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顺帝在大明建立前夕竟差点死在自己人刀下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ToghonTemür,蒙古语意为“铁锅”,1320年—1370年),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元明宗长子,元宁宗长兄。生母是圣裔迈来迪。延祐七年(1320年)四月十七日生于察合台汗国境内,天历二年(1329年)元明宗继位后回到元朝,不久后元文宗毒死了元明宗,将妥懽帖睦尔流放到高丽大青岛与广西静江(今桂林)。元文宗、元宁宗相继驾崩后,妥懽帖睦尔被太后卜答失里下令迎回,至顺四年(1333年)六月初八即位于上都。

至元六年(1340年),妥懽帖睦尔扳倒权臣伯颜而亲政。亲政初期,他勤于政事,任用脱脱等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统治危机,史称“至正新政”,包括颁行法典《至正条格》,以完善法制;颁布举荐守令法,以加强廉政;下令举荐逸隐之士,以选拔人才。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积弊已久的社会问题,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后期逐渐怠政,沉湎享乐,元廷内斗不断,外部民变迭起,无法有效地控制政局。

至正二十年以后的元顺帝,真正担心的事情己经不是南方一时蜂起的起义军了,而是担心自己随时会变生肘腋,死在“自己人”的刀下。

随着脱脱二次上台以后钞法改革的失败,再加上愈剿就愈盛的红巾军,中原地区就像一个无底的黑洞,不停地吸蚀着国力,国家财政入不敷出,无论官民,都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怨气。这种情况下,很多原来拥兵北方的蒙古诸王不仅对*遇到的困难毫无体恤理解之意,反而对朝廷政策不断向中原倾斜而感到不满。其中阳翟王(一说鲁王)阿鲁辉帖木儿作为北方*较强的宗王,感到顺帝已经陷人窘境无法自拔,于是闻风而动,于至正二十年在木儿古彻温起兵,向南进军,准备趁机夺取政权。

阿鲁辉帖木儿长期身处北地,向来以蒙古正统自居,他给顺帝写了一封长信,里面列举顺帝若干罪状,其中写到“大元的版图是历代祖宗皇帝靠着出生入死的争战才得来的,你现在随便就把中原疆土的一半丢掉了,还有什么脸面坐在皇帝的位子上!依我看来,不如你把皇帝的印玺让给我,让我来替你做这个皇帝吧!”

元顺帝本人以及其祖武宗、其父明宗都曾受到北边诸王的拥戴,深知北边诸王兵权在手,其中不乏觊觎帝位、怀抱野心之辈,故此顺帝对阿鲁辉帖木儿的发难并不感到意外。只是阿鲁辉帖木儿的来信,正戳中了顺帝的痛处。顺帝本意是希望发愤图强,成为一代明主,结果闹到这么一个不可收拾的地步,眼看就连守成之业都难以完成,他内心深处充满了自责。此时的顺帝已经对自己的政治前途感到深深失望,内心退志已萌,看完阿鲁辉帖木儿的来信之后,只是淡淡说了一句“他要是真有天命佑护,我当然可以退位让贤了”。

然而阿鲁辉帖木儿也确实没有皇帝命,他举兵没有多长时间,手下的一个心腹叫作脱欢的就发动了*,把阿鲁辉帖木儿抓了起来,献给顺帝。按照惯例,宗王犯罪,为了保留宗室的颜面,通常不会对其处以斩首的极刑。但又不能对罪行姑息,于是就叫人带着一副弓弦给犯罪的宗王,由派去的人用这副弓弦把宗王绞死,这就是所谓的“赐死”。宗王一经赐死,当初所犯的罪行就算一笔勾销,家人也可以得到保全。可是阿鲁辉帖木儿在这个时间点竟敢高举叛旗,实在罪不容赦。顺帝一反“赐死”的惯例,下令将阿鲁辉帖木儿斩首以正典刑,同时也等于敲打了一下其他宗王,让他们不敢再有所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