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怎么办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根据髓核突出的位置和大小、椎管矢状径、病理特点、身体状态和个体敏感性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对本病症状的认识和判断,必须从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的角度充分认识和推断。这种疾病的常见症状描述如下。
(1)腰痛: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此症状,包括椎体型的患者。
机制:退变的髓核进入椎体或后纵韧带,引起对邻近组织(主要是神经根和窦-椎神经)的机械刺激和压迫,或由于髓核中糖蛋白和-蛋白的溢出和组胺(H物质)的释放而刺激邻近脊神经根或窦-椎神经引起的化学和/或机械性神经根炎。
表现:临床上多见背部、腰部持续性隐痛,仰卧体位减少,站立加重,正常情况下可以耐受,允许适度的腰部活动,缓慢行走,主要是机械压迫所致。持续时间短至2周,老年人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另一种疼痛是腰部痉挛样疼痛,不仅突如其来,而且难以忍受。这主要是由于缺血性神经根炎,即髓核突然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根血管同时受压,呈现缺血、充血、缺氧、水肿等一系列变化,可持续数天至数周(这种症状在椎管狭窄患者中也可出现,但持续时间很短,只有几分钟)。躺在木床上,封闭疗法和各种脱水剂可以起到早期缓解的效果。
(2)下肢放射痛:80%以上病例有此病,后者可达95%以上。
机制:与前者相同的机制主要是由于对脊神经根的机械和/或化学刺激。此外,反射性坐骨神经痛(或“假性坐骨神经痛”)也可通过受影响节段的窦脊椎骨神经发生。
表现:轻度病例从腰部至大腿、腿背部呈放射性刺痛或麻木,直达足底;一般可以忍受。在严重的情况下,它表现出从腰到脚的电击一样的剧烈疼痛,并伴有麻木。轻度疼痛的人虽然还能走路,但步态不稳,一瘸一拐。腰部应向前倾斜或用手握住,以减轻坐骨神经的拉伸应力。严重的情况下,他们会待在床上,更喜欢弯曲臀部,弯曲膝盖,侧卧。所有增加腹压的因素都会加重放射痛。由于颈部屈曲通过牵拉硬膜囊(即颈部屈曲试验)会加重对脊神经的刺激,所以患者的头颈部往往处于仰卧位伸展位。
2.腰椎间盘突出的迹象
(1)一般体征:主要指腰部和脊柱的体征,是本病的常见表现,包括:
(1)步态:在急性期或神经根明显受压时,患者可能出现跛行、一手扶腰,或害怕负重而采取跳跃步态。轻的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腰椎曲度变化:一般情况下腰椎生理曲线消失,平腰或前凸减少。在少数情况下,甚至出现脊柱后凸(腰椎管狭窄的多系统)。
脊柱侧凸:常见。根据髓核突出与神经根的关系,脊柱向健侧或患侧弯曲。如果髓核突出于脊神经根内部,由于脊柱向患侧弯曲,可以降低脊神经根的张力,所以腰椎向患侧弯曲;相反,如果突起位于脊神经根的外侧,腰椎会向多个方向弯曲(图1)。其实这只是一般规律,可以改变脊柱侧凸方向的因素很多,包括脊神经的长度、椎管内创伤性炎症反应的程度、突起与脊神经根的距离等原因。
压痛和叩击痛:压痛和叩击痛的部位与病变椎段基本一致,约80% ~ 90%的病例为阳性。棘突处叩诊疼痛明显,是叩诊震动引起的。压痛点主要位于骶棘肌对应的椎旁区域。部分病例伴有下肢放射痛,主要是刺激脊神经根背侧支所致。此外,轻拍双侧脚后跟也会引起传导性疼痛。合并腰椎管狭窄时,棘突间间隙可能有明显压痛。
腰椎活动范围:根据是否急性、病程长短等因素,腰椎活动范围的受限程度差异较大。轻度患者可能接近正常人,而在急性发作期,腰椎运动可能完全受限,甚至拒绝测试腰椎运动。一般情况主要是受限的腰椎屈曲、旋转和侧移;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后伸也受到影响。
下肢肌力和肌萎缩:依靠受损的神经根,其支配的肌肉可能出现肌力减弱和肌萎缩。临床上,对本组病例应常规测量各组的大腿和小腿周长及肌力测试,并与健康侧进行观察和记录,然后在治疗后进行比较。
感觉障碍:其机制与前者相同。根据受累脊神经根的位置,出现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异常。阳性率达80%以上,其中95%为晚型。早期常出现皮肤过敏,逐渐出现麻木、刺痛、感觉减退。感觉消失罕见,因为受累神经根多为单侧,所以感觉障碍范围小;但如果累及马尾神经(中枢型和旁中枢型),感觉障碍范围更广。
反射性改变:也是容易发生的典型体征之一。当涉及腰脊神经4时,可能出现膝跳反射障碍,早期活跃,随后迅速变为反射减退,后者在临床上更为常见。第5腰神经受损时,对反射无影响。涉及第一骶神经时的跟腱反射障碍。反射的变化对受累神经的定位有重要意义。
(2)特殊标志:通过各种特殊检查获得的标志。主要临床意义有:
颈部屈曲试验(林德纳征):也称为林德纳征。指导病人站立、仰卧或坐起。考官会把手放在头顶,向前弯。如果患侧下肢出现放射痛,则为阳性,否则为阴性。椎管型阳性率达95%以上。其机制主要是由于颈部屈曲时硬脑膜向上移位,导致与突起接触的脊神经根被牵拉。该检测方法简单、方便、可靠,尤其适用于门急诊。
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使患膝呈伸直状态抬高,测量被动抬高角度,并与健侧比较,称为直腿抬高试验。自从福斯特在1881年首次被提出以来,这个实验就被每个人所认可。这个测试对下神经根的作用越大,阳性检出率越高(提升角度越小)。另外,突起越大,根套处水肿粘连越广泛,提升角度越小。
正常情况下,下肢抬高可达90度以上,老年人角度略有下降。所以,提举角度越小,其临床意义越大,但必须与健侧比较;两边,60一般是正常和不正常的分界线。
健肢抬高试验(又称Fajcrsztajn征、Bechterew征、Radzikowski征):当健肢直腿抬高时,健侧神经根套可拉动硬膜囊向远端移位,使患侧神经根也下移。当患侧椎间盘突出于神经根腋部时,神经根的远端运动受到限制,引起疼痛。如果突出的椎间盘在肩部,就是阴性。在检查过程中,病人
直腿抬高增强试验:又称Bragard征,即当直腿抬高试验达到正角度(以患者主诉肢体放射痛为准)时,将患肢足部向后弯曲,以增加坐骨神经的牵拉。阳性患者主诉坐骨神经放射痛加重。本实验的目的是排除肌源性因素对直腿抬高试验的影响。
仰卧位提腹试验:患者取仰卧位,做提腹提臀动作,使臀部和背部远离床面。此时如果主诉是患肢坐骨神经有放射痛,则为阳性。
股神经牵引试验:患者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抬起伸直的下肢,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置。当过伸发生到一定程度时,大腿前股神经分布区的疼痛为正。本试验主要用于检查2-3和3-4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但近年来也有用于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阳性率可高达85%。
其他检查:如腘神经或腓总神经压迫试验、下肢旋转(内旋或外旋)试验等。主要用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
常见部位腰椎间盘突出的局限性症状和体征见表1。表2显示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
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类根据髓核突出的部位和方向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椎型:指退变的髓核通过下(较常见)或上(不太常见)纤维环,然后以垂直或倾斜的方式穿过软骨板进入椎体中部或椎体边缘突出的髓核。在过去,这种类型被认为是罕见的。事实上,如果能对腰痛患者进行全面检查,这类患者的数量不应少于10%;尸检材料显示,这种类型的比例可高达35%。这种类型可分为:
前缘型:指髓核穿入椎体边缘(下椎体前上边缘较为常见),使边缘出现三角形骨块样外观(因此临床上常误诊为椎体边缘骨折)。这种类型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曲绵宇(1982)在102名体操运动员中发现32例,占31.3%,高于一般3% ~ 9%的发病率,这可能与这批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和活动有关。主要机制是腰椎后伸,椎间隙内压力增大,髓核前移伸入椎体(图3A)。
根据脱垂后的病程,呈现不同的形态,后期可在椎体边缘形成一部分骨赘。
中度:指髓核垂直或近似垂直向上或向下穿过软骨板进入椎体,形成施莫尔结节状改变(图3B)。由于临床症状较轻或无症状,诊断困难,尸检发现约15% ~ 38%。
突起可以是大的也可以是小的,大的容易被X线、CT、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小的往往被遗漏。在正常情况下,退变的髓核不容易穿过软骨板上的小穿透孔,但这种类型可能是由获得性损伤、软骨板变薄或仅穿过血管通道的残余物引起的。
(2)椎管型:或后路型,指髓核通过纤维环向椎管方向突出。止于后纵韧带前方的突出髓核称为“椎间盘突出”;通过后纵韧带到达椎管的称为“椎间盘突出症”。
根据突现(脱离)物体的不同解剖位置,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图4)。
中枢型:指突(脱离)位于椎管前方*,主要引起马尾神经的刺激或压迫。在某些情况下,髓核
外侧型:突起位于脊神经根外侧,通常以“突起”的形式出现。因此,不仅可以压迫同节段(内下部)的脊神经根,还可以沿椎管前壁上移压迫上节段的脊神经根。因此,如果进行外科探查,应注意检查。临床少见,约占2% ~ 5%。
最外侧型:即突出的髓核向椎管前侧移动,甚至进入根管或椎管侧壁。一旦形成粘连,很容易漏诊,甚至在术中检查时可能被忽略。因此,临床应引起重视。幸运的是,它的发病率只有1%左右。
一、牵引治疗
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应用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利用专门的牵引装置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1)起到固定和制动腰部的作用:牵引时,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平衡状态下,被牵拉的腰部处于相对固定的法线状态,腰部的活动范围和幅度比卧床休息和佩戴腰围时进一步受到限制,从而减少或消除充血、渗出、水肿等局部炎症反应。
(2)背部肌肉松弛: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压迫或刺激脊神经,常伴有背部肌肉痉挛,不仅导致腰部疼痛症状,还构成腰椎错位。牵引疗法可以逐渐放松下背部肌肉,缓解肌肉痉挛。
(3)恢复腰椎的正常对位:如果患者腰椎在牵引时呈生理曲线状放置,随着牵引时间的延长,对位不正确的现象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4)改善突出与神经的关系:对于轻度或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椎间隙可逐渐回缩,有利于突出的恢复。对于病程相对较长的患者,牵引粘连组织和韧带、关节囊挛缩可以相应地使椎管空间变宽,同时也可以使两侧狭窄的椎间孔回缩,从而减轻或消除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对缓解下肢麻木疼痛有很好的效果。
第二,物理治疗
(1)短波、超短波治疗:在发病初期,为了改善患部血液循环,消除可能出现的渗出、水肿等炎症反应,减轻压迫或刺激神经根引起的疼痛,一般采用短波、超短波电疗。在治疗过程中,两块板可以在腰骶区相对,也可以在腰骶区和患腿后侧并列。温热,每天一次,每次20-40分钟。15-20次为一个疗程。
(2)间歇电疗:可在腰骶部及沿坐骨屠宰通道用小圆电极逐点治疗2-5分钟;分散波浪5分钟;间歇波上升5分钟。每天1-2次,15-20次为一个疗程。
(3)超刺激电流疗法:可使用两个8-12平方厘米大小的电极,一个水平放置在骶骨,另一个垂直放置在腰部。电源接通后,会尽快将电源调整到8-12 mA。强烈的起电感消失后,2-7分钟内功率会增加到18-23 mA。每次治疗持续15分钟。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如果有效,可继续治疗6-12次。
三、西式手法治疗
这种手法治疗是一种治疗方法,用操作者的手推拉旋转病人的骨骼和关节。它以骨关节的功能解剖为基础,以骨关节活动的生物力学原理为指导,采用相应的技术改善骨关节功能,缓解临床症状。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西式手法采用不同的辅助或被动生理动作,如推摇腰椎或关节侧,旋转牵拉腰椎等。操作时,可以同时使用几种技术,根据t可以使用四种强度等级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物治疗一般只作为辅助治疗,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
(1)对于疼痛症状难以忍受、无法躺下入睡的患者,可口服抗炎镇痛药物;也可以外用解痉止痛酊缓解局部疼痛。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有利于其他康复方法的实施。
(2)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脊神经根套水肿明显,不仅是引起剧烈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还可引起继发性蛛网膜粘连。为消除局部反应性水肿,可静脉滴注类固醇类药物,加压静脉滴注利尿剂如二氢克力米特和脱水剂如甘露醇。
(3)以退行性改变为基础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可每日3次服用硫酸软骨素A(康德灵),每次8-12片,服用1个月左右;或者可以使用复方软骨素片,其中主要成分为硫酸软骨素A 75 mg、制川乌提取物(相当于生药250 mg)、白芍提取物(相当于生药40 mg)、甘草提取物20 mg。给药和剂量与硫酸软骨素a相同.如果患者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可口服维生素E,每日300毫克,一次或三次。
5.局部封闭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局部封闭疗法有两种:穴位封闭和局部区域封闭。
1.穴位封闭:具有针药结合的综合治疗作用,因此比单纯针灸或药物具有更明显的镇痛作用。
2.常用的封闭穴位:三焦俞、肾俞、大肠俞、枳实、足三里、环跳、卫中、成山。常用方法:1。4毫升2%盐酸鲁卡因注射液,1毫升醋酸泼尼松龙,混合均匀,然后注射到上述3-4个点,每5-7天密封一次。3-5次为一个疗程。2.在上面3-4个点注射1-3毫升维生素B12注射液。每天关闭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
第六,替代疗法
所谓替代医学,是指传统西医之外的疗法,其疗效可以替代或补充西医的功能。与通常难以治愈的传统疗法相比,替代疗法更基本、更安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80年代以来利用牙鱼纯天然软骨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恢复人体退变纤维环软骨的新尝试。现在在欧洲,刀鲚软骨粉的提取物已经被公认为关节炎药物,美国的OAM(另类医疗事务局)也在研究推广,作为医疗的替代品。在日本,刀鲚软骨粉作为药物治疗的替代品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甚至得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剂量为7.5g/天。
七、十二指肠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
SDS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是与美国长期合作引进的欧美最高技术的结晶。世界各地的许多临床研究已经充分证实了SDS技术的确切疗效。它能把椎间盘带回来,引起椎间盘源性疼痛。除了治疗椎间盘疼痛外,还能使水分和营养物质渗透到椎间盘中,从而达到滋养椎间盘、修复椎间盘及其周围组织的效果。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SDS具有无需手术、无痛苦、安全、快速、准确、智能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