致君臣之间的不和,此事一直闹腾了二十多年才消停。
经过此事,嘉靖皇帝开始荒于朝政而沉迷于荒淫之事,纵情于女色之中。特别是他继位近十年后,仍没有生下儿子,让他很着急。恰巧在这个时候,有个大学士叫张孚敬说什么古时候的天子在立皇后的同时,还要建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这样才会有很多的后代,他向嘉靖皇帝建议说,皇上年富力强,更应该广求淑女,为将来有更多的后代打算。这正对了嘉靖的心意,既可以满足他的色欲,同时嫔妃多了,生儿子的几率也提高了。所以他就下旨广选天下的淑女,使得后宫佳丽越来越多。只是红颜易老,随着皇帝的喜新厌旧,后宫妃子之间就不断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这当中,就涉及到了“壬寅宫变”中的几个女人。其中一个是方皇后。嘉靖皇帝前后共有过三位皇后,第一位皇后陈氏在嘉靖帝还没有即位时就是王妃,只是由于为人性情冷僻、不苟言笑,受到了冷落。有一天陈氏与嘉靖坐在一起,此时陈氏已经怀孕多日,正在闲聊时,有张氏、方氏两个妃子进来,嘉靖对其中的张妃十分喜爱,惹得陈皇后吃醋了,就将杯子投到地上,结果触怒了皇帝,被大加呵斥,一惊之下,陈氏流了产,大病一场死去了。第二位皇后就是那位张氏,陈皇后死后,张氏被立为皇后。后来张氏红颜渐老,皇帝不喜欢了,嘉靖十三年 (153年),明世宗找了个借口废掉了张氏。第三位就是方皇后,她与前两位皇后一样都没有生育。可以想见,随着岁月的流逝,嘉靖皇帝很快对方皇后也渐渐厌倦起来,这很自然就会引起方皇后对其他妃子的怨恨。第二个女人则是事变的主谋宁嫔王氏,王氏后来曾为嘉靖帝生了一个儿子,按惯例,她应该由嫔晋为妃,但不知为什么,没有受到晋封。因此有人在分析此案的起因时提出,王氏就是由此而心怀不满,才策划谋害皇帝的。第三个女人,则是受“壬寅宫变”牵累的端妃曹氏,她长得非常美丽,深受嘉靖皇帝的宠爱。可以说,自从有了端妃,皇帝就连每天的早朝也不上了,整日在后宫与端妃饮酒狎欢。而端妃因受皇帝的独宠而和王氏产生过冲突,受到了王氏的嫉恨。
所以,当王氏被招供出来之后,出于嫉妒端妃,王氏便将她也拖下水,硬说端妃是此事的同谋。而事件发生后,嘉靖皇帝本人一直处于昏迷之中,宫中的事务都由方皇后处理,于是方皇后就代替皇帝下令,将一贯与自己不和的端妃还有王氏等二十余人统统处以凌迟。据说在临刑的时候,端妃曾经大声呼喊冤枉,骂王氏诬陷自己,而王氏知道自己必死,因此冷冷地说:“当初你在皇帝面前凌辱我,今天你也得到了报应,我总算出了口气,让你也不得好死。”
事情过了一个月后,嘉靖皇帝才醒了过来。醒后他第一个要找的人就是端妃,谁知已经被方皇后处死了。起初,人死不能复生,嘉靖皇帝也就没有多想,以方皇后救驾有功,封其父亲为平安伯,并且从此后对方皇后非常敬重。可是,嘉靖皇帝终究念念不忘端妃的好,开始疑心起来,不相信端妃会害自己,因为她是皇帝最宠爱的妃子。一段时日后,嘉靖皇帝向身边的侍卫询问端妃受刑的情节,侍卫就把端妃临死前与王氏的对话说了出来,他才知道原来端妃是冤枉的,就更加怀念端妃,并痛恨方皇后,从此就很少接触皇后。再后来,皇帝又有了新宠,方皇后的处境就更加不堪了。
“壬寅宫变”五年之后的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一月的一天,皇后居住的坤宁宫突然失火,嘉靖皇帝眼看着大火越来越猛烈,却迟迟不命人去救火,并说宫殿烧了可以再重新建起来,结果方皇后被活活烧死。据近代史学家分析,正是嘉靖皇帝让人放的火,原因自然是要给端妃报仇,但因皇后没有明显过失,不能光明正大地废掉她,就只好出此下策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后世史家们对“壬寅宫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持有不同的意见。
对于王氏主谋加害皇帝的说法,就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王氏没有理由指使宫女们杀死嘉靖帝,因为作为一个生有皇子的妃嫔,为了争宠而冒这么大的风险,是没有必要的,而十几位宫女为争宠而不顾生死谋害皇帝,这种可能性也不大。
于是有人提出,“壬寅宫变”的发生是由于嘉靖帝为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酷虐宫女所致。因为嘉靖皇帝十分嗜好修道,自号“天池钓叟”,每日不是与后宫的美女鬼混,就是与道士混在一起炼丹求仙。当时,南阳有一个方士叫梁高辅,自称有养生的法术,道士陶仲文将他介绍给了嘉靖皇帝。梁高辅入宫后就教皇帝如何炼制春药,制作春药的方法十分残忍,据说要用七七四十九个童女初潮的经血精心炼制成丸,服后一夜可御十女。嘉靖皇帝大喜,立刻按照道士的话去炼制这种药丸,为此,曾先后从全国征选了一千多名八至十四岁的幼女进宫供其炼制春药。在“壬寅宫变”前的两年中,宫内炼丹之风达到了极点,为了采得足够的炼丹原料,皇帝强迫宫女们服食催经下血的药物,造成失血过多甚至血崩,许多人因此丧命。此外,为了防止泄漏炼药的秘密,甚至残忍地将取过血的宫女杀死灭口。所以后来有人推测,杨金英等宫女正是由于亲眼目睹宫女们饱经残害,自知这种灾难早晚会降临到自己头上,才决定拼死一搏的。还有人则认为此次宫变很有可能是一场政治斗争的结果,因为“大礼议”之争刚刚才以嘉靖帝的胜利宣告结束,就发生了“壬寅宫变”,因此,不排除这是政治斗争的失败者利用妃嫔意图除掉嘉靖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