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伦为当皇帝 为什么要尊侄孙司马衷为太上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史记·高祖本纪》有“于是高祖乃尊太公为太上皇”的文字。太上皇是皇帝父亲的尊号,后特指把皇位让给太子而自己退位的皇帝。后来唐高祖、唐睿宗、唐玄宗、宋高宗与清高宗等传位于太子后,都称为太上皇;明英宗被俘虏后,其弟明景帝即位,次年英宗被放回,也称太上皇,此为特例。
无论怎么说,从来没有长辈何况是叔祖父称自己的侄孙为太上皇的,大概历史上唯有西晋惠帝时这一例了。这只能说明司马伦为了做皇帝,连最基本的人伦常识都不顾及了。史书评价为“庸愚”“顽鄙无识”,即平庸愚蠢见识浅陋,这也包括了他的儿子们。当然西晋53年,帝王也好,皇族也好,少有俊彦,他们仅有的一点才识都用在了如何争权夺利兄弟相残上,八王之乱就发生在晋惠帝之时,而且长达16年,而晋惠帝在位就16年。
西晋四帝,依次是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与晋愍帝司马邺。司马炎在位26年,也曾励精图治过,但是却未能和其他的开国之君一样,制订长远的国策,或者说不能坚持,尤其是分封制的危害,让晋从开始就注定走向了没落。 到了晋惠帝时,矛盾激烈且祸乱频仍。
先是杨骏(杨后的父亲)当政,大量封爵来“求媚于众”,他竟然代替皇帝下诏,“中外群臣皆增位一等”,凡是参与武帝丧事的“增二等”,二千石以上的官员都封为关中侯。由于他怯懦不果断,最后被斩杀于马厩。司马亮上台后,为了取悦众人,又封赏都将1081人为侯。然后贾后诛杀司马亮,废黜并派人用药杵椎杀太子司马遹。
然后司马伦在孙秀的谋划下,诛杀贾谧、贾后等人之后,“文武官封侯者数千人”。司马伦在301年正月让晋惠帝禅位于己,大赦天下并改元建始,并尊晋惠帝——司马伦的侄孙为太上皇(司马伦是晋武帝的叔父,晋武帝是晋惠帝的父皇;晋惠帝就是司马伦的侄孙。),然后又大封天下,“超阶越次,不可胜纪;下至奴卒,亦加爵位。
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但不久三王起兵,司马伦“大惧”,在大兵压境之时,司马伦与孙秀只是日夜祈祷,又让巫师挑选作战的好日子,甚至派人到嵩山穿着羽毛衣,假称仙人王乔,“作书述(司马)伦祚长久,欲以惑众”。结果,皇帝做了百日左右就被诛杀。而这场内讧六十余日,“战斗死者近十万人”。
齐王司马冏*,“骄奢擅权,大起府第,坏公私庐舍以百数,制与西宫同”,于是“中外失望”。后长沙王司马乂与司马冏大战三日,群臣死者“相枕”,最终司马冏被杀。……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开启乱世模式,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痛苦从未离开。(来自婉如清扬的头条号)