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将曾令十六国惊惧 因燕国被坑杀而出山

提起金庸先生的武侠名著《天龙八部》,“南慕容、北乔峰”的名头肯定是都知道的,但是在多版电视剧中,慕容复这个角色是被歪曲的一个形象。

被歪曲,是因为很多编剧、导演没有读懂《天龙八部》中慕容复这个角色。

为了有个清晰的解说,我们先从慕容家的历史说起。

鲜卑族,源属东胡后裔。

段氏、宇文氏、慕容氏和拓跋氏是鲜卑四大部落。慕容氏在酋长慕容涉归在位时,受西晋册封为“大单于”,算是有了政治身份和政治地位。

后来慕容涉归分部众一千七百多户给庶子慕容吐谷浑,慕容吐谷浑后来率部到了阴山,南下甘肃,建立了吐谷浑政权。于是慕容部分为两支,我们先讲东边一支。

时光荏苒,慕容霸已经13岁了,他生的”嶷有器度,身长七尺七寸(189cm),手垂过膝“,更为关键的是这一年,他第一次走上了战场。

作为先锋,年仅13岁的慕容霸率军征讨高句丽,史书记载”“所在征伐,勇冠三军”。

之后慕容霸又跟随兄长慕容恪征讨宇文部,也是屡建战功。

勇敢善战的慕容霸深得父亲的宠爱,待遇甚至超越了世子慕容儁,因此慕容儁对这位五弟十分嫉恨。

慕容霸喜欢打猎,一次不小心坠马折齿。

慕容儁继承前燕(慕容皝建立的政权)皇位后,为了奚落这位兄弟,赐名<垂夬>,后来又因谶文的缘故,去夬,以垂为名。

慕容垂和拓跋珪都是北方的一代雄杰。

慕容垂威震天下的时候,比他小了45岁的拓跋珪还没有从娘胎里出来;即使他到了垂垂暮年,也足以把身强力壮的拓跋珪打得落花流水。

在慕容垂悲壮倒下的一刻,不是输给了这个狂妄的年轻人,而是输给了无情的岁月。

395年,70岁慕容垂身患重病,太子慕容宝屡屡请求:快把北魏灭了吧,拓跋珪不死,我们活不下去了。

战争期间,魏过侥幸一胜,燕国大败,支昙猛大哭退了出去。这天深夜,魏军赶到了参合陂西面,兵衔枚、马束口,悄无声息向燕军靠近。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魏军全部登上山顶,脚下就是燕军大营。后燕军睡意蒙眬,突然杀声震天,慌乱起身走出营帐,只见漫山遍野的魏军像潮水一样涌来。

燕军拔腿就跑,如大坝被冲垮,天地轰鸣,燕军相互践踏的有几万人,其余的四五万人全部投降。

慕容宝带着不足千人,仓皇逃走。拓跋珪下令把四五万燕兵全部活埋。

七十岁的慕容垂听了这话,决定亲自出征,为身后的燕国谋取生存的空间。他让慕容隆和慕容盛调集旧都龙城的精兵来到中山,约定次年(公元396年)大举西征,攻打北魏。

军容精整的龙城精骑进入中山,后燕的士气重新振作。三月,慕容垂亲率燕军秘密出发,凿开太行山道,出其不意地直逼北魏占据的平城(今山西大同)。

拓跋虔的三万军马驻守此地。慕容垂派慕容农和慕容隆率领龙城精兵充当前锋,突袭平城。

拓跋虔一向不设防备,看到燕军来攻,才仓促出战,龙城兵是燕国战斗力最强的鲜卑旧部,一个个奋勇争先,如下山猛虎,魏军招架不住,拓跋虔战死,残部全部被后燕收编。

拓跋虔是拓跋珪的弟弟,在北魏威望不小,他的死讯传来,拓跋珪大惊失色,就想逃走,北魏各部都开始心怀二意,拓跋珪竟不知往哪里逃。

燕军一路前行,慕容垂来到了昔日战场参合陂。万人坑上的泥土犹新,一年前还是生龙活虎的数万士卒已成堆积如山的尸骨,无数冤魂仿佛还在山间飘荡。

燕军设下祭坛,死难将士的父兄一起放声痛哭,声音响彻山谷。白发苍苍的慕容垂面对此情此景,心中又惭又恨,那最后一点战斗的气神再也无法坚持下去,哇的一口鲜血吐了出来。

一代枭雄慕容垂,就此在血泪交加的参合陂前倒了下去。在平城休整了十天后在返回的路上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