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的强军梦:被吴佩孚击败而建东北兵工厂

1924年兵工厂由督军署参议,张作霖的左膀右臂杨宇霆兼管,由此开始大兴土木扩充军备,兵工厂的占地规模也比初期扩大了数倍。

围绕着兵工厂甚至形成了,沈阳的新市区,东三省兵工厂管辖着“八厂四处”以及学校、医院等20多个单位,员工也由建厂初期的300人,扩厂到了上万人。除了中国员工兵工厂还雇佣有一千五百多名外籍员工,他们大多是技工。除了白俄和德国人,还有一定数量的英美人士。

兵工厂内除了有完善的管理机构,1928年还成立了科学研究会,研究会委员由各厂厂长技师充任,每星期集会一两次,集中研究兵工科学技术,展开技术攻关。比如兵工厂原来枪管钢都是进口,成本很高在科学研究会的主导下,铸造厂经过了几十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制出了一种合金钢材,无论是质量还是化学物理性质,都与舶来品不相上下。

此后东三省的枪管钢就由自己的铸造厂供应,不过限于当时中国的军事技术水平,东三省兵工厂还远远不能满足张作霖奉系的军备需要。“强军梦”必须依靠外援,张作霖把目光投向了远在欧洲的德国。

北伐战争期间,德国记者萨尔茨曼报道说,德国在中国的军火交易40%是输出给张作霖、*、张宗昌、孙传芳的,1923年奉系张作霖就和德国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数额为18万元的合约,购买的设备是用于为兵工厂增设一座热力厂,1924到1925年,张作霖经常从德国购进军械,英国驻日本大使馆的报告说,1924年11月7日,有德国船只“苏菲·里克默斯”号,满载军火驶往大连港。

除整顿和充实陆军外,张作霖又竭力筹建空军,早在1921年张作霖就设立了航空处,第一次直奉大战之后机构调整,航空处加强领导,少帅*兼任航空处总办。同年3月航空学校正式成立,作为训练航空人员的机构,航空学校直属总办由*兼任校长,并从国内外聘请了十数名交管负责训练工作。

与此同时奉张还向德国、意大利购买了多架新式的飞机,到了奉系空军成军之际,总计拥有飞机约二百五十到三百架,编成了四个大队,空军实力在各派军阀中是最强,经过大力扩充北张,奉张的实力暴涨,1924年直奉再开战端,这一次惨遭败绩的是直系的吴佩孚。虽然决定这场大战的胜负有很多原因,但是和张作霖的“强军梦”是分不开的。

很可惜张作霖的“强军梦”,虽然打的是统一全国驱逐列强的幌子,但是实际上还是为了一己私利,问鼎中原才是他真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