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家的年夜饭竟然是这样子的!

很多清宫电视剧中有皇帝与皇后或妃子同餐的场景。其实,清宫讲究严格的等级关系,皇帝和各皇妃都是在各自宫中吃饭,很少同桌。只有在除夕这天才是帝后妃嫔团聚的日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使威严的帝王之家也显露出难得的家庭温情。

然而,在这难得的家庭团圆饭中,皇宫里“高大上”的年夜饭究竟吃什么、怎样吃?

在沈阳故宫博物院今年春节期间推出的“宫苑撷珍——院藏清代宫廷艺术珍品展”上,一件清乾隆款剔红飞龙宴盒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这款宴盒器身绿地剔红,盖上部雕“圣”字,两边 “辅”“弼”二字,间有卷云纹,下有飞龙海水江崖,制作精细,雕刻刀法流畅,尤其是飞龙海水更显皇家气象。

专家介绍,此宴盒为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漆器中的国家一级文物。飞龙宴盒里面还有一些小盒子,是清宫年夜饭时,用来为皇上送饭用的,因为御膳房做好饭,为了保温或便于装载,需要放到飞龙宴盒里,由太监送到皇上所在的地方。

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佟悦说,很多清宫电视剧中有皇帝与皇后或妃子同餐的场景。其实,清宫讲究严格的等级关系,皇帝和各皇妃都是在各自宫中吃饭,很少同桌。只有在除夕这天才是帝后妃嫔团聚的日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使威严的帝王之家也显露出难得的家庭温情。除夕团圆年夜饭要于16时举行。

“民间除夕夜吃饺子是在子夜时分,但在皇宫,子时,皇帝要在正寝宫中朝祭、夕祭神位前点香行礼,祭祖礼佛,到3时结束一切祭拜仪式后才吃饺子。”佟悦说,除夕夜,宫中讲究吃素馅饺子,因为很多皇帝信佛,故而皇帝吃的饺子与敬佛的饺子要同一锅煮出来,以求一年平安、素净。

清宫膳食档案中记载着乾隆四十九年举办的除夕筵宴所用的物料数额:猪肉65斤,肥鸭1只,菜鸭3只,肥鸡3只,菜鸡7只,猪肘子3个,猪肚2个,小肚子8个,膳子15根,野猪肉25斤,关东鹅5只,羊肉20斤,鹿肉15斤,野鸡6只,鱼20斤,鹿尾4个,大小猪肠各3根。大菜之外还有满族油炸面食“敖尔布哈”、鸭肉馅包子、米面点心等小吃。

佟悦说,当时过年除了吃饭外,最具娱乐性和观赏性的节目,非冰嬉莫属。每年的正月,一年一度的冰嬉大典都会如期举行。届时,白天会有八旗士兵的冰嬉表演。它不仅是观赏性的节目,更是国家实力的体现。

冰嬉亦称“冰戏”,是古代人们冰上活动的泛称。据《隋书》记载,当时北方的室韦族人在积雪的地方狩猎时“骑木而行”。《新唐书》载:“拔野古,产良马,俗嗜猎射,乘木逐鹿冰上。”这里说的乘木就是指滑冰雪。到了宋代,冰嬉则成了宫廷中的一种游戏。清廷尤其重视其军事训练作用,设置“冰鞋处”专门管辖,后被清乾隆皇帝定为“国俗”,于冬至节后,在清廷各大皇家冰场进行集中表演。宫廷冰嬉为强调军事作用,以冰上射箭、团体仪仗表演为主,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冰嬉图》描绘的就是清朝时宫廷冰嬉的盛大场面。

作为清代“御园”,因园内水域面积较大,圆明园曾是宫廷表演冰嬉的主要场所。“冰嬉起初是为适应冰上作战的需要而进行的军事训练项目,后来演变成一种娱乐表演形式,供皇帝观赏,同时也是保持八旗部队战斗力的一种手段。”圆明园相关研究人员介绍,冰嬉原本是多人参与的仪仗性活动,后来宫廷内的宫女、太监也都参与,成为广泛参与的一项冬季日常娱乐活动。每年冬至后,皇帝就到北海、中海、南海等地观看冰嬉表演,进入正月以后,一般都在圆明园居住,冰嬉活动也就挪到了圆明园的冰面上。

乾隆皇帝对冰嬉非常喜爱。据史料记载,每年冰嬉运动过后,乾隆皇帝还常常像孩子般在雪地上戏耍、打雪仗、堆雪人、塑雪马,继而饮酒赋诗抒怀。而参加冰嬉的队员都是身强体壮,经过精挑细选和严格训练出来的冰嬉高手。滑冰技艺高超的人,还能得到皇帝的嘉奖。

当时冰嬉的花样高难动作,已达数十种之多。比如,单人滑技艺表演“一马十三式”,要求一次完成13个高难动作,一不许前后有重复,二不许同他人表演的动作重复,三不许使用集体表演的动作,全靠自己创新,这难度并不比今天的世界比赛逊色。在集体滑方面,更是场面宏大,蔚为奇观。例如叫做“摆山子”的集体滑,由100名滑冰能手分为两队,每位滑冰健儿头戴朱缨,项佩貂尾,身穿五色战裙,脚系威武铃,只这一身装束便显出了民族特色。两队健儿,在领队的带领下,一齐左转、右转,一齐向后跃翻,一同伸腿张臂,整齐划一,十分壮观。据史书记载,“五色战裙,上下掀腾,风驰电转,朱缨貂尾,左右摇荡,钢条(即足下的冰刀)所至,刺刺作响,各个足下的威武铃,万声锵和,尤为奇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