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斗胸的病因是什么? 如何防治漏斗胸的发生?
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并常常是家族性的疾病,男性较女性多见,有报道男女之比为4:1,属伴性显性遗传。有家族史者漏斗胸的发生率是2.5%,而无家族史者漏斗胸的发病率仅1.0%。
漏斗胸属渐进式病变,在出生时可能就已存在,但往往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愈来愈明显而被家长发现。漏斗胸的外型特征为前胸凹陷,肩膀前伸,略带驼背以及上腹突出。
漏斗胸的病因是什么? 如何防治漏斗胸的发生?
漏斗胸的临床表现
婴儿期漏斗胸压迫症状较轻者常未被注意。有些虽有吸气性喘鸣和胸骨吸入性凹陷,但常未检查出呼吸道阻塞的原因。
患儿常体形瘦弱,不好动,易得上呼吸道感染,活动能力受到限制。用力呼气量和最大通气量明显减少。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和呼吸困难。体征除胸廓畸形外,常有轻度驼背、腹部凸出等特殊体型。
漏斗胸的病因
有人认为漏斗胸是由于肋骨生长不协调,下部较上部小,挤压胸骨向后而成。也有人认为是因膈肌纤维前面附着于胸骨体下端和剑突,在膈中心腱过短时将胸骨和剑突向后牵拉所致。
胸骨体(特别是剑突根部)及其相应的两侧第3~6肋软骨向内即陷,致使前胸壁状似漏斗,心脏受压移位,肺也因胸廓畸形而运动受限,影响患儿的心肺功能。
患儿活动后心悸气促,常发上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甚至发生心力衰竭。症状在3岁以后逐趋明显,凹胸,凸肚,消瘦,发育差。漏斗胸是胸骨、肋软骨及一部分肋骨向脊柱凹陷形成漏斗状的一种畸形,绝大多数漏斗胸的胸骨从第二或第三肋软骨水平开始向后,到剑突稍上一点处为最低点,再返向前形成一船样畸形。两侧或外侧,向内凹陷变形,形成漏斗胸的两侧壁。
漏斗胸的肋骨走行斜度较正常人大,肋骨由后上方急骤向前下方凹陷,使前后变近,严重时胸骨最深凹陷处可以抵达脊柱。
年龄小的漏斗胸患者畸形往往是对称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漏斗胸畸形逐渐变得不对称,胸骨往往向右侧旋转,右侧肋软骨的凹陷往往较左侧深,右侧乳腺发育较左侧差。
后胸部多为平背或圆背,脊柱侧弯随年龄逐渐加重,年龄小时不易出现脊柱侧弯,青春期以后患者的脊柱侧弯较明显。
漏斗胸畸形压迫心肺,心脏多数向左侧胸腔移位。儿童往往表现为一种独特的虚弱姿势:颈向前伸,圆形削肩,罐状腹。胸骨体剑突交界处凹陷最深。有家族倾向或伴有先天性心脏病。
漏斗胸的检查
1、胸部CT检查
更能清楚地显示胸廓畸形的严重程度及心脏受压移位程度。
2、心电图
可以表现为V1的P波倒置或双向,也可以有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导管检查可以描记至舒张期斜坡和平台,与缩窄性心包炎所见相同。心血管造影显示右心受压畸形和右室流出道受阻。
3、X线检查
可以见到肋骨的后部平直,前部向前下方急倾斜下降,心影多向左侧胸腔移位。
漏斗胸的预防护理
本病为家族性显性遗传病,无有效预防措施。对于胸廓畸形不严重的患儿主要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其继续发展。
新生儿的钙营养有赖于母亲体内的维生素DVd含量和钙营养状况,主要在于怀孕中晚期准妈妈的自身情况,以及向胎盘供应的维生素D和钙营养是否充足。
如果此时孕妇体内维生素D和钙不足,出现钙平衡失调,必然会影响胎儿从母体对钙的吸收,使得胎儿钙摄入和钙贮存均不足,这样新生儿就容易在出生后不久出现漏斗胸的早期症状。
各位准妈妈在孕妇怀孕24~30周后,必须加大预防维生素D和钙缺乏的力度。
1、母亲在孕末期要注意营养,多吃蛋类,动物肝脏等含维生素D及蛋白质多的食物,经常晒太阳,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和钙剂。
初生宝宝应尽量采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维生素D及其他营养易于吸收。
2、急救缓解措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外此类手术年纪最小的患者的年龄约4~5岁。目前最佳手术年龄应视医院条件和手术医生水平而定。
专家认为,根据小儿骨质的特征,漏斗胸的最佳矫正时机是在2到4岁,低年龄手术可不影响儿童发育。目前1~3岁患儿做此类手术,大部分效果是很好的。
3、晒太阳是预防漏斗胸最方便、经济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小婴儿过了满月后,可逐步增加日晒时间。
在正常天气下,每日晒太阳2小时左右就可以满足维生素D的需要。夏季避免阳光直晒,可在树荫下玩耍。
晒太阳时不要隔着病璃、戴着帽子或口罩,否则达不到抗漏斗胸的目的。
4、尽量每天在户外活动1~2小时,可散步或做孕妇体操。即使怀孕晚期行动不便,也要在阳光不是很强烈的时候如早晨8~9点钟或下午4~5点钟在户外坐坐。
这些措施可促进维生素D在体内的合成,提高机体内源性维生素D的含量和贮备量。
5、按时服药也是必不可少的预防措施。宝宝出生半个月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和钙剂,并定期到保健单位进行健康查体。
温馨提示
早产儿、多胎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在出生后,要及早注射或口服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积极预防和减少漏斗胸的发生与发展。
通过360常识网上文的介绍,你知道漏斗胸的发病原因到底有有哪些了吗?你知道漏斗胸患者应该怎么治疗才最有效果了吗?漏斗胸虽然有很大的危害,但是只要我们及时发现,尽快地采取治疗措施,平时做一些预防的工作,一定会远离疾病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