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决定历史的走向的三国著名战役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这些决定历史走向的著名战役。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
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界桥之战、巨马水之战、龙凑之战
界桥之战
中国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袁绍与公孙瓒为争夺冀州而开打的战争,为各地诸侯争夺地盘明显化的第一次会战。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冬,公孙瓒屯兵磐河,袁绍在界桥应战。此战之后双方仍然争战不断,如龙凑之战、巨马水之战,历时两年,以双方互相耗尽兵粮及董卓借汉献帝之名遣使和解告终。
巨马水之战
袁绍与公孙瓒为争夺冀州而开打的战争。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袁绍在界桥之战后派崔巨业领兵围故安,久攻不下。撤退时被公孙瓒派三万人追击,在巨马水大破袁绍军,杀七八千人。其后公孙瓒乘胜追击至平原,以田楷为守将。袁绍遣兵数万连战两年,期间田楷曾败於袁谭手下,此战期后以双方互相耗尽兵粮及天子遣使和解告终。
龙凑之战
中国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袁绍与公孙瓒为争夺冀州而开打的战争。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公孙瓒在界桥之战后不久就派兵与袁绍在龙凑开战,被袁绍击败,公孙瓒退还幽州。此战之后双方仍然争战不断,如巨马水之战,历时两年,以双方互相耗尽兵粮及天子遣使和解告终。
武阳之战
东郡太守曹操,屯兵顿丘<今河南浚县北)。黑山军于毒部进攻武阳。诸将都请求发兵救援武阳,曹操却主张袭击于毒部的根据地,于毒若回救,则武阳之围自解;若其不撤武阳之兵,则可乘虚捣其老营。于是,曹操统兵进击黑山(今河南浚县西北)。于毒闻讯,即撤武阳之围,回师救营,曹操又急转兵锋,北向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黑山军眭固部及匈奴于扶罗部皆被曹军击败。
兖州之战
192年,青州黄巾军余党入侵兖州,占领东平和任城。兖州刺史刘岱想进攻他们,被济北相鲍信谏止。刘岱不听鲍信警告,正面迎战黄巾军,最终败死。
此时,曹操的谋士陈宫敦促他夺取兖州作为扩张的根据地,并主动说服刘岱旧部归顺曹操。鲍信素与曹操为友,来到东郡请曹操出任兖州刺史。
曹操攻黄巾于寿张,但未能取胜。曹操改革军制,严正军令,激励将士。他认识到叛军靠劫掠养活自己,并没有稳定的补给线。因此,他突袭叛军,阻止其劫掠,取得最终胜利,迫使叛军北退。曹操追击叛军并再败叛军于济北。包括10万百姓在内的30万黄巾军投降曹操。曹操改编降卒,组建青州兵,并完善屯田制以使百姓能养活自己和军队。
潼关之战
潼关之战 即 渭南之战 。
渭南之战是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操击破马超、韩遂等关中联军的作战。当时曹操在南方战线失利,所以决定向凉州拓展。马超、韩遂等受消息影响,起兵抵抗,在关中潼关、渭南与曹军发生大战,最后曹操用计取胜,压制关中。渭南之战是一场讲求深谋远略,灵活用兵以智取胜的精彩战役。
合淝之战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合肥是曹操命刘馥建设的一座东南方重要、繁荣的城市(后再增筑,命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所以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不过数次也未有胜负。
汉中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218—219年),刘备夺取汉中(治南郑,今陕西汉中)的作战。汉中之战是东汉末年群雄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由于汉中是益州北方的一个郡,接近三辅地区,而且易守难攻,因此刘备在214年平定益州后,于217年北上攻打曹操的汉中,战事维持了两年。最终,刘备占据汉中,在秋天自立为汉中王。
洮西之战
正元二年(255年)七月,大将军司马师病亡,司马昭控制魏国朝政。蜀将姜维乘司马师病亡之机,督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数万人攻魏。时新上任的雍州刺史王经对陈泰报告,蜀姜维、夏侯霸率军分三路向祁山、石营、金城攻来,要求分兵迎击。陈泰认为蜀军不会分数路而来,要其坚守狄道(今甘肃临洮),待他率主力自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到达后,再钳击蜀军。八月,姜维到达枹罕(今甘肃临夏东北),遂向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王经不俟陈泰军至即擅击蜀军。陈泰闻后,便料到会有变故,即遣大军前往支援。果然,王经先后败于故关(今甘肃临洮北)、洮西,大部伤亡或逃亡,仅残部万人还保狄道。姜维乘胜围狄道城。
段谷之战
三国魏甘露元年(蜀延熙十九年256年),魏安西将军邓艾在陇西击败蜀大将军姜维进攻的著名防御作战。蜀汉延熙十八年九月,蜀大将军姜维伐魏受挫,退守钟提(今甘肃临洮南)。魏安西将军邓艾判断姜维还会伺机进犯,加紧备战。是年六月,姜维与镇西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邦(今甘肃天水)会合。七月,姜维率先出兵祁山(今甘肃东南部山地),闻邓艾有备,乃改从董亭(今甘肃武山南)攻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邓艾军抢占武城山(今甘肃武山西南)据险拒守。姜维见地利已失,强攻难克,乃夜渡渭水东进,沿山进取上邦。两军战于段谷(今甘肃天水西南)。胡济失期未至。蜀军交战不利,士卒溃散,死伤甚众。姜维败归,自请贬为后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